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回挤加工方法及直角回挤加工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8315318 阅读:712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2-13 12:32
一种直角回挤加工方法及模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模具对金属薄板进行冲压加工,加工出边缘具有向下的环形折弯边且外转角为圆角的半成品工件;b)采用模具对半成品工件进行两次以上的回挤加工,使外转角回挤为直角。模具合模时,回挤公模的上部位于上模板的上凹部内,回挤公模的上表面与上模板之间形成冲压间隙,回挤公模的上部的侧面与上模板之间形成折弯间隙,外脱板的中部还设置有用于向上挤压工件折弯边的回挤冲子,回挤冲子对应于折弯间隙设置于回挤公模的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及模具能够加工出金属薄板主体与折弯边之间的外转角为直角的电子产品零部件,并且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被压伤、划伤,省去了后续的打磨、抛光处理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电子产品的金属零部件的直角回挤加工方法及直角回挤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装配的需要,电子产品上用到的金属零部件的边缘接口部位与产品主体之间的外转角通常为直角。如一种金属薄板器件,金属薄板主体的边缘具有向下的环形折弯边,金属薄板主体与折弯边之间的外转角为直角。在现有技术中,上述金属薄板器件通常由模具直接冲压加工成型,由于上述金属薄板的成型结构较为复杂,采用现有技术的模具及方法加工金属薄板的过程中较易将其压伤、划伤,模具冲制出来的产品还要经过后续的打磨、抛光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直角回挤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直角回挤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模具对金属薄板进行冲压加工,加工出边缘具有向下的环形折弯边的半成品工件,半成品工件的金属薄板主体与折弯边之间的外转角为圆角; b)采用模具对半成品工件进行两次以上的回挤加工,通过挤料的方式使材料按指定的方向流动,从而使外转角回挤为直角。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直角回挤加工模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直角回挤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脱板、上垫脚、上模座、上垫板及上模板,所述下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外脱板、脱垫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垫脚及下托板,所述外脱板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的回挤公模,所述上模板的下端中部对应于所述回挤公模设置有上凹部,合模时,所述回挤公模的上部位于所述上模板的上凹部内,所述回挤公模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形成冲压间隙,所述回挤公模的上部的侧面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形成折弯间隙,所述外脱板的中部还设置有用于向上挤压工件折弯边的回挤冲子,所述回挤冲子对应于所述折弯间隙设置于所述回挤公模的侧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模具能够加工出金属薄板主体与折弯边之间的外转角为直角的电子产品零部件,并且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被压伤、划伤,省去了后续的打磨、抛光处理工序。附图说明图I是电子零部件成品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I的A部外转角经过步骤a加工后的半成品的结构示意 图3是图I的A部外转角依次经过步骤a、b加工后的成品的结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直角回挤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I-上脱板;2_上垫脚;3_上模座;4_上垫板;5_上模板;6_内脱板;7-上模氮气弹簧;8_上打板;9_顶杆;10_上模套管;11_外脱板;12_脱垫板;13_下垫板;14_下模座;15_下垫脚;16_下托板;17_回挤公模;18_回挤冲子;19_下模氮气弹簧;20-下模弹簧;21_第一下模套管;22_第二下模套管;23_内导柱;工件24。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加工出图I所示的电子产品零部件。该电子产品零部件为铝质薄板器件,铝质薄板主体的边缘具有向下的环形折弯边,铝质薄板主体与折弯边之间的外转角为直角。铝质薄板主体的四周边缘的直角外转角为本专利技术加工的重点。下面以图I中的A部的外转角为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在加工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模具对金属薄板进行冲压加工,加工出边缘具有向下的环形折弯边的半成品工件,半成品工件的金属薄板主体与折弯边之间的外转角为圆角,该半成品工件的外转角部分结构如图2所示;然后,采用模具对半成品工件进行两次以上的回挤加工,通过挤料的方式使材料按指定的方向流动,如图3所示,折弯边的长度变短,从而使外转角由圆角回挤为直角,加工出成品。当然,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还可以加工与铝质器件物理性质相近的其他金属器件。如图4所示,一种直角回挤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脱板I、上垫脚2、上模座3、上垫板4及上模板5,下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外脱板U、脱垫板12、下垫板13、下模座14、下垫脚15及下托板16,外脱板11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的回挤公模17,加工时工件24放置于回挤公模17上,上模板5的下端中部对应于回挤公模17设置有上凹部,合模时,回挤公模17的上部位于上模板5的上凹部内,回挤公模17的上表面与上模板5之间形成冲压间隙,回挤公模17的上部的侧面与上模板5之间形成折弯间隙,外脱板11的中部还设置有用于向上挤压工件折弯边的回挤冲子18,回挤冲子18对应于折弯间隙设置于回挤公模17的侧面。如图4所示,上模还包括内脱板6、上模氮气弹簧7、上打板8、顶杆9及上模套管10,下模还包括下模氮气弹簧19、下模弹簧20、第一下模套管21、第二下模套管22及内导柱2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直角回挤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模具对金属薄板进行冲压加工,加工出边缘具有向下的环形折弯边的半成品工件,半成品工件的金属薄板主体与折弯边之间的外转角为圆角;b)采用模具对半成品工件进行两次以上的回挤加工,通过挤料的方式使材料按指定的方向流动,从而使外转角回挤为直角。2.一种直角回挤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脱板、上垫脚、上模座、上垫板及上模板,所述下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外脱板、脱垫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垫脚及下托板,所述外脱板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的回挤公模,所述上模板的下端中部对应于所述回挤公模设置有上凹部,合模时,所述回挤公模的上部位于所述上模板的上凹部内,所述回挤公模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形成冲压间隙,所述回挤公模的上部的侧面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形成折弯间隙,所述外脱板的中部还设置有用于向上挤压工件折弯边的回挤冲子,所述回挤冲子对应于所述折弯间隙设置于所述回挤公模的侧面。全文摘要一种直角回挤加工方法及模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模具对金属薄板进行冲压加工,加工出边缘具有向下的环形折弯边且外转角为圆角的半成品工件;b)采用模具对半成品工件进行两次以上的回挤加工,使外转角回挤为直角。模具合模时,回挤公模的上部位于上模板的上凹部内,回挤公模的上表面与上模板之间形成冲压间隙,回挤公模的上部的侧面与上模板之间形成折弯间隙,外脱板的中部还设置有用于向上挤压工件折弯边的回挤冲子,回挤冲子对应于折弯间隙设置于回挤公模的侧面。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模具能够加工出金属薄板主体与折弯边之间的外转角为直角的电子产品零部件,并且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被压伤、划伤,省去了后续的打磨、抛光处理工序。文档编号B21C25/02GK102921755SQ20121046514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专利技术者张斌 申请人:竹昌精密冲压件(上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角回挤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模具对金属薄板进行冲压加工,加工出边缘具有向下的环形折弯边的半成品工件,半成品工件的金属薄板主体与折弯边之间的外转角为圆角;b)采用模具对半成品工件进行两次以上的回挤加工,通过挤料的方式使材料按指定的方向流动,从而使外转角回挤为直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竹昌精密冲压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安徽省芜湖市联通] 2014年12月05日 10:45
    工模焊丝是指用于工业领域针对不同工件有不同配料的焊丝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