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超细钨铜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0633 阅读:3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超细钨铜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采用溶胶和喷雾干燥技术将配制的钨铜可溶性盐溶胶喷雾干燥,经煅烧和两步还原制备超细或纳米钨铜成分比例可调的粉末,先按所需铜钨将成分把原料配成10-35wt%的溶液,加入表面活性剂,添加酸或碱控制溶液或胶体的pH值为3-4,再将溶胶体喷雾干燥得到钨-铜盐或氧化物的复合粉末前驱体,将前驱体粉末煅烧得到钨铜复合粉末。复合粉末具有高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延性,强度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粉体材料领域和粉末冶金领域,特别是采用纳米技术制备超细/纳米钨铜复合粉末。
技术介绍
W-Cu复合材料具有W和Cu的优点,其密度高、热膨胀系数低,导性好、导热性好,广泛用作电接触材料、电极材料和现代微电子信息工业中用作微波功率器件基片、连接件、散热组件等电子封装材料和热沉材料。在军事上该材料可用作电磁炮的导轨材料和破甲弹的破甲药性罩。传统制备W-Cu复合材料方法一般为高温液相烧结法和熔浸法。高温液相烧结是将W粉和Cu粉混合然后在1500℃以上烧结,由于W和Cu互不相溶,温度过高,铜容易渗出,所制备合金材料的密度只有94-95%左右,添加Ni、Co等活化剂采用活化液相烧结,可以使致密度达到98-99%,但对合金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有不利的影响。铜熔渗法是先制备钨骨架,然后将Cu熔渗到钨骨架孔隙中,可以使合金达到99%的致密度,这种方法比高温液相烧结法所制备的材料的致密度高、导电导热性要好,但铜熔渗法限制了合金的成分和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同时显微组织结构粗大,Cu容易渗出和分布不均匀,影响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和材料的变形加工性能。纳米粉末由于粒度细小而具有晶粒尺寸效应,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细钨铜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采用溶胶和喷雾干燥技术将配制的钨铜可溶性盐溶胶喷雾干燥,经煅烧和两步还原制备超细或纳米钨铜成分比例可调的粉末,其特征在于:(1)材料成分为W和Cu,其中铜为1-99%,其余含量为W;(2)采用 偏钨酸盐或仲钨酸盐或钨酸与硝酸铜或硫酸铜或氯化铜晶体为原料;(3)将原料按所需的钨铜成分比例混合,配制成晶体浓度为10-35wt%的水溶液;(4)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调节pH为3~4之间;(5)加入表面活性剂聚已二 醇,充分搅拌均匀,得到透明溶液或胶体;(6)将胶体在喷雾干燥机上进行喷雾热解,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景莲刘涛成会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