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盖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2470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杆盖加工模具,属于连杆盖的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杆盖加工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下模与上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弧形拱体,所述弧形拱体的拱面与连杆盖的内弧面相适配,在弧形拱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杆端部槽,所述连杆端部槽与连杆盖的端部相适配;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与弧形拱体相是适配的拱体槽,在拱体槽的中部横向设置有顶部凹槽,所述顶部凹槽与连杆盖的顶部相适配,使顶部凹槽、弧形拱体以及两连杆端部槽相配合形成连杆盖形状的空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杆盖加工模具,解决容易卡模的问题,压扁、终锻以及切边同时即可完成,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杆盖的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连杆盖的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目如,连杆盖的生广工艺主要是下料一加热一制还一压弯一终锻一切边的过程,其中锻造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如图I所示的模具,在上下模共同的作用下,将坯件锻造成如图2所示的连杆盖产品,在上下模锻造时,连杆盖上多余的料被挤压至边部形成余边,其余边如图2中所示,在连杆盖顶部与内弧形部形成余边,也即锻造时,将连杆盖平放进行锻造,锻造完的连杆盖上形成大量的余边,消耗较多材料,且锻造过程中,因水平分模,在中心 大圆弧处容易卡住,锻件出模不是很顺畅,并且锻造过后需要对连杆盖的余边进行打磨加工,对连杆盖的弧形部的余边加工及其不容易,加工量大,费时费力,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连杆盖加工模具,通过使用该模具对连杆盖进行锻造,解决容易卡模的问题,优化下料重量,提高材料利用率,所形成的余边在整个连杆盖的侧边环绕,同时被该模具锻造的过程中切除,压扁、终锻以及切边同时即可完成,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省事省力,降低了成本。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杆盖加工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下模(6)与上模(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6)上设置有弧形拱体(8),所述弧形拱体(8)的拱面与连杆盖(3)的内弧面相适配,在弧形拱体(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杆端部槽(7),所述连杆端部槽(7)与连杆盖(3)的端部相适配;所述上模(9)上设置有与弧形拱体(8)相是适配的拱体槽(11),在拱体槽(11)的中部横向设置有顶部凹槽(10),所述顶部凹槽(10)与连杆盖(3)的顶部相适配,使顶部凹槽(10)、弧形拱体(8)以及两连杆端部槽(7)相配合形成连杆盖(3)形状的空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辜俊杰辜子恒陈军李明清廖富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豪特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