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SP中碳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原料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玻璃粉:0%~6%,预熔料:10%~30%,硅灰石:10%~30%,萤石:10.5%~15.5%,白碱:4%~8%,碳黑:4%~8%,石墨:4.5%~8.5%,氟化钠:0%~5%,碳酸锰:5%~8%,镁砂:4%~9%,铝钒土:8%~12%,冰晶石:0.5%~3%,粘合剂:1%~3%和减水剂:0.3%~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案中优化配比,保证保温效果的同时,确保一定的熔化速度,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液渣层厚度,使保护渣均匀地被消耗,从而确保连铸工艺顺行,生产出优质的铸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渣,尤其是涉及一种ASP中碳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连铸技术以逐步走向成熟。然而,由于炼钢技术的不断完善,炼钢节奏加快,炉子出钢量增大,与炼钢和后续的轧钢能力相比,连铸机的生产能力仍是整个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限制性环节。为此,近些年来,国内外钢铁企业普遍采用连铸连轧技术。连铸连轧由于其工艺简化、生产周期短、成材率较高、适于生产产品以热代冷等,收到广泛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高拉速技术也给连铸工艺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最重要的就是,随着连铸速度的增加,连铸功能保护材料相对消耗量减少,会造成结晶器壁与凝固坯壳之间的润滑不均匀、传热不均匀,进而导致铸坯表面缺陷,甚至发生粘结漏钢,尤其是在非稳定连铸时期。在连铸过程中,保护渣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所配入原料的性能和比例等。保护渣渣料的选择对保护渣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一般选择原料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原料的化学成分应尽可能稳定,且应尽可能接近选择的保护渣的化学组分范围。2.基础原料的种类不宜过多,以避免配制工序过于复杂,利于调整渣子的性能。3.体积密度小,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4.有合适的熔融温度、粘度、碱度等物化性能。5.Al2O3含量尽可能低,以保证保护渣吸收夹杂物的能力。6.应不污染钢液,S、P、C、Fe含量尽可能低。连铸保护渣的粘度,对结晶器内发生的冶金行为包括液渣流入和消耗、润滑、夹杂物吸收等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保护渣要求具有一定的传热性能、良好的保温性能、良好的非金属吸收、良好的润滑和性能稳定。保护渣粘度过高时,难以流入钢水弯月面与结晶器之间的间隙,保护渣渣膜薄且不均匀,消耗量小,易造成润滑、传热不良,可导致坯壳产生纵裂纹。保护渣粘度过低时,可使保护渣膜过厚,同样会发生渣膜厚度不均,润滑和传热不均,纵裂增加。中国专利CN103785805A公开了一种方坯中低碳钢高强度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及其生产方法,所述保护渣成分(单位:wt%)包括:CaO29~32,SiO228~31,MgO1.6~2.2,Fe2O31.6~2.5,Al2O36.5~8.5,Na2O4.5~6.5,F4.5~6.5,C固11.5~13.5;本方法生产成本低,又能提高保护渣的质量和黄磷废渣利用率,用于生产后,铸坯一级合格率同比提高2.4~2.9%。中国专利CN103785806A公开了一种板坯高强度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及其生产方法,所述保护渣成分(单位:wt%)包括:SiO226-29,CaO32-36,MgO1.5-2.5,Al2O33-5,Na2O8-10,F8.5-10.5,C固3-5,Fe2O3≤1.5;该方法生产成本低,又能提高保护渣的质量和黄磷废渣利用率,对环境贡献大,经检测,铸坯一级合格率同比提高2.2-2.7%。但是,上述专利高强度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生产均以硅灰石、铝矾土等为基料,以萤石、纯碱等为熔剂,以石墨、炭黑等为炭质材料,再配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MC)或者糊精为粘合剂,但是CMC在300℃以上时分散性能减弱,而正常造粒塔塔温为700℃左右,由于产品颗粒强度在260~290Pa,产品颗粒强度差导致产品成球率在85%左右,产品成球率低,灰尘较多,一部分灰尘通过除尘回收,一部分灰尘飘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ASP中碳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及其制备方法,改善了粘度,提高保护渣的传热及润滑效果,降低钢表面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ASP中碳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包括原料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玻璃粉:0%~6%,预熔料:10%~30%,硅灰石:10%~30%,萤石:10.5%~15.5%,白碱:4%~8%,碳黑:4%~8%,石墨:4.5%~8.5%,氟化钠:0%~5%,碳酸锰:5%~8%,镁砂:4%~9%,铝钒土:8%~12%,冰晶石:0.5%~3%,粘合剂:1%~3%和减水剂:0.3%~1%。