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37151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震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包括套锁连接装置和粘滞阻尼器,所述的套锁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的第一支撑臂的一端和第二支撑臂的一端通过第一活动轴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与所述的第一活动轴连接。使用本技术方案放大了阻尼器输出的阻尼力,增加了放大阻尼器对减振结构的作用效果;可以将实际应用中的阻尼器的个数减少并能使阻尼器的行程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以节约消能减振结构的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连接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防震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采用阻尼器来消耗地震能量、减小结构反应,已成为结构地震反应控制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阻尼器在建筑结构上的应用,对阻尼器的优化设计多年来一直是许多研究人员研究的方向,因此产生了许多的优化方法,例如采用不同类型的阻尼器如对角连接方式和人字连接方式。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侧移振动时,对角连接的阻尼器斜撑伸 长或缩短迫使阻尼器产生拉伸或压缩,从而产生与结构位移反向的斜向阻尼力,人字形支撑则直接产生与结构位移反向的水平阻尼力,并通过人字支撑将力传至该层下角部。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都是通过结构发生层间位移带动系统发生开合运动,使阻尼器两端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阻尼力作用在结构上。进而增大结构的阻尼比,起到消能减振的作用。采用传统的连接方式如对角连接、人字连接粘滞阻尼器的在地震情况下计算最大行程一般只有20 40mm,而一般在定购阻尼器时,厂家的设计常用行程一般为100mm,阻尼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就会造成浪费,所以采用新型传动放大装置设置阻尼器安装形式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在相同的减振情况下,将阻尼器的行程加以充分利用,同时可以增大阻尼器输出阻尼力,从而增大阻尼器的利用效率到2倍以上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震的粘滞阻尼器的连接系统,包括套锁连接装置和粘滞阻尼器,所述的套锁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的第一支撑臂的一端和第二支撑臂的一端通过第一活动轴轴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与所述的第一活动轴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阻尼器的价格与阻尼力和个数有关,因此在减振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本技术方案放大了阻尼器输出的阻尼力,增加了放大阻尼器对减振结构的作用效果;可以将实际应用中的阻尼器的个数减少并能使阻尼器的行程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以节约消能减振结构的成本。关于本技术增加阻尼器对减振主体结构的阻尼力的原理如下用Ud和U分别表示阻尼器两端的相对位移和其所在楼层的层间位移,两者一般有如下关系uD=fu定义f为位移放大系数;当阻尼器采用附图I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方式时,f=sin Θ 2/cos ( θ 1+ Θ 2)。对于G1, θ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取值,Q1, θ2的取值对f影响很大,一般θ1=20° 40。,θ 2=30° 60。,例如,θ =30°,θ2=45°,f=2. 73。f的大小影响到阻尼器施加到结构上的阻尼力F的大小,例如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取C时,线性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力为F = fFD= /Cu = Cf2 It这说明阻尼器的阻尼力F受位移放大系数f的影响是很大的,采用具有放大功能的套锁连接方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比对角和人字型连接可能得到较大的放大系数,因而可以放大阻尼器对减振结构的输出阻尼力。进一步,所述的粘滞阻尼器置于第一支撑臂的直角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的套锁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所述的第三支撑臂的一端和所述的第四支撑臂一端通过第二活动轴轴连接;所述的粘滞阻尼器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轴连接,该粘滞阻尼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轴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放大结构中粘滞阻尼器对减震结构的输出阻尼力,从而节约消能减振结构的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套锁式连接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剪刀式连接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应用于防震主框架结构的一种套锁式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该系统包括套锁式连接装置和粘滞阻尼器2,所述的套锁式连接装置包括两个支撑臂1,即第一支撑臂101和第二支撑臂102,所述的第一支撑臂10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臂102的一端通过活动轴连接,该活动轴可以是销钉;所述的第一支撑臂101的另一端可与主框架中的顶梁4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撑臂102的另一端可与所述的主框架的底梁3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撑臂102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Q1,所述的第一支撑臂10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所述的粘滞阻尼器2的一端与所述的活动轴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的底梁3连接。该粘滞阻尼器2与第二支撑臂102形成直角结构。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都是通过主框架结构发生层间位移带动系统发生开合运动,使粘滞阻尼器2两端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阻尼力。实施例二图2为一种应用于减振主框架的剪刀式粘滞阻尼器的连接系统,该连接系统包括第一支撑臂101、第二支撑臂102、第三支撑臂103、第四支撑臂104和粘滞阻尼器2。所述的第一支撑臂10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臂102的一端通过第一活动轴连接,且该第一支撑臂101的另一端与主框架上的顶梁4连接,同时第二支撑臂102的另一端与主框架的底梁3相连;同样的方式,所述的第三支撑臂103和第四支撑臂104通过第二活动轴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三支撑臂103与主框架的顶梁4连接,所述的第四支撑臂104也与底梁3连接。所述的粘滞阻尼器2的一端与第一活动轴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活动轴连接。本剪刀式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结构同样都是通过主框架结构发生层间位移带动系统发生开合运动,使粘滞阻尼器2两端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阻尼力,而该种粘滞阻尼器的连接结构可以放大阻尼器对减振主框架的输出阻尼力,放大阻尼器对结构的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震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套锁连接装置和粘滞阻尼器,所述的套锁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的第一支撑臂的一端和第二支撑臂的一端通过第一活动轴轴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与所述的第一活动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套锁连接装置和粘滞阻尼器,所述的套锁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的第一支撑臂的一端和第二支撑臂的一端通过第一活动轴轴连接;所述粘滞阻尼器与所述的第一活动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震的粘滞阻尼器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祁马良喆彭程薛恒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奇太振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陈永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