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灯安装支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678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灯安装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末端对称焊接有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的上部焊接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末端对称焊接有用于与车架总成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支架的中部焊接有第四安装板;第四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尾灯总成的螺杆;第四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上设置用于与车架总成连接的连接孔;第一支架上焊接有第五安装板;第五安装板的上部向前延伸,以构成用于安装尾灯总成的第二尾灯总成安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支架的数量,同时使摩托车尾部各零部件之间的合缝均匀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摩托车尾灯的支架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尾灯、尾翘、后转向灯、后挡泥板等部件安装在多个支架上,因此支架组件的数量多、重量大,并且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不紧密,从而导致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发生摩擦异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支架数量少的尾灯安装支架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架数量少·的尾灯安装支架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尾灯安装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水平的第一支架一段;所述第一支架一段的右侧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架二段;所述第一支架二段的上部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架三段;所述第一支架一段的左侧一体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支架二段、第一支架三段对称的第一支架四段和第一支架五段;所述第一支架三段和第一支架五段的末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水平的第二支架一段;所述第二支架一段的右侧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架二段;所述第二支架二段的上部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架三段;所述第二支架一段的左侧一体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支架二段、第二支架三段对称的第二支架四段和第二支架五段;所述第二支架三段和第二支架五段的末端对称设置有用于与车架总成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架一段的中部设置有第四安装板;所述第四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尾灯总成的螺杆;所述第一支架二段和第一支架四段之间设置有第五安装板;所述第五安装板的上部向前延伸,以构成用于安装尾灯总成的第二尾灯总成安装部。采用上述结构,可仅采用两个支架,而实现安装尾灯总成的功能。为紧凑安装后转向灯,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上对称设置有后转向灯安装孔。为便于安装后挡泥板,所述第一支架一段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后挡泥板后段的第一螺母,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母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二支架三段和第二支架五段的中部对称设置有第六安装板和第七安装板;所述第六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后挡泥板后段的第二螺母,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母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七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后挡泥板后段的第三螺母,并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母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第六安装板和第七安装板组成三角形结构。较佳的,所述第四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凸起;两凸起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螺杆;所述第三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板的中下部。为便于安装继辅助继电器连接板,所述第四安装板的上部后侧设置有第五螺母,并设置有凸边以及与第五螺母对应的通孔,以安装辅助继电器连接板。为进一步固定后挡泥板,所述第五安装板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后挡泥板中段的第四螺母,并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螺母对应的通孔。为进一步增加各安装部件之间的装配关联性,所述第五螺母、连接孔、第四螺母和第一螺母的纵向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较佳的,各所述支架为圆钢条结构;各所述安装板为钢板冲压结构。为进一步增加各安装部件之间的装配关联性,所述第一支架二段相对所述第一支架一段成钝角弯折;所述第一支架三段相对所述第一支架二段成钝角弯折;所述第二支架二段相对所述第二支架一段成钝角弯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大大减少了支架的数量,同时使摩托车的尾灯、尾翘、后转向灯、后挡泥板之间具有极高的装配关联性,使这几者之间的合缝均匀一致,从而避免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由于尾部各零部件的装配不紧密而导致的摩擦异响。