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志良专利>正文

多腔去水口去毛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697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4:28
多腔去水口去毛刺设备,它涉及一种去毛刺设备,气缸(1)设置在气缸固定板(2)上,导柱(3)和水口顶针(11)上部固定在气缸固定板(2)上,上模托板(6)设置在气缸固定板(2)的下部,导套(4)固定在上模托板(6)上,上模板(7)设置在上模托板(6)的下部,数根顶管(8)的上端固定在上模板(7)上,下模板(9)设置在上模板(7)的下部,下模托板(10)设置在下模板(9)的下部,网筛(12)设置在下模托板(10)的下部,双向阀(13)设置在气缸(1)的左侧。它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小,质量稳定,维修方便,节省电能,且设备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去毛刺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腔去水口去毛刺设备。技术背景之前,去除温控器塑料壳体(基座)或导向架(基盖)周围的毛刺、浇口等多余用料——以电木塑料最多,都是单件加工,人们一般用砂轮机人工磨削或用刀具人工切割,这样生产效率很低,工作环境粉尘大,做出的产品质量合格率也很低。后来,有了带自动的送料装置的单冲模设备,虽然生产效率比以前高了 6-8倍,但设备制造成本高;生产稳定性差,经常出现效果不达标的情况,废品率高,设备通用件较差,设备耗电量大,对生产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并且设备一旦出现问题,维修很不方便,甚至设备报废,同样也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再后来,出现多腔手切冲机虽然生产效率比以前高了上十倍,但同样出现操 作劳力大,采用的弹簧力大,操作又要很费劲,采用的弹簧力小,又不能把上模顶起,产品难以放入,员工工作8小时后手痛难奈,且常出现卡水口,水口难取出等诸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腔去水口去毛刺设备,它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小,质量稳定,维修方便,节省电能,且设备使用寿命长。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气缸I、气缸固定板2、导柱3、导套4、滚珠套5、上模托板6、上模板7、顶管8、下模板9、下模托板10、水口顶针11、网筛12、双向阀13和按钮14 ;气缸I设置在气缸固定板2上,导柱3和水口顶针11上部固定在气缸固定板2上,上模托板6设置在气缸固定板2的下部,导套4固定在上模托板6上,滚珠套5设置在导套4的内部,上模板7设置在上模托板6的下部,数根顶管8的上端固定在上模板7上,下模板9设置在上模板7的下部,下模托板10设置在下模板9的下部,网筛12设置在下模托板10的下部,双向阀13设置在气缸I的左侧,按钮14设置在下模托板10的左侧。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小,质量稳定,维修方便,节省电能,且设备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上模板7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下模板9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气缸I、气缸固定板2、导柱3、导套4、滚珠套5、上模托板6、上模板7、顶管8、下模板9、下模托板10、水口顶针11、网筛12、双向阀13和按钮14 ;气缸I设置在气缸固定板2上,导柱3和水口顶针11上部固定在气缸固定板2上,上模托板6设置在气缸固定板2的下部,导套4固定在上模托板6上,滚珠套5设置在导套4的内部,上模板7设置在上模托板6的下部,四十八根顶管8的上端固定在上模板7上,下模板9设置在上模板7的下部,下模托板10设置在下模板9的下部,网筛12设置在下模托板10的下部,双向阀13设置在气缸I的左侧,按钮14设置在下模托板10的左侧。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当冲模时,把注塑出来的双排(32-56以上)温控器元件(基座)或导向架(基盖)放置在下模板的相应位置上(下模板的圆孔设有导向),此时操作人员只须轻按按钮操作可以控制冲模当按下按钮时(接通24V电源)、双向阀工作、气缸轴顶出、上模托板、上模板和上模顶管一起随气缸轴顶出而向下移动,在向下移动过程中,上模顶管将产品冲入下模板相应的孔中,进行冲模,冲模后的产品可以通过下模板的孔中掉落在切水口模架的下面斜放的网筛上滚入产品箱,产品周边及入水口余料被冲去、通过网筛孔与产品分离。然后松开按钮(断开24V电源),双向阀复位、气缸轴缩回,在滚珠套、导柱和导套的定位下,上模托板、上模板和顶管一同复位,水口顶出水口,冲模结束。 本具体实施方式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小,质量稳定,维修方便,节省电能,且设备使用寿命长。权利要求1.多腔去水口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气缸(I)、气缸固定板(2)、导柱(3)、导套(4)、滚珠套(5)、上模托板(6)、上模板(7)、顶管(8)、下模板(9)、下模托板(10)、水口顶针(11)、网筛(12)、双向阀(13)和按钮(14);气缸⑴设置在气缸固定板(2)上,导柱(3)和水口顶针(11)上部固定在气缸固定板(2)上,上模托板(6)设置在气缸固定板(2)的下部,导套(4)固定在上模托板(6)上,滚珠套(5)设置在导套(4)的内部,上模板(7)设置在上模托板¢)的下部,数根顶管(8)的上端固定在上模板(7)上,下模板(9)设置在上模板(7)的下部,下模托板(10)设置在下模板(9)的下部,网筛(12)设置在下模托板(10)的下部,双向阀(13)设置在气缸(I)的左侧,按钮(14)设置在下模托板(10)的左侧。专利摘要多腔去水口去毛刺设备,它涉及一种去毛刺设备,气缸(1)设置在气缸固定板(2)上,导柱(3)和水口顶针(11)上部固定在气缸固定板(2)上,上模托板(6)设置在气缸固定板(2)的下部,导套(4)固定在上模托板(6)上,上模板(7)设置在上模托板(6)的下部,数根顶管(8)的上端固定在上模板(7)上,下模板(9)设置在上模板(7)的下部,下模托板(10)设置在下模板(9)的下部,网筛(12)设置在下模托板(10)的下部,双向阀(13)设置在气缸(1)的左侧。它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小,质量稳定,维修方便,节省电能,且设备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B29C37/02GK202716423SQ20122026007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专利技术者董志良 申请人:董志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腔去水口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气缸(1)、气缸固定板(2)、导柱(3)、导套(4)、滚珠套(5)、上模托板(6)、上模板(7)、顶管(8)、下模板(9)、下模托板(10)、水口顶针(11)、网筛(12)、双向阀(13)和按钮(14);气缸(1)设置在气缸固定板(2)上,导柱(3)和水口顶针(11)上部固定在气缸固定板(2)上,上模托板(6)设置在气缸固定板(2)的下部,导套(4)固定在上模托板(6)上,滚珠套(5)设置在导套(4)的内部,上模板(7)设置在上模托板(6)的下部,数根顶管(8)的上端固定在上模板(7)上,下模板(9)设置在上模板(7)的下部,下模托板(10)设置在下模板(9)的下部,网筛(12)设置在下模托板(10)的下部,双向阀(13)设置在气缸(1)的左侧,按钮(14)设置在下模托板(10)的左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董志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