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67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其特征是浸入式水口体的内腔为圆柱体;浸入式水口体的中部设有浸入式水口渣线,下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正方体浸入式水口孔。浸入式水口孔(3)向下倾斜15°~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改进浸入式水口内腔形状,延长絮流后的使用时间;2.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应用此类型浸入式水口后,在生产经过RH精炼处理后的钢水时,能够保证至少生产4罐不需要更换浸入式水口。(*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铸中间包的浸入式水口 。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传统的中薄板坯连铸机使用的浸入式水口均为扁平浸入式水口,但在生产经过RH精炼处理后的钢种发生严重的絮流现象,絮流原因主要是钢中A1A在水口内壁堆 积,产生2罐多后不得不更换浸入式水口,才能继续浇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该浸入式水口延长中薄板坯 连铸生产经过RH精炼处理后的钢种的单支浸入式水口的使用时间。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中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浸入式水口体的内腔为圆柱体;浸入式水口 体的中部设有浸入式水口腰,下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正方体浸入式水口孔; 所述的浸入式水口孔向下倾斜15。 ~25° ;所述的浸入式水口体材质是A1-C型耐火材料;浸入式水口腰材质是CrA耐火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 改进浸入式水口内腔形状,延长絮流后的使用时间;2、 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应用此类型浸入式水口后,在生产经过朋精炼处理后的钢水 时,能够保证至少生产4罐不需要更换浸入式水口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3是本技术结构示意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见图l、 2、 3,中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浸入式水口体l的内腔为圆柱体,等静压成型;浸入式水口体1的中部设有浸入式水口腰2,下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正方体浸入式水 口孔3;浸入式水口孔3向下倾斜15。 ~25° ;浸入式水口体1材质是A1-C型耐火材料; 浸入式水口腰2材质是C』3耐火材料;改进了浸入式水口内腔形状和材质,延长絮流后的使用时间。该浸入式水口适用于内腔厚度为100-170mm的结晶器。权利要求1、一种中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浸入式水口体(1)的内腔为圆柱体;浸入式水口体(1)的中部设有浸入式水口渣线(2),下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正方体浸入式水口孔(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浸入式水口孔(3)向下倾斜15° ~2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浸入式水口体(1) 材质是A1-C型耐火材料;浸入式水口渣线(2)材质是(^203耐火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其特征是浸入式水口体的内腔为圆柱体;浸入式水口体的中部设有浸入式水口渣线,下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正方体浸入式水口孔。浸入式水口孔(3)向下倾斜15°~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改进浸入式水口内腔形状,延长絮流后的使用时间;2.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应用此类型浸入式水口后,在生产经过RH精炼处理后的钢水时,能够保证至少生产4罐不需要更换浸入式水口。文档编号B22D11/10GK201012386SQ20072001030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5日专利技术者张宏亮, 镇 李, 元 魏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其特征在于:浸入式水口体(1)的内腔为圆柱体;浸入式水口体(1)的中部设有浸入式水口渣线(2),下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正方体浸入式水口孔(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镇魏元张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