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是图I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的A向放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和图3所示,一种尾灯安装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I,第一支架I包括水平的第一支架一段la,第一支架一段Ia的右侧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架二段lb,第一支架二段Ib的上部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架三段lc,第一支架一段Ia的左侧一体连接有与第一支架二段lb、第一支架三段Ic对称的第一支架四段Id和第一支架五段Ie0第一支架三段Ic和第一支架五段Ie的末端对称焊接有第二安装板3a和第三安装板3b,第二安装板3a和第三安装板3b的上部焊接有第二支架5。第二支架5包括水平的第二支架一段5a,第二支架一段5a的右侧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架二段5b,第二支架二段5b的上部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架三段5c,第二支架一段5a的左侧一体连接有与第二支架二段5b、第二支架三段5c对称的第二支架四段5d和第二支架五段5e。第二支架三段5c和第二支架五段5e的末端对称焊接有用于与车架总成连接的第一连接板6a和第二连接板6b。第二支架一段5的中部焊接有第四安装板9,第四安装板9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凸起9c,两凸起9c上焊接有用于安装尾灯总成的螺杆9d,第四安装板9的中下部设置有第三连接板8,第三连接板8上设置用于与车架总成连接的连接孔8a。第一支架二段Ib和第一支架四段Id之间焊接有第五安装板10,第五安装板10的上部向前延伸,以构成用于安装尾灯总成的第二尾灯总成安装部10a。第二安装板3a和第三安装板3b上对称设置有后转向灯安装孔4。第一支架一段Ia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安装板2,第一安装板2上焊接有用于安装后挡泥板后段的第一螺母11,并设置有与第一螺母11对应的通孔。第二支架三段5c和第二支架五段5e的中部对称焊接有第六安装板12a和第七安装板12b,第六安装板12a上焊接有用于安装后挡泥板后段的第二螺母13a,并设置有与第二螺母13a对应的通孔。第七安装板12b上焊接有用于安装后挡泥板后段的第三螺母13b,并设置有与第三螺母13b对应的通孔。·第一安装板2、第六安装板12a和第七安装板12b组成三角形结构。第五安装板10中部焊接有用于安装后挡泥板中段的第四螺母7,并设置有与第四螺母7对应的通孔。第四安装板9的上部后侧焊接有第五螺母9a,并设置有凸边9b以及与第五螺母9a对应的通孔,以安装辅助继电器连接板。第五螺母9a、连接孔8a、第四螺母7和第一螺母11的纵向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支架二段Ib相对第一支架一段Ia成钝角弯折,第一支架三段Ic相对第一支架二段Ib成钝角弯折,第二支架二段5b相对第二支架一段Ia成钝角弯折。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圆钢条结构,各安装板为钢板冲压结构。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尾灯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架(I);所述第一支架(I)包括水平的第一支架一段(Ia);所述第一支架一段(Ia)的右侧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架二段(Ib);所述第一支架二段(Ib)的上部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架三段(Ic);所述第一支架一段(Ia)的左侧一体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支架二段(lb)、第一支架三段(Ic)对称的第一支架四段(Id)和第一支架五段(Ie); 所述第一支架三段(Ic)和第一支架五段(Ie)的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灯安装支架组件,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架(1);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水平的第一支架一段(1a);所述第一支架一段(1a)的右侧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架二段(1b);所述第一支架二段(1b)的上部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架三段(1c);所述第一支架一段(1a)的左侧一体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支架二段(1b)、第一支架三段(1c)对称的第一支架四段(1d)和第一支架五段(1e);所述第一支架三段(1c)和第一支架五段(1e)的末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安装板(3a)和第三安装板(3b);所述第二安装板(3a)和第三安装板(3b)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支架(5);所述第二支架(5)包括水平的第二支架一段(5a);所述第二支架一段(5a)的右侧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架二段(5b);所述第二支架二段(5b)的上部一体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架三段(5c);所述第二支架一段(5a)的左侧一体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支架二段(5b)、第二支架三段(5c)对称的第二支架四段(5d)和第二支架五段(5e);所述第二支架三段(5c)和第二支架五段(5e)的末端对称设置有用于与车架总成连接的第一连接板(6a)和第二连接板(6b);所述第二支架一段(5)的中部设置有第四安装板(9);所述第四安装板(9)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尾灯总成的螺杆(9d);所述第四安装板(9)上设置有第三连接板(8);所述第三连接板(8)上设置用于与车架总成连接的连接孔(8a);所述第一支架二段(1b)和第一支架四段(1d)之间设置有第五安装板(10); 所述第五安装板(10)的上部向前延伸,以构成用于安装尾灯总成的第二尾灯总成安装部(10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钱吴志畅林云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