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炼钢
,特别涉及一种连铸用液态保护渣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保护渣是粉或粒状的,其在结晶器中因钢水提供的热量而熔化,继而在钢液表面从上到下依次形成粉渣层、烧结层和液渣层三层结构。液渣层在结晶器壁和凝固坯壳之间流动,形成渣膜,控制钢液和结晶器之间的热传递并改善铸坯润滑。在液渣流入结晶器壁和凝固坯壳之间的过程中,会有液渣附于结晶器壁并向结晶器内部突出,形成渣块或渣圈。而渣圈的形成会阻碍液渣向结晶器壁和凝固坯壳之间流动,造成保护渣消耗量降低、渣膜变薄或不均,影响铸坯的润滑、传热;从而可能产生铸坯表面裂纹、振痕等质量问题,同时会增大粘结漏钢的概率。这对浇铸高表面质量要求的钢种如汽车面板用钢等以及高拉速浇铸等是不利的。液态保护渣技术始于日本。当时是作为开浇渣在连铸的最初阶段使用,等拉速稳定后,再恢复使用传统的粉状保护渣。近年,浦项通过完善装备和保护渣配方,实现了全程液态保护渣浇铸新技术。此项技术能显著改善铸坯表面质量而成为一项革新的连铸工艺技术,但是现有技术中尚无布渣方式的细节研究,而且液态保护渣浇铸装置在输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铸用液态保护渣的输送装置,将液态保护渣输送至结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渣管,所述输渣管包括:空心圆筒形的内管、防护层及加热元件;所述内管的材质为石墨;所述防护层包裹在所述内管外;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防护层外;所述防护层选用耐火材料;所述加热元件为感应线圈;储渣器,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筒体;所述储渣器外包裹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外设置第二加热元件;所述输渣管的入渣口与所述储渣器的封闭端连通固定;所述输渣管的出渣口设置在所述结晶器的浸入式水口的侧边;节流阀,设置在所述输渣管的入渣口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用液态保护渣的输送装置,将液态保护渣输送至结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输渣管,所述输渣管包括:空心圆筒形的内管、防护层及加热元件;所述内管的材质为石墨;所述防护层包裹在所述内管外;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防护层外;所述防护层选用耐火材料;所述加热元件为感应线圈;
储渣器,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筒体;所述储渣器外包裹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外设置第二加热元件;所述输渣管的入渣口与所述储渣器的封闭端连通固定;所述输渣管的出渣口设置在所述结晶器的浸入式水口的侧边;
节流阀,设置在所述输渣管的入渣口位置。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园园,尹娜,张利君,胡卫东,曹勇,彭开玉,李海波,付苏刚,刘清梅,张颖华,祝少军,李中华,罗衍昭,邵隆胜,刘国梁,王东亮,李明远,安兰松,裴兴伟,朱建强,吴友谊,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