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4173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板材技术领域。所述洁净板包括基板和设于基板外表面的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层;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三聚氰胺和硼酸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烘干后置于1000~1200℃下恒温煅烧3~5h,再降温至600~800℃,自然冷却后得到氮化硼材料;S2.将石墨相氮化碳前驱体分散于乙二醇中,然后加入氮化硼材料,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将碳纤维布浸泡在混合液中,取出后干燥,然后置于马弗炉中进行二次煅烧,即得到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洁净板在可见光照射下对病毒进行有效的吸附并灭活,在可见光范围内对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株)的灭活率高达97%以上,可高效抑制杀灭病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板材,具体涉及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绝大多数的抗病毒板材使用的是木制基材,木制基材的防火性、防水性、防腐性、环保性、安全性较差且树木资源在我国相对匮乏,导致木制基材成本正在逐年提高,难以满足现代装修对板材的需求。目前有研究将普通铁尾矿用于制造装饰板的基材层,能够起到防火、防水、防腐等作用,但是由于普通铁尾矿的活性成分含量较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产生作用,且与物质的结合力弱,易出现结构松散,影响装饰板基材层的成型强度,从而导致装饰板施工使用易变形,使用寿命不长。

2、医院、商超、学校等聚集性公共环境的家具板、墙板、地板等装饰板材饰面层极易附着病毒和细菌,常规消除装饰板材饰面层附着的病毒和细菌的方法是喷洒酒精和84消毒液等,而酒精和消毒液存留的时间短,杀菌消毒持久性差需要频繁使用,且酒精易燃、消毒液刺激性强,存在安全隐患,风险系数高。而且现有的装饰板材饰面层缺少抗菌抗病毒的能力或者抗菌抗病毒效果不理想,导致在公共场所区域的病毒、细菌极易传播给人体。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本专利技术的洁净板表面设有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层,可以在可见光照射下对病毒进行有效的吸附并灭活,可高效抑制杀灭病毒,解决现有的板材饰面层抗菌抗病毒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外表面的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层;

4、所述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层包括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和胶粘剂;所述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包括氮化硼、碳纤维布和石墨相氮化碳;

5、所述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将三聚氰胺和硼酸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至三聚氰胺和硼酸完全溶解,冷却后烘干,再置于1000~1200℃下恒温煅烧3~5h,再降温至600~800℃,自然冷却后得到氮化硼材料;

7、s2.将石墨相氮化碳前驱体分散于乙二醇中,然后加入步骤s1得到的氮化硼材料,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将碳纤维布浸泡在混合液中,取出后干燥,然后置于马弗炉中进行二次煅烧,得到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

8、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氮化硼材料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纤维状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光催化材料中,氮化硼和碳纤维布具有高吸附性,可使环境中的病毒在洁净板上富集,提高病毒分子与复合光催化材料的接触几率;同时,氮化硼和碳纤维二者协同可以提高石墨相氮化碳在氮化硼和碳纤维上的均匀分布,增加石墨相氮化碳的比表面积和稳定性;在氮化硼、碳纤维和石墨相氮化碳三者的协同作用下,增强了抗菌洁净板对病毒的灭活效果,最终得到的抗菌洁净板在可见光照射下可对病毒进行有效的吸附并灭活,高效抑制杀灭病毒,对病毒具有高效的灭活效率,且重复利用率高。

9、优选的,所述氮化硼、碳纤维布和石墨相氮化碳的质量比为(80~100):(5~6):1。

10、优选的,步骤s1中,三聚氰胺与硼酸的质量比为(1~1.5):1。

11、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石墨相氮化碳前驱体包括三聚氰胺、尿素、双氰胺中的至少一种。

12、优选的,步骤s2中,煅烧的温度为500~600℃,时间为2~4h。

13、优选的,步骤s2中,将碳纤维布先置于水、乙醇、丙酮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分散0.5~1h,取出后再置于王水中浸泡,经洗涤、干燥后,再浸泡在混合液中。置于水、乙醇、丙酮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分散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碳纤维布表面的油性物质,并使碳纤维布的纤维束分散;置于王水中浸泡,采用酸化的方法可以除去碳纤维布表面的金属和无定型碳等杂质。

14、优选的,所述胶粘剂包括环氧树脂胶粘剂、丙烯酸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胶水中的至少一种。

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p1.将所述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和胶粘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胶水溶液;然后在胶纸表面均匀涂刷胶水溶液后,进行表面烘干,得到浸胶纸;

17、p2.将步骤p1得到的浸胶纸与所述基板进行热压熔合,即得到所述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19、(1)本专利技术在氮化硼、碳纤维和石墨相氮化碳三者的协同作用下,增强了抗菌洁净板对病毒的灭活效果,最终得到的抗菌洁净板在可见光照射下对病毒进行有效的吸附并灭活,在可见光范围内对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株)的灭活率高达97%以上,可高效抑制杀灭病毒。

20、(2)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在反应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和损耗,重复利用率高,所以洁净板在可见光照射下可持续发挥抗菌抗病毒作用,仅需保持表面清洁,即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外表面的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硼、碳纤维布和石墨相氮化碳的质量比为(80~100):(5~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三聚氰胺与硼酸的质量比为(1~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石墨相氮化碳前驱体包括三聚氰胺、尿素、双氰胺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二次煅烧的温度为500~600℃,时间为2~4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碳纤维布先置于水、乙醇、丙酮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分散0.5~1h,取出后再置于王水中浸泡,经洗涤、干燥后,再浸泡在混合液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包括环氧树脂胶粘剂、丙烯酸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胶水中的至少一种。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外表面的抗菌抗病毒复合光催化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硼、碳纤维布和石墨相氮化碳的质量比为(80~100):(5~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三聚氰胺与硼酸的质量比为(1~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催化抗病毒抗菌洁净板,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石墨相氮化碳前驱体包括三聚氰胺、尿素、双氰胺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邵烨张弛郑鹏刁宝石罗溪贾智凯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节能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