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炉烟气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7477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窑炉烟气除尘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依次排列的进气通道、电除尘部、导流板、袋除尘部及出气通道;电除尘部包括电除尘结构和第一灰斗,电除尘结构的一侧设有进气板,进气板上从上至下分布有若干个进气单元,每个进气单元包括若干排均匀排列的进气孔,同一进气单元内的进气孔孔径相同,不同进气单元内的进气孔孔径不同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进气通道设于进气板处,进气通道横向延伸且其横截面积沿靠近电除尘结构的方向逐渐增大;导流板与进气板平行设置,导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电除尘部和袋除尘部的导流单元;袋除尘部包括袋除尘结构和第二灰斗,袋除尘部的上端设有出气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除尘效率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除尘领域,尤其是一种窑炉烟气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窑炉主要应用在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其燃烧产生的粉尘量极大,目前工业烟气粉尘治理的大部分收尘装置以电收尘器和袋收尘器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工业窑炉粉尘排放指标的不断提高,电除尘器粉尘排放不稳定、袋除尘器运行阻力高、滤袋寿命短的缺陷不断显现出来。因此,对工业窑炉除尘装置的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研发低粉尘排放和性价比合适的除尘装置技术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窑炉烟气除尘装置,提高了除尘效率和装置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窑炉烟气除尘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依次排列的进气通道、电除尘部、导流板、袋除尘部及出气通道;所述电除尘部包括电除尘结构和设于所述电除尘结构下端的第一灰斗,所述电除尘结构的一侧设有进气板,所述进气板上从上至下分布有若干个进气单元,每个进气单元包括若干排均匀排列的进气孔,同一进气单元内的进气孔孔径相同,不同进气单元内的进气孔孔径不同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进气通道设于所述进气板处,所述进气通道横向延伸且其横截面积沿靠近所述电除尘结构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导流板用于连接所述电除尘部和所述袋除尘部,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气板平行设置,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电除尘部和袋除尘部的导流单元,每个导流单元包括若干排均匀排列的导流孔;所述袋除尘部包括袋除尘结构和设于所述袋除尘结构下端的第二灰斗,所述袋除尘部的上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通道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处;所述窑炉烟气进入所述进气通道内后,依次经过所述进气板、电除尘部、导流板、及袋除尘部后,再由出气通道排出。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导流板的对侧。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灰斗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锁风下料器,所述第二灰斗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锁风下料器。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同一进气单元内每排进气孔的个数相同,不同进气单元内的进气孔个数不同且从上至下逐渐减少。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特点为:该窑炉烟气除尘装置,进入进气通道内的烟气通过进气板之后再进入电除尘部内,进气板上不同进气单元内的进气孔孔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将湍流的烟气变为层流的层状分布,稳定气流更有利于提高电除尘部的除尘效率;烟气进入袋除尘部前先经过导流板,一方面稳定电除尘出口的气流,进一步避免电除尘部烟气湍流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烟气经过导流使进入袋除尘部的气流从滤袋区的上部和两边区域流畅进入过滤袋区,这种稳定的气流流场更有利于提高袋除尘部的除尘效率,且降低了袋除尘部的运行阻力,避免了对滤袋的直接冲刷,延长了袋除尘滤袋的使用寿命;进气通道沿靠近所述电除尘结构的方向逐渐增大,可把进口烟气流速降低,利于将湍流的烟气流场变为层流流场;出气口设于袋除尘部的上端,使过滤后的烟气流态顺畅,降低运行阻力,实现设备节能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气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流板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气通道、2-电除尘部(201-电除尘结构(2011-收尘板)、202-第一灰斗、203-进气板(2031-进气单元(20311-进气孔))、204-第一支架、205-第一连接件、206-第一锁风下料器)、3-导流板(301-导流单元(3011-导流孔))、4-袋除尘部(401-袋除尘结构(4011-滤