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080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挡板结构,具有板体(1),所述板体(1)为向后拱的圆滑曲面结构,该板体(1)的轮廓为等腰梯形,在板体(1)的背面设有横向凸片(2)和纵向凸片(3),所述横向凸片(2)与纵向凸片(3)之间形成有多个小格子(4),在所述板体(1)的正面设有多个凹槽(5),该凹槽(5)的数目及位置与小格子(4)一一对应,并且每个凹槽(5)中均设置有小凸柱(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汇集光线,使发出的灯光具有LED灯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灯光的亮度,而且能有效避免透白光,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等特点,在各种类型的摩托车尾灯上均适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构件,特别涉及摩托车上的尾灯挡板。
技术介绍
摩托车的尾灯一般由灯座、灯泡和面罩构成,灯泡安装在灯座后端的腔室中,在灯座的后方设置面罩,该面罩与灯座相扣接,并通过螺栓固定。灯泡发出的光线直接照射在面罩上,一部分通过面罩向后方发射,以警示后方的行人和车辆,另一部分通过面罩向下方发射,以照亮后牌照。由于灯泡采用普通的白炽灯,灯泡通过面罩向后照射的灯光较为发散,因此亮度较差,并且还容易造成面罩透白光,不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为此,有的摩托车生产厂家用LED灯等来替代白炽灯泡,但LED灯价格较高,不仅会增加尾灯的成本,而且必须改变灯座及面罩的结构才能适应LED灯的安装,对现有结构的改动大,改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透白光的挡板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挡板结构,具有板体(I),所述板体(I)为向后拱的圆滑曲面结构,该板体(I)的轮廓为等腰梯形,在板体(I)的背面设有横向凸片(2)和纵向凸片(3),所述横向凸片(2)与纵向凸片(3)之间形成有多个小格子(4),在所述板体(1)的正面设有多个凹槽(5),该凹槽(5)的数目及位置与小格子(4)一一对应,并且每个凹槽(5)中均设置有小凸柱(6)。本技术夹持在摩托车尾灯的灯座与面罩之间,在板体的背面设置小格子,正面对应小格子的部位设置凹槽,且凹槽中设有小凸柱,当灯泡的光线照射到板体上时,凹槽和小凸柱起汇集光线的作用,并能使光线形成折射,然后通过后方的小格子发出,再通过面罩向后方发射,这样在视觉上能够起到LED灯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灯光的亮度,而且能有效避免透白光。同时,不用改动灯座及面罩的结构,不会过多的增加尾灯的成本。在所述板体(I)的背面从上往下设有三块横向凸片(2),两相邻横向凸片(2)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两相邻横向凸片⑵之间沿横向设置有多块纵向凸片(3),所述横向凸片(2)与纵向凸片(3)之间形成的小格子(4)按矩阵分布。以上方案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并且通过小格子发出的光线均匀,警示作用显著。为了简化结构,并进一步提高汇集光线的效果,所述板体(I)正面的凹槽(5)为球窝结构,在球窝的中心设置小凸柱(6),每个小凸柱(6)的位置正对所对应小格子(4)的中心。为了方便加工,降低生产成本,所述板体(I)、横向凸片(2)、纵向凸片(3)和小凸柱(6)通过注塑整体成型。所述板体(I)的厚度为2. 5-3. 5mm,这样既能够避免材料浪费,又能够确保板体有足够的结构强度,防止板体发生变形或损坏。在所述板体(I)背面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装配柱(7),该第一装配柱(7)的前端与板体(I)连为一体,在板体(I)正面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第二装配柱(8),该第二装配柱⑶的后端与板体⑴连为一体,并且第二装配柱⑶与第一装配柱(7) —一对应,所述第二装配柱(8)与对应的第一装配柱(7)在一条直线上,在所述第二装配柱(8)上开有从第二装配柱(8)前端面贯通至第一装配柱(7)后端面的过孔。由于灯座和面罩是通过左右两颗螺栓进行固定的,因此,在板体上相对应地设置装配柱,以借用灯座与面罩之间的安装螺栓进行紧固,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拆装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板体在灯座与面罩之间连接牢固、可靠,不会发生松动或脱落。所述板体⑴的上边、左边和右边均向外变形延伸,形成翻边(9);所述板体(I)的下边先向前变形延伸,形成平台(10),再向下变形延伸,形成圆弧形的搭片(11),在所述平台(10)上开有下透光孔(12)。