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其禹专利>正文

汽车全自主座椅系统及其执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1658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及其执行方法,所述系统和方法旨在降低车辆内乘客因车辆转弯造成的离心力所带来的不适。所述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包括一车道预测单元、一控制单元以及一座椅调整单元。所述车道预测单元系用以获取车辆前方的车道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系用以根据所述车道信息,来计算在一预定时间后所述车辆某一座椅上乘客所受的离心力,以及为了降低或抵消该离心力所述座椅所需的座椅倾斜角度。所述座椅调整单元用以调整所述座椅,使其于所述预定时间后倾斜至所述座椅倾斜角度,进而使得所述乘客减少或不会受离心力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系统,具体而言是一种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及其执行方法。
技术介绍
车辆驾驶在经过弯道时常因为减速、转弯、加速等多种因素所产生的离心力而造成乘客重心不稳,并使得乘客被往前甩、向外甩及/或向后甩,致使其身体晃动并且导致感觉与视觉不同,而造成晕车现象。目前传统预防乘客晕车的方式包括有看窗外、开窗户、在乘坐车辆前预先吃晕车 药、睡觉、幻想自己为驾驶者等等做法。在上述方式中,预先吃晕车药一般是较为有效的预防方法,然而其必须先准备好晕车药,因此较为麻烦,而其他方法效果并不显著。时至今日,人类对于晕车缺乏有效的预防及克制方法,晕车造成的痛苦使得许多人害怕长途驾驶或是长途坐车旅游,目前仍缺乏能有效预防及克制晕车的方法。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防止晕车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其能改变座椅倾斜角度并使得乘客重心偏移,进而降低或完全抵销车辆转弯时的离心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包括有一车道预测单元、一控制单元以及一座椅调整单元。所述车道预测单元系用以获取该车辆前方的车道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至所述车道预测单元,以根据所述车道信息来计算在一预定时间后,该车辆中某一座椅上的乘客所承受的离心力,并计算降低或完全抵销在所述预定时间后该乘客所承受的离心力所需的座椅倾斜角度。所述座椅调整单元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用以调整座椅,使其在所述预定时间后,倾斜至所述座椅倾斜角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的执行方法,所述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包括一车道预测单元、一电性连接至所述车道预测单元的控制单元、以及一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的座椅调整单元,所述执行方法包括 所述车道预测单元可获取车辆前方的车道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车道信息来计算在一预定时间后,该车辆某一座椅上的乘客所承受的离心力,并计算降低或完全抵销在所述预定时间后该乘客所承受的离心力所需的座椅倾斜角度;以及 所述座椅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座椅,使其在所述预定时间后,倾斜至所述座椅倾斜角度。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及其执行方法,藉由预测在一预定时间后座椅上的乘客所将承受的离心力,并计算在该预定时间后用来克服所述离心力所需的座椅倾斜角度,以使得乘客减低或甚至不会感受到离心力,进而不会产生晕车的状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的示意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的执行方法的流程 其中10车道预测单元12控制单元 14座椅调整单元20车辆22座椅30车道边界40乘客 S200-S220步骤。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的示意图。所述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包括一车道预测单元10、一控制单元12以及一座椅调整单元14。所述车道预测单元10是用以获取车辆20前方的车道信息。所述控制单元12电性连接至所述车道预测单元10,用以根据所述车道信息来计算在一预定时间后(例如I秒后),所述车辆20的座椅22上乘客40所承受的离心力,并计算降低或完全抵销I秒后所述乘客40所承受的离心力所需的座椅倾斜角度。所述座椅调整单元14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12,用以在I秒后,将所述座椅22调整倾斜至所述座椅倾斜角度,并降低或完全抵销离心力。