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减振
,具体讲是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器。
技术介绍
粘滞阻尼器具有小刚度、高耗能的特点,其减振机理为通过阻尼液的粘滞特性和孔缩效应集中耗散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从而达到减小结构振动(地震或风振)反应、保护主体结构安全的目的。现有技术的粘滞阻尼器的组件包括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的主缸和副缸,主缸内充满粘滞阻尼液,主缸上设有主缸盖,副缸上设有副缸盖,活塞在主缸内滑动。但是这种粘滞阻尼器存在一定的缺点:振动结束后,阻尼器活塞无法复位到主缸的中部位置,这使得结构中出现一定的残余位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复位功能的粘滞阻尼器,可有效消除残余位移,且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复位粘滞阻尼器,包括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的主缸和副缸,主缸内充满粘滞阻尼液,主缸上设有主缸盖,副缸上设有副缸盖,主缸和副缸内设有导杆,导杆的一端穿过主缸盖位于主缸外,导杆的另一端穿出主缸并伸入至副缸中,导杆上设置有活塞,所述副缸内位于连接件与副缸盖之间轴向设置有多根弹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复位粘滞阻尼器,包括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的主缸和副缸,主缸内充满粘滞阻尼液,主缸上设有主缸盖,副缸上设有副缸盖,主缸和副缸内设有导杆,导杆的一端穿过主缸盖位于主缸外,导杆的另一端穿出主缸并伸入至副缸中,导杆上设置有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缸内位于连接件与副缸盖之间轴向设置有多根弹簧杆,弹簧杆设置于导杆的周围,弹簧杆上活动设置有平衡板,平衡板与导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每根弹簧杆上均穿套有一对复位弹簧,其中一个复位弹簧设置于平衡板与连接件之间,另一个复位弹簧设置于平衡板与副缸盖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粘滞阻尼器,包括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的主缸和副缸,主缸内充满粘滞阻尼液,主缸上设有主缸盖,副缸上设有副缸盖,主缸和副缸内设有导杆,导杆的一端穿过主缸盖位于主缸外,导杆的另一端穿出主缸并伸入至副缸中,导杆上设置有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缸内位于连接件与副缸盖之间轴向设置有多根弹簧杆,弹簧杆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森林,娄荣,盛靖,赵伟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建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