优选的,一种ASP中碳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包括原料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玻璃粉:0%~6%,预熔料:10%~30%,硅灰石:10%~30%,萤石:10.5%~15.5%,白碱:4%~8%,碳黑:6%,石墨:6.5%,氟化钠:0%~5%,碳酸锰:5%~8%,镁砂:4%~9%,铝钒土:8%~12%,冰晶石:0.5%~3%,粘合剂:1%~3%和减水剂:0.3%~1%。优选的,所述粘合剂为氧化淀粉粘合剂与催干剂的混合物,所述氧化淀粉粘合剂与催干剂的重量比为:100:1~5。优选的,所述催干剂为有机催干剂聚乙烯醇。优选的,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型减水剂。优选的,所述保护渣的熔化温度:1050℃~1100℃,在1300℃时的粘度为:0.25~0.4Pa.s,所述保护渣的碱度(CaO/SiO2)为0.7~0.8。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将玻璃粉、预熔料、硅灰石、萤石、白碱、氟化钠、碳酸锰、镁砂、铝钒土和冰晶石粉碎并混合均匀;2)向步骤1)混合原料中加入粘合剂、减水剂、炭黑、和石墨入化渣炉熔化,得液渣;3)液渣经水淬处理、干燥、粉碎;4)再混合、喷雾造粒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连铸保护渣的粘度,对结晶器内发生的冶金行为包括液渣流入和消耗、润滑、夹杂物吸收等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保护渣要求具有一定的传热性能、良好的保温性能、良好的非金属吸收、良好的润滑和性能稳定。保护渣粘度过高时,难以流入钢水弯月面与结晶器之间的间隙,保护渣渣膜薄且不均匀,消耗量小,易造成润滑、传热不良,可导致坯壳产生纵裂纹。保护渣粘度过低时,可使保护渣膜过厚,同样会发生渣膜厚度不均,润滑和传热不均,纵裂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案中优化配比,保证保温效果的同时,确保一定的熔化速度,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液渣层厚度,使保护渣均匀地被消耗,从而确保连铸工艺顺行,生产出优质的铸坯。2.加入但当保护渣中配入少量Li2O、B2O3时,保护渣的粘度随渣中Al2O3含量增加的变化幅度较小,加入少量的Li2O、B2O3能适当调整保护渣的粘度。3.氧化淀粉粘合剂淀粉经氧化后减少了分子中羟基的数量,提高了淀粉中的羧基含量及羰基含量,淀粉经氧化后减少了分子中羟基的数量,随着羧基含量的增加,冻融稳定性越来越强,凝胶强度降低,从而降低了淀粉的聚合度,增加了淀粉的水溶性、粘结力和稳定性。聚乙烯醇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仲羟基和少量的乙酰氧基,利用聚乙烯醇与淀粉分子“接枝”,聚乙烯醇是能溶于水的唯一的多羟基聚合物,有优良的成膜性和乳化性,胶层强度高,韧性好。其溶液对多孔性和吸水性表面有强的粘结能力,所以这样制得的粘合剂有更好的粘接性、流动性和抗凝冻性等优点。4.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率高,特别是通过高性能减水剂与大掺量活性细掺料两者复合,使材料的工作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有利于降低功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ASP中碳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包括原料及其重量百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ASP中碳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玻璃粉:0%~6%,预熔料:10%~30%,硅灰石:10%~30%,萤石:10.5%~15.5%,白碱:4%~8%,碳黑:4%~8%,石墨:4.5%~8.5%,氟化钠:0%~5%,碳酸锰:5%~8%,镁砂:4%~9%,铝钒土:8%~12%,冰晶石:0.5%~3%,粘合剂:1%~3%和减水剂:0.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SP中碳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玻璃粉:0%~6%,预熔料:10%~30%,硅灰石:10%~30%,萤石:10.5%~15.5%,白碱:4%~8%,碳黑:4%~8%,石墨:4.5%~8.5%,氟化钠:0%~5%,碳酸锰:5%~8%,镁砂:4%~9%,铝钒土:8%~12%,冰晶石:0.5%~3%,粘合剂:1%~3%和减水剂:0.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ASP中碳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及其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玻璃粉:0%~6%,预熔料:10%~30%,硅灰石:10%~30%,萤石:10.5%~15.5%,白碱:4%~8%,碳黑:6%,石墨:6.5%,氟化钠:0%~5%,碳酸锰:5%~8%,镁砂:4%~9%,铝钒土:8%~12%,冰晶石:0.5%~3%,粘合剂:1%~3%和减水剂:0.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ASP中碳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会志,张福,王正英,徐金岩,王岩,梁冠东,
申请(专利权)人:西峡龙成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