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座椅22为驾驶座右方的乘客座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座椅22可以是车辆20内的任何座椅。所述车道预测单元10所获取的车道信息包括有所述车辆20前方的车道边界30,用以作为所述控制单元12在计算车道弯曲率时的依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道预测单元10包括至少一摄影机(未图示),其可以设置于所述车辆20上能够摄录前方道路边界30位置处,例如设置于车牌的上方,所述至少一摄影机可实时摄录所述车辆20前方的影像,藉由摄录的影像来判断车辆20前方的车道边界30并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1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车道预测单元10包括一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未图示),并由全球定位系统(未图标)所提供的地图,来计算所述车辆20行经车道的车道边界30并传送至该控制单元12。要说明的是,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等切线速度V在曲率半径为R的道路上转弯时,所受的离心力F等于mV2/R。因此车辆20速度V愈快或道路越弯(即R越小)时,乘客40所受的离心力就越大。所述控制单元12在收到所述车道预测单元10所提供的包括车道边界30的车道信息后,便会根据所述车道信息来计算I秒后的车道弯曲率,再根据所计算出的车道弯曲率及目前车速,来计算所述座椅22上乘客40在I秒后的预测离心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该座椅22上乘客40在I秒后所承受的离心力,是与I秒后的车道弯曲率及该目前车速成正t匕,也就是说,当车道弯曲率越大时,离心力越大,同时该目前车速越大时,离心力也越大。座椅22上乘客40在感受到离心力的同时,所述座椅调整单元14将所述座椅22适度地倾斜至使得乘客40的重心偏移至座椅22底部中央的上方垂直线内侧,该偏移的重心将使得乘客40上半身的重心产生向心 力而减低或完全抵消在车辆20转弯造成的离心力。乘客40的不同的上身高度会与座椅22椅背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积,并因而产生的不同摩擦力大小,进而使得所述座椅22上的乘客40所受的离心力产生些微变化,同时造成在所需座椅倾斜角度上的些微不同。所述座椅倾斜角度是与所述离心力及所述座椅22上的乘客40的上身高度成正比,也就是所述座椅22上的乘客40的上身高度越高时,其与椅背接触的相对面积的百分比将会降低,而椅背与身体的磨擦力相对于乘客上半身重量的百分比也降低,此时乘客40上半身所承受的离心力将会较大,而抵消离心力所需的座椅倾斜角度也越大。为简化系统的复杂度并减少需要主动侦测或人工输入上身高度的程序,可假设乘客40皆为成人,且其上身高度为一固定值,以简化离心力和座椅倾斜角度的计算程序。所述控制单元12在计算出所需的座椅倾斜角度后,会将所述座椅倾斜角度的信息传送至所述座椅调整单元14,以使得所述座椅调整单元14据以将所述座椅22于I秒后调整倾斜至所述座椅倾斜角度,藉以于I秒后减低或完全抵销该车辆20的座椅22上的乘客40所承受的离心力,并使得所述座椅22上的乘客40的上半身,在转弯时降低或甚至不会感受到离心力所导致的身体被甩动的感觉,因而能够降低或消除造成晕车的关键因素。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2是根据I秒后的车道弯曲率以及目前车速,来计算该座椅22上乘客40于I秒后所将承受的离心力。然而经过统计数据可知,大部分驾驶者在遇到转弯时会先减速,因此若考虑到I秒钟内减速的影响则能更精确地计算出I秒后的离心力。为考虑减速的影响,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2是根据所计算的I秒后的车道弯曲率以及I秒后的预测车速,来计算该座椅22上乘客40于I秒后所承受的离心力。所述座椅22上乘客40于I秒后所承受的离心力,是与I秒后该车道弯曲率以及I秒后的预测车速成正比。在又一实施例中,其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全自主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道预测单元,用以获取车辆前方的车道信息;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至所述车道预测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车道信息来计算在一预定时间后,车辆某一座椅上的乘客所承受的离心力,并计算降低或完全抵销在所述预定时间后该乘客所承受的离心力所需的座椅倾斜角度;以及一座椅调整单元,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座椅调整单元将所述座椅在所述预定时间后调整倾斜至所述座椅倾斜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其禹
申请(专利权)人:林其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