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296980 阅读:4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材料是在石墨烯材料表面共价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将硅烷偶联剂共价锚定在氧化石墨表面,得到端基为双键的硅烷偶联的氧化石墨烯浆料;2)加入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水合肼,抽滤,干燥得端基为双键的硅烷偶联的石墨烯粉末;3)依次将所得粉末、引发剂、N-乙烯吡咯烷酮加入乙醇溶剂中,常温干燥后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具有易分离的优势;在负载催化剂后,催化剂在载体表面分散均匀和尺寸均一;且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催化剂无脱落和团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载体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碳材料,与碳纳米管、富勒烯同属碳家族的一员,2004年由英国Geim通过胶带法剥离天然石墨制得。石墨烯具有规整的二维表面结构,其特殊的单原子层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丰富而新奇的物理性质。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且比表面积大,是一种理想的催化剂载体材料。但当前关于石墨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及其物理性质,对它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催化特性的 研究相对较少。当前,石墨烯负载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一般是通过原位还原方法使载体与金属纳米簇直接结合在一起,不能很好的满足工业上对催化剂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I)石墨烯易团聚,降低比表面积;(2)不能有效控制纳米金属在载体表面的分散与尺寸;(3)石墨烯在溶剂中分散性差,催化活性低。综合以上的分析和讨论,本专利技术着眼于提高石墨烯载体材料的分散性,拟以化学方法构筑聚合物/石墨烯杂化材料,以此杂化材料为催化剂载体,以改善负载的纳米金属粒子的分散性和纳米粒子的尺寸可控。学者们在构筑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公开号为CN10186409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原位还原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10242470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聚合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10204071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聚合物接枝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三种方法分别通过溶液、熔融混合以及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但由于石墨烯易团聚,使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距甚远。为了改善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学者们将聚合物通过反应性官能团与石墨烯片层共价结合在一起,显著改善了石墨烯的分散性。如Salavagione等人(Macromolecules,2009, 42,6331-6334)利用氧化石墨的羧基和聚乙烯醇的羟基的酯化作用得到了由聚乙烯醇共价改性的石墨烯,使其分散性明显改善。Fang等人(J. Mater.Chem.,2009,19,7098-7105)通过重氮盐分解的方法对石墨烯进行改性,再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He等人(Chem. Mater. , 2010, 22, 5054-5064)通过叠氮化物与氧化石墨烯反应;将聚合物链接枝到了石墨烯表面,改善了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如果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接枝到石墨烯表面,构筑聚乙烯吡咯烷酮/石墨烯复合材料,有望在催化、生物、载药、传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公开号为CN10183113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接枝到石墨烯表面的方法,该方法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还原剂加到氧化石墨烯的水溶液中,利用水解后聚合物表面的羧基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羟基发生反应得到了“聚乙烯吡咯烷酮”接枝到石墨烯表面。然而该专利采用的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接枝的聚合物,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是聚乙烯吡咯烷酮;另外这种复合物材料以酯基作用同石墨烯结合在一起,耐酸、碱作用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以改善石墨烯的分散性和易分离性,实现纳米粒子在石墨烯表面的分散和尺寸均一,阻止纳米粒子的团聚和脱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在制备金属催化剂方面的应用。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该材料是在石墨烯材料表面共价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I)将10 IOOg氧化石墨加入I 3L水中,超声分散lh,调节溶液pH为4 5,在惰性气氛下加入5 20ml硅烷偶联剂,回流12 48h,得到端基为双键的硅烷偶联的氧化石墨烯浆料;2)将步骤I)所得浆料用水稀释至2 4倍,在惰性气氛下,依次加入O. I O. 5L质量分数为40%的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O. 5 2L水合肼,回流6 12h,抽滤,水洗至中性,常温干燥后得到端基为双键的硅烷偶联的石墨烯粉末;3)依次将硅烷偶联的石墨烯粉末5 20g、引发剂O. 5 2g、N-乙烯吡咯烷酮50 200ml加入乙醇溶剂中,超声O. 5 2h,在惰性气氛下回流12 48h,抽滤,用蒸懼水洗至中性,常温干燥后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所述的硅烷偶联剂是Y-(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Y-(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硫酸铵中的任意一种。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在制备金属催化剂方面的应用。负载金属催化剂的方法是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置于金属盐溶液中,控制体系pH值在3 5,充分搅拌I 3h ;然后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2 5h后停止反应;抽滤,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得到负载型催化剂。所述的金属盐为三氯化钌,氯化钼,氯化钯,氯化钴,氯化镍,氯化铜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具有以下优异的综合性能将聚乙烯吡咯烷酮通过共价作用和石墨烯表面结合在一起作为催化剂载体材料,不仅可以发挥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复配的优势,还改善了石墨烯在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性;实现了纳米粒子在石墨烯表面的分散和尺寸均一;提高了载体材料与催化剂之间的界面结合力;使其在催化和反复使用过程中,避免了金属纳米粒子的团聚和脱落程度,有效改善了负载型催化剂的稳定性、活性和寿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在石墨烯材料表面共价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有机层;同时本方法制备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的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无需特殊设备,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在制备金属催化剂方面的应用以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的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作为模板,可以诱导金属纳米簇的原位生长。附图说明图I为石墨烯材料在聚合前后的扫描电镜图;(a)石墨,(b)硅烷偶联的石墨烯粉体,(C)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材料;图2为石墨烯材料在聚合前后的拉曼谱图;(a)石墨,(b)硅烷偶联的石墨烯粉体,(C)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材料; 图3为石墨烯材料在聚合前后的红外图谱;(a)石墨,(b)硅烷偶联的石墨烯粉体,(C)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材料;图4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材料的透射电镜图;图5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材料负载钌纳米簇的透射电镜图;图6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负载钌纳米簇与石墨烯负载钌纳米簇的催化性能比较;(a)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负载钌纳米簇,(b)石墨烯负载钌纳米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本实施例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是在石墨烯材料表面共价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该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乙烯吡咯烷酮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是在石墨烯材料表面共价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淑鸽樊昕洁罗洁吴云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