袋)、402-第二灰斗、403-出气口、404-第二支架、405-第二连接件、406-第二锁风下料器)、5-出气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窑炉烟气除尘装置,其包括进气通道1、电除尘部2、导流板3、袋除尘部4及出气通道5;所述电除尘部2包括电除尘结构201和设于所述电除尘结构201下端的第一灰斗202,所述电除尘结构201的一侧设有进气板203,所述进气板203上从上至下分布有若干个进气单元2031,每个进气单元2031包括若干排均匀排列的进气孔20311,同一进气单元2031内的进气孔20311孔径相同,不同进气单元2031内的进气孔20311孔径不同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进气通道1设于所述进气板203处,所述进气通道1横向延伸且其横截面积沿靠近所述电除尘结构201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导流板3用于连接所述电除尘部2和所述袋除尘部4,所述导流板3与所述进气板203平行设置,所述导流板3上开设有若干个从上至下均匀分布且连通所述电除尘部2和袋除尘部4的导流单元301,每个导流单元301包括若干排均匀排列的导流孔3011;所述袋除尘部4包括袋除尘结构401和设于所述袋除尘结构401下端的第二灰斗402,所述袋除尘部4的上端开设有出气口403;所述出气通道5设置在所述出气口403处;所述窑炉烟气进入所述进气通道1内后,依次经过所述进气板203、电除尘部2、导流板3、袋除尘部4后,再由出气通道5排出。具体的,所述电除尘结构201包括若干个平行且均匀间隔设置的收尘板2011。具体的,所述袋除尘结构401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且竖直延伸的滤袋4011。具体的,所述电除尘部2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进气板203的第一支架204,所述进气板203通过第一连接件205与所述第一支架204连接。具体的,所述袋除尘部4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导流板3的第二支架404,所述导流板3通过第二连接件405与所述第二支架404连接。优选的,所述出气口403设置在所述导流板3的对侧。优选的,所述第一灰斗20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锁风下料器206,所述第二灰斗40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锁风下料器406。优选的,为了更好的避免烟气湍流现象的发生,所述同一进气单元2031内每排进气孔20311的个数相同,不同进气单元2031内的进气孔20311个数不同且从上至下逐渐减少。优选的,为了使烟气气流更加平稳,所述所有导流孔3011的孔径均相同,同一导流单元301内每排导流孔3011的个数相同,不同导流单元301内的导流孔3011个数不同且从上至下逐渐减少。本技术实施例中,窑炉烟气首先依次通过进气通道1和进气板203进入电除尘部2内,并在电除尘部2内进行粉尘荷电收尘,颗粒较大和易于荷电的粉尘在电除尘部2内被除去80%~90%,细的粉尘、不易荷电的粉尘通过导流板3进入袋除尘部4内进行最终过滤。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的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窑炉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排列的进气通道、电除尘部、导流板、袋除尘部及出气通道;所述电除尘部包括电除尘结构和设于所述电除尘结构下端的第一灰斗,所述电除尘结构的一侧设有进气板,所述进气板上从上至下分布有若干个进气单元,每个进气单元包括若干排均匀排列的进气孔,同一进气单元内的进气孔孔径相同,不同进气单元内的进气孔孔径不同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进气通道设于所述进气板处,所述进气通道横向延伸且其横截面积沿靠近所述电除尘结构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导流板用于连接所述电除尘部和所述袋除尘部,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气板平行设置,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电除尘部和袋除尘部的导流单元,每个导流单元包括若干排均匀排列的导流孔;所述袋除尘部包括袋除尘结构和设于所述袋除尘结构下端的第二灰斗,所述袋除尘部的上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通道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炉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排列的进气通道、电除尘部、导流板、袋除尘部及出气通道;所述电除尘部包括电除尘结构和设于所述电除尘结构下端的第一灰斗,所述电除尘结构的一侧设有进气板,所述进气板上从上至下分布有若干个进气单元,每个进气单元包括若干排均匀排列的进气孔,同一进气单元内的进气孔孔径相同,不同进气单元内的进气孔孔径不同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进气通道设于所述进气板处,所述进气通道横向延伸且其横截面积沿靠近所述电除尘结构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导流板用于连接所述电除尘部和所述袋除尘部,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气板平行设置,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电除尘部和袋除尘部的导流单元,每个导流单元包括若干排均匀排列的导流孔;所述袋除尘部包括袋除尘结构和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伟尹陆张泽虎黄学鹏吴江余婷徐星星王旭华周俊荣郑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节能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