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中间包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758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其主要特点是:中间包内的挡渣墙与冲击板采用铝镁质尖晶石复合材料的连体压铸结构,并在冲击板两侧的挡渣墙上分别设置有与墙面垂直或带有倾角的钢水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铝镁质尖晶石复合材料的连体压铸结构,可使冲击板挡渣墙的浇注温度提高到2200℃,使用寿命提高2~3倍。并且可节省垒砌时间,具有省时、省工,便于安装的实用效果。同时通过改变挡渣墙钢水流口,可保证钢水在中间包的停留时间,使钢水中的钢渣充分上浮而不流入连铸结晶器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连铸钢坯的质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炼钢连铸
,是一种连铸中间包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
技术介绍
在公知的技术中,中间包内的冲击板挡渣墙是由耐火土材料先制成成型砖,然后再用耐火泥垒砌而成的分体式结构,因此,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而且在结构上,一般挡渣墙上开通的钢水出口为U形或V形的敞开式结构,虽然,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但由于钢水出口过大,钢水在中间包的停留时间短,钢水中的钢渣还未全部上浮,便与钢水一起流入连铸结晶器中。因此,容易造成铸坯出现废次品的状况,直接影响了连铸钢坯的质量。另技术中的冲击板挡渣墙,由于采用耐火土材料制成,其耐火温度最高为1700℃~1800℃,当浇注钢水温度过高时,易造成冲击板挡渣墙的烧裂或烧溶,因此,现有的冲击板挡渣墙一般在使用5~8小时后,就需要维修或更换,不仅使用寿命短,而且直接影响了连铸时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变挡渣墙的钢水流口,同时又能够保证钢水在中间包的停留时间,使钢水中的钢渣可充分上浮而不流入连铸结晶器,且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的连铸中间包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中间包内的挡渣墙与底部的冲击板采用铝镁质尖晶石复合材料的连体压铸结构,并与中间包冲击区原衬板相接,构成一个完整的连铸中间包浇铸口区,该挡渣墙位于冲击板两侧,其上分别设置有与墙面垂直或带有倾角的钢水出口。所述挡渣墙上的钢水出口采用两墙对称、且孔径为45~50mm的等径三出口孔1、2、3,出口孔1、2、3呈三角形式分布在挡渣墙的墙面上,其中,出口孔2为与孔中心线平行,且与墙面垂直贯通的孔,出口孔1和3与孔中心线的倾角为α=10~20°,且与墙面向上倾斜45°的孔。所述钢水出口的出口孔2与挡渣墙底部的距离是挡渣墙高的20%~30%,出口孔1和3与挡渣墙底的距离是挡渣墙高的35%~65%。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连铸中间包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由于对中间包内的冲击板挡渣墙的结构及钢水出口进行了合理的整体布局,保证了钢水在中间包的停留时间,并将钢包浇流冲击时引起的强烈旋涡限制在局部区域,使钢水中的夹杂物具有充分上浮的流动轨迹,防止紊流扩散引起的表面波使钢渣卷入钢水内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连铸钢坯的质量。其次,采用的铝镁质尖晶石复合材料可使冲击板挡渣墙的浇注温度提高为2200℃,使用寿命可提高2~3倍。而且由于采用连体压铸构成的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可节省垒砌时间,具有省时、省工,便于安装的实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本技术的连铸中间包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采用的是由挡渣墙4与底部的冲击板5构成的连体压铸结构,由此构成的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省去了垒砌时间,可直接安装在中间包内,并与中间包冲击区原衬板相接,构成一个完整的连铸中间包浇铸口区。在本案中,挡渣墙4位于冲击板5两侧,其上分别开有与墙面垂直或带有倾角的钢水出口,该钢水出口采用两墙对称、且孔径为45~50mm的等径三出口孔1、2、3,出口孔1、2、3呈三角形式分布在挡渣墙4的墙面上,其中,出口孔2为与孔中心线平行,且与墙面垂直贯通的孔,出口孔1和3为与孔中心线的倾角α=10~20℃,且与墙面向上倾斜45°的孔;出口孔2与挡渣墙4底部的距离是挡渣墙高的20%~30%,出口孔1和3与挡渣墙4底部的距离是挡渣墙高的35%~65%。冲击板5与挡渣墙4的材料采用的是铝镁质尖晶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由挡渣墙4与冲击板5及中间包冲击区衬板构成一个完整的连铸中间包浇铸口区,当钢水从钢水包垂直流入连铸中间包的浇铸口区域时,在此区域停留一定时间后,分别从钢水出口孔1、2、3流向结晶器浇铸口,进行连铸钢坯的浇铸工作。本技术由于改善了钢水在中间包内的流动轨迹,可使钢水沿钢渣界面流动,由此缩短了钢水夹杂物上浮的距离,有利于中间包内钢水温度分布基本均匀,同时还能将钢包浇流冲击引起的强烈涡流限制在局部区域,防止钢渣随钢水一同流入连铸结晶器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浇铸钢坯的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中间包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其特征在于中间包内的挡渣墙与底部的冲击板采用铝镁质尖晶石复合材料的连体压铸结构,并与中间包冲击区原衬板相接,构成一个完整的连铸中间包浇铸口区,该挡渣墙位于冲击板两侧,其上分别设置有与墙面垂直或带有倾角的钢水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中间包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其特征在于挡渣墙上的钢水出口采用两墙对称、且孔径为45~50mm的等径三出口孔、、,出口孔、、呈三角形式分布在挡渣墙的墙面上,其中,出口孔为与孔中心线平行,且与墙面垂直贯通的孔,出口孔和与孔中心线的倾角为α=10~20°,且与墙面向上倾斜45°的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铸中间包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水出口的出口孔与挡渣墙底部的距离是挡渣墙高的20%~30%,出口孔和与挡渣墙底部的距离是挡渣墙高的35%~6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其主要特点是中间包内的挡渣墙与冲击板采用铝镁质尖晶石复合材料的连体压铸结构,并在冲击板两侧的挡渣墙上分别设置有与墙面垂直或带有倾角的钢水出口。本技术由于采用铝镁质尖晶石复合材料的连体压铸结构,可使冲击板挡渣墙的浇注温度提高到2200℃,使用寿命提高2~3倍。并且可节省垒砌时间,具有省时、省工,便于安装的实用效果。同时通过改变挡渣墙钢水流口,可保证钢水在中间包的停留时间,使钢水中的钢渣充分上浮而不流入连铸结晶器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连铸钢坯的质量。文档编号B22D45/00GK2794695SQ20052003065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3日专利技术者袁丰刚, 程从教, 张长栓, 余旭 申请人:西峡县双龙矿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铸中间包整体式冲击板挡渣墙,其特征在于:中间包内的挡渣墙[4]与底部的冲击板[5]采用铝镁质尖晶石复合材料的连体压铸结构,并与中间包冲击区原衬板相接,构成一个完整的连铸中间包浇铸口区,该挡渣墙[4]位于冲击板两侧,其上分别设置有与墙面垂直或带有倾角的钢水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丰刚程从教张长栓余旭
申请(专利权)人:西峡县双龙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