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其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器、出气管、汽包、循环水泵、排污阀和防爆门,其中,所述循环水泵、换热器、出气管和汽包依次连接,所述排污阀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循环水泵之间,所述防爆门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出气管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两组并联设置的翅片管、水联管、进水管和汽联箱,所述进水管、水联管、翅片管、汽联箱依次连接,所述汽联箱与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循环水泵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整体的换热效率可达到50%以上,效果明显,质量控制简便,结构简单有效,成本低廉,且可大为减低能量流失,适于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玻璃窑炉可回收的余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窑炉本体燃烧排放烟气余热;第二部分为玻璃液流通通道保温的燃料燃烧排放的烟气余热。本专利的余热回收系统涉及玻璃窑炉第二部分的烟气余热,其中,该部分烟气一般分为5个排放口,排烟温度约为1000摄氏度。玻璃液保温通道的燃料燃烧的作用仅为保持玻璃液为熔融状态,大部分热量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有很大的热量回收空间,故研发一种可以用于回收玻璃窑炉烟气余热的回收系统是一个应当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以回收玻璃池窑的烟气余热,回收热量效果比较显著,可达到能量回收再利用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器、出气管、汽包、排污阀和防爆门,其中所述换热器、出气管和汽包依次连接;所述循环水泵、换热器、出气管和汽包依次连接,所述排污阀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循环水泵之间,所述防爆门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出气管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两组并联设置的翅片管、水联管、进水管和汽联箱,所述进水管、水联管、翅片管、汽联箱依次连接,所述汽联箱与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循环水泵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采用高效传热元件一环形热管来做基础换热元件,并加装翅片强化换热,大大提高换热效率,采用环形热管做传换热元件,受热面壁面温度可控,从根本上避免了露点腐蚀,大大提高设备整体寿命,将本系统用于回收玻璃池窑的烟气余热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la、图Ib为本技术提供的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的烟气加热设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参见图la、图lb,本技术提供的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一组(比如五组,如图2)换热器(10)、出气管(5)、汽包(6)、循环水泵(7)和排污阀(8)、防爆门(9),其中,循环 水泵(7)、换热器(10)、出气管(5)和汽包(6)依次连接;换热器(10)包括至少两组并联设置的翅片管(I)、水联管(2)、进水管(3)和汽联箱(4),其中进水管(3)、水联管(2)、翅片管(I)、汽联箱(4)依次顺序连接,汽联箱(4)与出气管(5)连接,进水管(3 )与循环水泵(7 )相连接;每组翅片管(I)内均填充工作介质并抽成真空。本实施例涉及的热量回收系统分别装在玻璃液5个流通通道上方烟道接口处,流通通道上方和烟气烟道相连,该部分烟气一般分为5个排放口,排烟温度约为1000摄氏度。本实施例的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工作时,参见图3,冷水在循环水泵(7)的作用下通过进水管(3)进入水联管(2),再分别进入各组翅片管(I)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而加热气化得到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进入汽联箱(4),之后通过出气管(5)进入汽包以供生产上使用。其中水流经通道记为通道一(10),烟气通道记为通道二(11)。本技术提供的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整体的换热效率可达到50%以上,效果明显,质量控制简便,结构简单有效,成本低廉,且可大为减低能量流失,适于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应用,使用范围广,容易推广应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处公开的仅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器、出气管、汽包、循环水泵、排污阀和防爆门,其中 所述循环水泵、换热器、出气管和汽包依次连接,所述排污阀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循环水泵之间,所述防爆门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出气管之间; 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两组并联设置的翅片管、水联管、进水管和汽联箱,所述进水管、水联管、翅片管、汽联箱依次连接,所述汽联箱与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循环水泵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其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器、出气管、汽包、循环水泵、排污阀和防爆门,其中,所述循环水泵、换热器、出气管和汽包依次连接,所述排污阀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循环水泵之间,所述防爆门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出气管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两组并联设置的翅片管、水联管、进水管和汽联箱,所述进水管、水联管、翅片管、汽联箱依次连接,所述汽联箱与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循环水泵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整体的换热效率可达到50%以上,效果明显,质量控制简便,结构简单有效,成本低廉,且可大为减低能量流失,适于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应用。文档编号C03B5/16GK202744440SQ20122045761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专利技术者方兴海 申请人:上海千树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窑炉烟气复合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器、出气管、汽包、循环水泵、排污阀和防爆门,其中:所述循环水泵、换热器、出气管和汽包依次连接,所述排污阀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循环水泵之间,所述防爆门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出气管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两组并联设置的翅片管、水联管、进水管和汽联箱,所述进水管、水联管、翅片管、汽联箱依次连接,所述汽联箱与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循环水泵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兴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千树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