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5409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模具。该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用模具包括扩轮、扩轴和挡料板,所述扩轮与工件相接触的面为L形槽,即扩轮与工件的两个端面相接触。由于扩轮与工件相接触的面为L形槽,改变了扩轮、扩轴和挡料板的组合方式,形状简单,工件对扩轮接触面的磨损小,使其加工精度与使用寿命提升,也方便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的加工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扩轮。
技术介绍
圆锥滚动轴承具有高承载能力和高可靠性,广泛用于机械、汽车、船舶等重载传动轴的支承。圆锥滚动轴承有圆锥形内圈和外圈滚道,圆锥滚子排列在两者之间,适合承受复合(径向与轴向)负荷。圆锥滚动轴承的套圈是重要的承载部件,对轴承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圆锥滚动轴承的套圈大都采用传统的热锻造加工工艺,这种工艺存在很多缺点,影响轴承的性能。笔者讨论了一种冷辗扩成形工艺,能有效地节省材料和能耗,提高套圈精度,从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轴承行业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所用的传统模具由扩轮、扩轴和挡料板组成。扩轮上开有凹形槽,通过扩轴与扩轮的内外挤压,使工件在凹形槽内成型。传统模具扩轮上与工件接触的面为凹形槽,与工件的三个端面相接触,形状复杂,不便维修,大批量生产时扩轮失效损坏,造成加工工件精度不达标,扩轮只能报废处理,浪费生产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加工精度高、便于维修的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模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用模具包括扩轮、扩轴和挡料板,所述扩轮与工件相接触的面为L形槽,即扩轮与工件的两个端面相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扩轮与工件相接触的面为L形槽,改变了扩轮、扩轴和挡料板的组合方式,扩轮与工件的两个端面相接触,形状简单,工件对扩轮接触面的磨损小,使其加工精度与使用寿命提升,也方便维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2为改进前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用模具图中1、扩轮2、扩轴3、工件4、档料板5、L形槽6、凹形槽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该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用模具包括扩轮I、扩轴2和挡料板4,工件3位于扩轮I与扩轴2之间,扩轮I与工件3相接触的面为“L”型槽5,即扩轮I与工件3的两个端面相接触,通过扩轴2与扩轮I的内外挤压,使工件3在L型槽5内成型。图2示出了改进前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用模具扩轮I的凹形槽6。·权利要求1.一种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用模具,该模具包括扩轮、扩轴和挡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轮与工件相接触的面为L形槽,即扩轮与工件的两个端面相接触。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模具。该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用模具包括扩轮、扩轴和挡料板,所述扩轮与工件相接触的面为L形槽,即扩轮与工件的两个端面相接触。由于扩轮与工件相接触的面为L形槽,改变了扩轮、扩轴和挡料板的组合方式,形状简单,工件对扩轮接触面的磨损小,使其加工精度与使用寿命提升,也方便维修。文档编号B21H1/12GK102921846SQ201210430598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者李秀莲, 薛金凤, 曹淑明, 李祥飞 申请人:山东鲁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辗扩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用模具,该模具包括扩轮、扩轴和挡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轮与工件相接触的面为L形槽,即扩轮与工件的两个端面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莲薛金凤曹淑明李祥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南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