翻边和搭片能够使板体的周侧边与灯座及面罩接合紧密,避免发生漏光;透光孔用于向下的光线直接通过,以照亮后牌照。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汇集光线,使发出的灯光具有LED灯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灯光的亮度,而且能有效避免透白光,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等特点,在各种类型的摩托车尾灯上均适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与灯座及面罩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I、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摩托车尾灯的挡板具有板体I,该板体I为向后拱的圆滑曲面结构,且板体I的轮廓为等腰梯形。所述板体I的上边、左边和右边均向外变形延伸,形成翻边9 ;板体I的下边先向前变形延伸,形成平台10,再向下变形延伸,形成圆弧形的搭片11,在所述平台10上开有下透光孔12,透光孔12为腰鼓形。如图I、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板体I通过注塑成型,厚度为2. 5-3. 5mm。在板体I背面的中部一体形成有多块横向凸片2和多块纵向凸片3。本实施例中,板体I的背面从上往下设有三块横向凸片2,两相邻横向凸片2之间的距离相等;在两相邻横向凸片2之间沿横向设置有五块纵向凸片3,所述横向凸片2与纵向凸片3之间形成按2X6矩阵分布的小格子4,且各小格子4的大小大致相等。在板体I的正面设有两排六列共12个凹槽5,该凹槽5的位置与小格子4 一一对应。板体I正面的凹槽5优选为球窝结构,在球窝的中心一体形成有小凸柱6,每个小凸柱6的位置正对所对应小格子4的中心。如图I、图2、图5所示,在板体I背面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装配柱7,该第一装配柱7的前端与板体I连为一体,第一装配柱7位于其中的一个小格子4中。在板体I正面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第二装配柱8,该第二装配柱8的后端与板体I连为一体,并且第二装配柱8与第一装配柱7 —一对应。所述第二装配柱8与对应的第一装配柱7在一条直线上,在所述第二装配柱8上开有从第二装配柱8前端面贯通至第一装配柱7后端面的过孔。如图7所示,板体I位于灯座13与面罩14之间,由后往前穿设的两颗螺栓15依次穿过面罩14的安装孔、板体I装配柱上的过孔,最后旋入灯座13的安装柱中,将灯座13、板体I和面罩14固定在一起,且板体I的翻边9和搭片11与灯座13及面罩14的对应边沿相接合,起密封的作用。当灯座13后端腔室中的灯泡16发光时,向下的光线穿过透光孔12并透过面罩14,以照亮尾灯下方的后牌照;相后的光线线照射到板体I上时,凹槽5和小凸柱6起汇集光线的作用,并能使光线形成折射,然后通过后方的小格子4发出,再通过面罩14向后方发射,这样在视觉上能够起到LED灯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灯光的亮度,而且能有效避免透白光。·权利要求1.一种挡板结构,具有板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I)为向后拱的圆滑曲面结构,该板体(I)的轮廓为等腰梯形,在板体(I)的背面设有横向凸片(2)和纵向凸片(3),所述横向凸片(2)与纵向凸片(3)之间形成有多个小格子(4),在所述板体(I)的正面设有多个凹槽(5),该凹槽(5)的数目及位置与小格子(4) 一一对应,并且每个凹槽(5)中均设置有小凸柱(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体(I)的背面从上往下设有三块横向凸片(2),两相邻横向凸片(2)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两相邻横向凸片(2)之间沿横向设置有多块纵向凸片(3),所述横向凸片(2)与纵向凸片(3)之间形成的小格子(4)按矩阵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挡板结构,具有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为向后拱的圆滑曲面结构,该板体(1)的轮廓为等腰梯形,在板体(1)的背面设有横向凸片(2)和纵向凸片(3),所述横向凸片(2)与纵向凸片(3)之间形成有多个小格子(4),在所述板体(1)的正面设有多个凹槽(5),该凹槽(5)的数目及位置与小格子(4)一一对应,并且每个凹槽(5)中均设置有小凸柱(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华明何国蓉莫莉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