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层共挤大输液袋用膜,由五层材料共挤而成,五层材料自外向内依次为厚度为10~25μm的弹性聚酯、厚度为5~15μm的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厚度为60~80μm的改性聚丙烯、厚度为30~70μm的乙丙共聚聚丙烯、厚度为20~40μm的改性聚丙烯,这些材料层依次组成输液袋用膜的外层、粘合层、芯层、次内层以及内层,层与层之间采用下吹水冷式共挤工艺加工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的输液用膜具有无毒、高阻隔、机械强度高、热加工性能好等优点,适合生理盐水、葡萄糖以及其他特种治疗药的静脉输液包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液包装用膜,具体为一种五层共挤大输液袋用膜。
技术介绍
从1920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瓶玻璃瓶装的静脉输液起,至今已近一个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为了扩大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静脉输注给药安全性,静脉输液形式先后经历了开放式、半开放式、全密闭式。开放式输液由于其给药的不安全性太大,很快被淘汰;半开放式输液在中国还很常见,以玻璃瓶、塑料瓶为代表,具有生产成本高,不易回收利用的缺陷;而全密闭式输液袋以软袋包装为主,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利于运输和存放的优点。·一般来说,现在的全密闭式输液袋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有PVC和非PVC两种。但由于PVC需要加入大量增塑剂DEHP,而这种成份对药物的污染非常严重,对人的伤害性巨大,故国家已经基本禁止此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非PVC包装材质为惰性材料,,与药物的相容性好,灭菌适应性能优良,其安全性和环保性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具有透明度高利于可见异物的检查的优点,同时,可直接加压输液,利于输液。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各大输液药厂使用的非PVC多层共挤输液用膜仍然基本依赖进口,尽管国内仍有几家生产厂家在生产同类产品,但其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同时部分厂家生产的薄膜质量不稳定,与进口产品存在着差异。基于以上原因,需要有新的来源与工艺生产大输液用膜,满足国内大部分厂家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五层共挤大输液袋用膜,这种新型输液袋用膜无毒、印刷性好、高阻隔、耐侯性好、柔韧性好,同时热合强度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五层共挤大输液袋用膜,其厚度为150 180 μ m,由五层材料的共挤制成,自外向内依次为外层、粘合层、芯层、次内层以及内层,采用下吹水冷式共挤工艺加工成型,采用的冷却水为经过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或其他方法制得的药用纯化水。在本技术中,外层为弹性聚酯,厚度为10 25μπι,占总厚度的5% 15%,其作用在于提供膜袋的耐热性能与印刷适应性。在本技术中,粘合层为乙烯一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厚度为5 15 μ m,占总厚度的3% 10%,它能很好的将聚酯与芯层的乙丙共聚聚丙烯粘合起来。在本技术中,芯层成分是改性聚丙烯,其厚度为60 80μπι,占总厚度的35% 45%,是输液用膜的中间层,同时也是薄膜主要功能层。在本技术中,次内层为乙丙共聚聚丙烯,厚度为30 70μ ,占总厚度的20% 40%,是芯层与内层的过渡层,同时多层共挤的方式也能降低薄膜的阻隔性能。在本技术中,内层成分是具有低温热封性能的改性聚丙烯,厚度为20 40 μ m,占总厚度的10% 20%,此层材料具有极好的稳定性能与热封性能,确保盛装药液的稳定性与密封性能。国标YBB00112005中规定,五层共挤输液用膜的阻隔性能是水蒸气透过量<5. Og/ Cm2 · 24h),氧气透过量〈1200cm3/ Cm2 · 24h · O. IMPa),氮气透过量 <600cm3/Cm2 · 24h · O. IMPa)。这就要求薄膜要达到一定厚度才能满足标准要求。在本技术中,采用的原材料是兼取各种树脂的优点,弥补单一膜的缺点,聚酯有着良好的气体阻隔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有明度与拉伸强度;聚丙烯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经过高温蒸煮过后仍能保持较好的透明度,而多层共挤聚乙烯经过高温蒸煮后易出现发白现象,本技术中采用的聚丙烯多为改性聚丙烯,在确保其灭菌适应性的前提下改善其柔软性能。避免使用高能电子辐照交联后薄膜降解时对环境的危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有I、内层采用的化学稳定性与热合性能极佳的改性聚丙烯,具有良好的生物惰性,广泛的药物相容性与热稳定性;2、外层采用的特种聚酯具有极好的印刷性能,可在包装外层取得极佳的印刷效果,除此还有较好的耐候性能与阻隔性能;3、采用主要材质多为聚丙烯或改性聚丙烯,透明度高,在消毒与使用过程中不会泛白,灭菌适应性好;4、具有较高的热封强度,适用于500ml或以上的输液包装;5、耐穿刺和冲击性能好,保质期长,可达到3年;6、生产过程中未采用电照辐射,生产、使用和回收方便,对环境污染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I的五层共挤大输液袋用膜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从上至下依次为外层I、粘合层2、芯层3、次内层4、内层5。选用的原材料分别为外层I成分为弹性聚酯;粘合层2成分是乙烯一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芯层3成分是改性聚丙烯;次内层4成分乙丙共聚聚丙烯;内层5成分是具有低温热封性能的改性聚丙烯。采用下吹水冷的加工方式,冷却水为药用纯化水,吹膜用得冷风是经过多级高效过滤的100级洁净空气,于10000级净化车间内收卷,分切。本产品不需经过电子辐照和电晕处理,可直接用于输液包装与印刷。各卷多层共挤具体实施情况见下表权利要求1.五层共挤大输液袋用膜,其特征在于,由五层材料共挤而成,自外向内包括外层、粘合层、芯层、次内层以及内层,五层材料自外向内依次为厚度为10 25 μ m的弹性聚酯、厚度为5 15 μ m的乙烯一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厚度为60 80 μ m的改性聚丙烯、厚度为30 70μπι的乙丙共聚聚丙烯、厚度为20 40μπι的改性聚丙烯;同时,层与层之间采用下吹水冷式共挤工艺加工成型。专利摘要五层共挤大输液袋用膜,由五层材料共挤而成,五层材料自外向内依次为厚度为10~25μm的弹性聚酯、厚度为5~15μm的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厚度为60~80μm的改性聚丙烯、厚度为30~70μm的乙丙共聚聚丙烯、厚度为20~40μm的改性聚丙烯,这些材料层依次组成输液袋用膜的外层、粘合层、芯层、次内层以及内层,层与层之间采用下吹水冷式共挤工艺加工成型。本技术制作的输液用膜具有无毒、高阻隔、机械强度高、热加工性能好等优点,适合生理盐水、葡萄糖以及其他特种治疗药的静脉输液包装。文档编号B65D65/40GK202716490SQ20122039215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专利技术者王勇祥 申请人:湖南新五洲医药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五层共挤大输液袋用膜,其特征在于,由五层材料共挤而成,自外向内包括外层、粘合层、芯层、次内层以及内层,五层材料自外向内依次为厚度为10~25μm的弹性聚酯、厚度为5~15μm的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厚度为60~80μm的改性聚丙烯、厚度为30~70μm的乙丙共聚聚丙烯、厚度为20~40μm的改性聚丙烯;同时,层与层之间采用下吹水冷式共挤工艺加工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新五洲医药包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