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749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所述车身结构件包括车身结构件本体,以及,若干预搭扣,其间隔设置在所述车身结构件本体的边缘部位,并沿车身边缘向外伸出;在装配时通过弯折各所述预搭扣将其所在车身结构件本体与第一车身结构件组装到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带有预搭扣的白车身组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通过在用于组装白车身的车身结构件本体边缘处增设搭接扣,使白车身的组装更加方便快捷,在总拼工位前实现各组件间粗定位。并在保证车身总成件装配可靠的前提下,缩短了各车身结构件装至夹具上所耗费的时间,减少了总拼工位的工作量;改善了白车身的装配调整难度,同时保证总拼工位的焊接精度,提升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件,属于汽车制造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白车身都是通过若干车身结构件在装配 主线上进行装配和焊接制成的。在生产过程中,总拼工位上件时,组成白车身的各车身结构件首先需采用夹具定位夹紧,然后再使用机器人进行焊接。这种生产方式严重的拖延了总拼工位的工作节拍,进而降低了整条装配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白车身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通过在车身结构件上增设预搭扣,使各车身结构件在总拼工位前实现粗定位,省去了总拼工位的夹装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用于与第一车身结构件装配,所述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包括车身结构件本体;以及,若干预搭扣,其间隔设置在所述车身结构件本体的边缘部位,并伸出所述车身结构件本体的边缘外;弯折各所述预搭扣将所述车身结构件本体与所述第一车身结构件组装到一起。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其结构简单,装配操作方便。其是通过在原有的车身结构件本体的边缘处,增设预搭扣;在预装工位,通过使用预搭扣对两个需要焊接在一起的车身结构件进行初步固定,简化了总拼工位的夹装步骤。通过使用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使白车身总拼在装配主线要求的节拍内完成。使得各个工位工作节拍更加均匀,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改进。进一步,所述预搭扣为矩形薄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矩形薄板作为预搭扣,其加工方法简单,加工成本低,并方便弯折。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所述预搭扣通过预装过渡面固定在所述车身结构件本体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预搭扣与车身结构件本体之间设置预装过渡面,使预搭扣能够更加方便弯折。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所述预装过渡面在所述预搭扣伸出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车身结构件上与所述预搭扣装配处的厚度。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定了预装过渡面的在预搭扣伸出方向上的长度与预搭扣装配的第一车身结构件本体厚度之间的关系,可更加方便将两个待装配的车身结构件装配到一起,使预搭扣的全部长度均用于搭接,同时降低了装配难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所述第一车身结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预搭扣形状相配的用于供所述预搭扣插入的预装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预搭扣穿过预装孔后再进行弯折,可使装配定位更加准确,装配结构更加稳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所述预搭扣的末端具有用于使所述预搭扣易于插入到所述预装孔中的导入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末端带有导入结构的预搭扣,能够更加方便的使预搭扣穿过预装孔,提高工作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所述导入结构的边缘为圆滑曲线。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使用圆滑曲线作为导入结构的边缘,即预搭扣的末端为圆滑曲线;可避免在装配过程中预搭扣划伤车身结构件本体或工人。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通过在用于组装白车身的车身结构件本体边缘处增设搭接扣,使白车身的组装更加方便快捷,在总拼工位前实现各组件间粗定位;并在保证车身总成件装配可靠的前提下,缩短了各车身结构件装至夹具上所耗费的时间,减少了总拼工位的工作量;改善了白车身的装配调整难度,保证总拼工位的焊接精度,提升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I表示本技术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与第一车身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的预搭扣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与第一车身结构件装配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使用预搭扣进行装配的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至4所示,一种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该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通过与其它车身结构件装配、焊接后,组成白车身。本技术的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包括车身结构件本体I ;以及,若干预搭扣3,若干预搭扣3间隔的设置在车身结构件本体I的边缘部位,并沿车身结构件本体I的边缘向外伸出;在装配时通过弯折所述预搭扣3将其所在车身结构件本体I与第一车身结构件4组装到一起。第一车身结构件4为可与带有预搭扣3的车身结构本体I焊接在一起而组装成白车身的任何一个车身结构件,其结构可与车身结构本体I相同或不相同。本技术一种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是通过在车身结构件本体I的边缘处,增设沿其边缘向外伸出的预搭扣3,在预装工位,通过使用预搭扣3对两个需要焊接在一起的车身结构件进行初步固定,简化了总拼工位的夹装步骤。通过使用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使白车身总拼在装配主线要求的节拍内完成。使得各个工位工作节拍更加均匀,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预搭扣3为薄板,优选的为矩形薄板。采用矩形薄板作为预搭扣3,不但加工方法简单,与车身结构件本体I之间组合方便,可在冲压车身结构件本体I时一起冲压成型,或在车身结构件本体I冲压后,通过焊接等方法将预搭扣3固定在车身结构件本体I上。其加工成本低,并方便弯折。·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预搭扣3还可为其他空间形状,例如椭圆、楔形等。并且与车身结构件本体I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为其他常用固定连接方法,在此均不一一列举。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4所示,所述预搭扣3通过预装过渡面2固定在所述车身结构件本体I上。在预装前,预搭扣3的状态可以是如下两种情况1)未做翻边处理,预装时翻边180° ;即向预搭扣3伸出的相反方向弯折;2)做出90°翻边处理,预装时继续向翻边方向弯折90°。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预搭扣3的弯折方式还可为其他形式,例如S形、W形,L形等。只要是能够将预搭扣3所在的车身结构件本体I与待装配的第一车身结构件之间进行初步固定的弯折方式均可使用,在此均不一一列举。预装过渡面2的宽度(即在垂直于预搭扣3伸出方向上的长度),应与预搭扣3与其连接处的宽度相同,其沿预搭扣3伸出方向的长度应根据装配的具体需求设定。通过在预搭扣3与车身结构件本体I之间设置预装过渡面2,使预搭扣3能够更加方便弯折,并且不会因为待装配车身结构件的厚度损失预搭扣3的搭接长度。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4所示,预装过渡面2的长度(即在预搭扣3伸出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与其装配的第一车身结构件4上,用于与所述预搭扣的装配位置处车身结构的厚度。通过具体设定预装过渡面2的在预搭扣3伸出方向上的长度,即与第一车身结构件4上用于与预搭扣3装配处的车身结构件的厚度之间的关系,可更加方便的使用预搭扣3将预搭扣3所在车身结构件与待装配到一起的第一车身结构件4装配到一起,使预搭扣3的全部长度均用于搭接,并同时降低了装配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用于与第一车身结构件装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预搭扣的车身结构件包括:车身结构件本体;以及,若干预搭扣,其间隔设置在所述车身结构件本体的边缘部位,并伸出所述车身结构件本体的边缘外;弯折各所述预搭扣将所述车身结构件本体与所述第一车身结构件组装到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剑鸣袁江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