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的送秧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水稻插秧机送秧机构有棘轮式、滚轮式、单皮带式,棘轮送秧机构、滚轮滚轮送秧机构存在送秧不稳定、不均匀、伤秧苗根系、漏秧等缺陷;皮带送秧机构较复杂、故障率高、使用维护不便及成本高。同时这些送秧机构主要用于普通毯状秧苗,由于钵形毯状秧苗具有更多优点,因此采用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育秧被迅速推广应用,钵形毯状秧苗要求送秧精确及时,棘轮式、滚轮式、单皮带式送秧机构已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新型皮带送秧机构,这种送秧机构能保证水稻插秧机精确及时送秧,提升送秧机构可靠性及稳定性,避免漏秧、伤秧,同时优化送秧机构,使其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可靠耐用,能适用于普通毯状秧苗和钵形毯状秧苗。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插秧机新型皮带送秧机构,该送秧机构包括载秧台、送秧皮带、送秧轮轴、主动送秧轮轴、从动送秧轮轴、同步传送连杆、滚柱离合器组件、张紧弹簧,载秧台下部设有上下排列的上排空缺孔和下排空缺孔,主动送秧轮轴通过主动送秧轮轴支架定位在载秧台上并横穿过下排空缺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插秧机新型皮带送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送秧机构包括载秧台(1)、送秧皮带(3)、送秧轮轴(8)、主动送秧轮轴(12)、从动送秧轮轴(7)、同步传送连杆(9)、滚柱离合器组件(11)、张紧弹簧(5),载秧台(1)下部设有上下排列的上排空缺孔(2)和下排空缺孔(4),主动送秧轮轴(12)通过主动送秧轮轴支架(13)定位在载秧台(1)上并横穿过下排空缺孔(4)的后侧,从动送秧轮轴(7)通过从动送秧轮轴支架(6)定位在载秧台(1)上并横穿过上排空缺孔(2)的后侧,送秧轮轴(8)位于主动送秧轮轴(12)与从动送秧轮轴(7)之间并定位在从动送秧轮轴支架(6)上,同步传送连杆(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插秧机新型皮带送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送秧机构包括载秧台(I)、送秧皮带(3)、送秧轮轴(8)、主动送秧轮轴(12)、从动送秧轮轴(7)、同步传送连杆(9)、滚柱离合器组件(11)、张紧弹簧(5),载秧台(I)下部设有上下排列的上排空缺孔(2)和下排空缺孔(4),主动送秧轮轴(12)通过主动送秧轮轴支架(13)定位在载秧台(I)上并横穿过下排空缺孔(4)的后侧,从动送秧轮轴(7 )通过从动送秧轮轴支架(6 )定位在载秧台(I)上并横穿过上排空缺孔(2)的后侧,送秧轮轴(8)位于主动送秧轮轴(12)与从动送秧轮轴(7)之间并定位在从动送秧轮轴支架(6 )上,同步传送连杆(9 )连接在送秧轮轴(8 )与主动送秧轮轴(12)之间,主动送秧轮轴(12)在每个下排空缺孔(4)对应位置分别套有固定在其上的主动链轮(16),从动送秧轮轴(7)在每个上排空缺孔(2)对应位置分别套有固定在其上的从动链轮(15),送秧皮带(3)的内侧表面成排设置有用以与主动链轮(16)及从动链轮(15)配合的齿(35),送秧皮带(3)的外侧表面成排设置有用以定位秧苗的凸起(33),每条送秧皮带(3)安装在相互对应的一对上排空缺孔(2)和下排空缺孔(4)中,且每条送秧皮带(3)套在相互对应的一对主动链轮(16)和从动链轮(15)外,滚柱离合器组件(11)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新周,梁宇宁,覃文龙,郑长鹏,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