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行李箱盖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5728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行李箱盖吊具,包括:卡位单元和支撑单元,所述卡位单元包括:行李箱盖内板锁孔端紧贴的档杆;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定位销和限位块;所述定位销插入行李箱盖内板的工艺长孔,用于与行李箱盖配合;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与行李箱盖内板铰链侧平面接触,用于与行李箱盖内板确定该吊具的位置;所述卡位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用框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定位方案新颖,推广性好,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制造。使用材料都是市场上很常见的材料。夹紧和定位稳定、可靠。整体小巧轻便,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发动机罩吊运效率,适合高节拍大批量的生产。无需操作者人工搬运零件,减低了劳动强度,符合人机工程要求,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盖吊具
技术介绍
当前大部分轿车的行李箱盖在焊装线拼台到下一个拼台转运时,都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由于行李箱盖重量大、体积大且外板轮廓复杂,这种的方式使得操作者的人机工程非常严重。由于行李箱盖外观质量的要求,包边后焊点均设计在内表面,工作情况下整个行李箱盖在焊接拼台上呈“V”字形放置(如附图I所示),人工搬运时需弯腰小于45°,不符合人及工程要求,且车身车间高节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也会给操作者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轿车行李箱盖在拼台之间转运时对操作者带来的严重人机工程和安全·隐患的现状,我们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了能消除操作者人机工程的吊装工具。一种汽车行李箱盖吊具,包括卡位单元和支撑单元,所述卡位单元包括行李箱盖内板锁孔端紧贴的档杆;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定位销和限位块;所述定位销插入行李箱盖内板的工艺长孔,用于与行李箱盖配合;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与行李箱盖内板铰链侧平面接触,用于与行李箱盖内板确定该吊具的位置;所述卡位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用框架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此行李箱盖转运吊具结构简洁,选材常规,制造成本低廉。使用该吊具后,工人不需弯腰人工搬运零件,极大地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操作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完全消除了行李箱盖由人工搬运所带来的人机工程和安全隐患,特别适合高节拍、大批量的汽车白车身焊装生产线使用。挡杆紧贴行李箱盖内板锁孔端,完全确定吊具和零件的相对位置。优选的,所述卡位单元还包括气缸和由所述气缸驱动的卡块。进一步采用以上特征,其优点在于,通过气缸推动卡块到位,完成吊具对行李箱盖内板锁孔端的固定动作,操作简单方便。优选的,该吊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定位销连接处的手柄,用于直接提起该吊具。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该吊具的位置支撑结构。进一步采用以上特征,其优点在于,可以进一步对该吊具进行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好。优选的,所述定位销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的两侧。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的两侧。进一步采用以上特征,其优点在于,定位方案新颖,推广性好,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制造。使用材料都是市场上很常见的材料。夹紧和定位稳定、可靠。整体小巧轻便,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发动机罩吊运效率,适合高节拍大批量的生产。无需操作者人工搬运零件,减低了劳动强度,符合人机工程要求,消除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具体实施例和应用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这些实施例和应用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I 此吊具20如附图I至3所示,该吊具20包括框架21、手柄22、卡块23、挡杆24、气缸25、定位销26、支撑机构27、限位块28及拇指气缸29。考虑到轿车行李箱盖在焊接拼台上的放置状态,内板朝上,且呈“V”字形,使用此吊具20时,利用定位销26和行李箱盖内板铰链端工艺孔11配合,同时由9、10尼龙限位块顶住行李箱盖内板12确定吊具20和零件的基本相对位置,再将挡杆24紧贴行李箱盖内板锁孔端,完全确定吊具20和零件的相对位置。通过气缸25推动卡块23到位,完成吊具20对行李箱盖内板锁孔端的固定动作;同时,由于行李箱盖内板12铰链端有几段长孔,通过拇指气缸29推动支撑机构27完成吊具20对行李箱盖内板12铰链端的固定。吊具直接和安装在拼台上空的气动平衡吊相连,使用时只需按动气动开关即可完成对零件的转运动作。将行李箱盖转运到下个拼台后,只需将气缸25和拇指气缸29打开,使其联动机构缩回即可将吊具20和零件分离。该吊装工具20已应用在SGMW宝骏630车型焊装生产线上,通过实际生产证明,使用该转运吊装工具后,原来需要弯腰小于45°且人工搬运的行李箱盖拼台之间转运工作,现在只需利用吊装工具即可方便轻松完成。这大大减低了劳动强度,消除了由人工搬运所带来的人机工程和安全隐患。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行李箱盖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卡位单元和支撑单元,所述卡位单元包括行李箱盖内板锁孔端紧贴的档杆;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定位销和限位块;所述定位销插入行李箱盖内板的工艺长孔,用于与行李箱盖配合;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与行李箱盖内板铰链侧平面接触,用于与行李箱盖内板确定该吊具的位置;所述卡位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用框架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单元还包括气缸和由所述气缸驱动的卡块。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吊具,其特征在于,该吊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定位销连接处的、用于直接提起该吊具的手柄。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该吊具的位置支撑结构。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的两侧。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的两侧。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行李箱盖吊具,包括卡位单元和支撑单元,所述卡位单元包括行李箱盖内板锁孔端紧贴的档杆;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定位销和限位块;所述定位销插入行李箱盖内板的工艺长孔,用于与行李箱盖配合;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与行李箱盖内板铰链侧平面接触,用于与行李箱盖内板确定该吊具的位置;所述卡位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用框架连接。本专利技术定位方案新颖,推广性好,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制造。使用材料都是市场上很常见的材料。夹紧和定位稳定、可靠。整体小巧轻便,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发动机罩吊运效率,适合高节拍大批量的生产。无需操作者人工搬运零件,减低了劳动强度,符合人机工程要求,消除了安全隐患。文档编号B62D65/06GK102910222SQ201110281409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专利技术者唐科, 蒙庆根, 林世壬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卡位单元和支撑单元,所述卡位单元包括:行李箱盖内板锁孔端紧贴的档杆;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定位销和限位块;所述定位销插入行李箱盖内板的工艺长孔,用于与行李箱盖配合;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与行李箱盖内板铰链侧平面接触,用于与行李箱盖内板确定该吊具的位置;所述卡位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用框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科蒙庆根林世壬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