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确定连铸设备的支承辊和连铸坯导辊机架的辊间距的方法和装置。用于确定一个连铸设备(1)的支承辊(5)和所属的连铸坯导辊机架(3)的辊间距的一种方法,它基于在熔池液面上的鼓起(9)的作用并建议了:使这样的不同的辊间距(4c)组合起来,这些辊间距得出了由各自支承辊(6)的各个振动频率组成的总距离特性曲线(F),由这曲线求出对于所有鼓起效应(9),例如象熔池液面波动(10)的最大阻抑的一个最佳值,根据这最佳值来分配最佳辊间距(4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在一个连铸设备的铸坯导辊机架里的支承辊的辊间距的方法,该连铸设备用于浇铸液态金属,尤其是液态的钢,在这方法中将这在一个稳定的、振荡着的连铸结晶器里形成的、在内部还是液态的连铸坯拉出并通过成对的、单个地驱动或空转的支承辊来传递拉出力,其中将各自的开口宽度连续地调整设定到正进一步固化的铸坯的厚度,将辊对或者辊子扇段在浇注方向上的间距调整设定至一个不稳定的、以可变的浇铸速度运动的鼓起,并通过干予影响这由此所产生 的单个振动频率来减少在连铸结晶器里的熔池液面的波动。
技术介绍
由DE 19951262 Cl已知了 一种用于确定在一个连铸i殳备的铸坯导 辊机架里的辊间距的方法。至少有一个支承辊扇,殳的各自辊列的相互对 峙布置的辊子具有这样的间距它们对于不稳定的、以浇铸速度移动的动A。因此使基本辊间矩变化A1。由此应该可以避免在稳定的连铸结晶 器里的金属液面产生起振。对应于辊子平面在连铸设备中产生一种确定 的振动频率。这种频率由于在经过辊间距时铸坯壳的不均匀性而产生。 辊间距在辊子移动时既可以认为是正的、也可以认为是负的值。因此建 议试图将这些由于在辊子之间的多个位置上的所描述过的铸坯具有的 鼓起而产生的、并在这里导致强烈的金属液面波动的金属液面的波动通 过一定的和因此有目的的数量的相移动来消除。其中在于一种特殊的途 径如此设计这辊子平面,以补偿不规则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基于这存在于 一种连铸设备上的几何学方面的结 构设计、连铸坯宽度、连铸坯厚度和可能的浇铸速度和可能有的其它浇 铸参数,从实际出现的在基本辊间距时的鼓起出发并首先选择对于金属液面的作用作为考虑的出发点。所提出的任务按照本专利技术如下来解决使这样的不同的辊间距组 合,这些辊间距根据基本辊间距和浇铸速度由各自支承辊的多个或者所有的单个振动频率得出铸坯导辊机架的总距离特性曲线(F),由该特性曲线求出对于所有鼓起效应产生最大阻抑的 一 个最佳值,根据该最佳 值来调节最佳的辊间距。优点是在不同浇铸条件下对于熔池液面波动和 鼓起有更强烈的阻抑。这由小的起始振幅、连续的衰变特性、快速的阻 抑和高的总时间常数组成的最佳值引起了在结晶器熔池液面里小的体 积变化。当取决于过程的参数有变化时,例如象浇铸速度、钢的质量有 变化时,厚度或者宽度有变化时,冷却有变化时以及其它有变化时结晶 器熔池液面的受干扰性或者说起振性能引起较少的鼓起效应。一种设计方案规定对熔池液面波动的最大阻抑的最佳值由振动的 所有峰值点的一个图形通过一条基本与峰值点相切的包络曲线求出。熔 池液面振动的测量例如可以在连铸结晶器里取决于铸坯在 一 个辊对之 间的通过采用光学装置来进行或者通过计算机程序取决于浇铸参数来 进行计算。按照另 一种设计方案为包络曲线求出 一条对数曲线。 同时规定了总距离特性曲线(F)由单个振动频率按以下函数计 算出来。其中V =在所考察的连铸坯长度上体积单元的总和 i =辊子下标,对连铸结晶器之下笫1个辊子用1开始, 一直到铸 坯导辊的最后辊子位置n =在支承辊机架里的所有辊子的数量Cl =辊子'T,的数位价(在第n个辊子位置上的作用参数)4 =辊子'T,至连铸结晶器底边的距离(mm)vgiep=免铸速度 t =时间 另一种设计方案规定通过峰值点'T'和各自峰值点"n"所确定 的对数包络曲线按照以下因数来求出一& 一di B、 "w =-J In f"-ln 和二 <ii 一 a" In ,"其巾an =通过峰值点"n"的一条曲线的阻抑系数bn =通过峰值点n的曲线的转折点ti =第一个峰值点的时间 tn ==第n个峰值点的时间 di =第 一 个峰值的降低值 dn =第n个峰值的降低值 此外还建议作为几何上准确的、包围住所有峰值点的曲线,按照 函数"f,选择包络的对数曲线d) f (o= a In / +其中a= 阻抑系数b=转折点t =时间 其它的措施在于通过有目标地组合不同的支承辊间距极大程度上 近似地对比于同样大小的支承辊间距对于优化进^f亍调整,这优化由下式 计算出e)戶一 S 0.9 其中(3丰=优化之后的鼓起指数 Pv。rher=优化之前的鼓起指数 在浇铸液态金属尤其是液态钢时用于支承和输送在一个连铸设备 的一个连铸坯导辊机架里的连铸坯的装置具有在铸坯拉出方向上连接 于一个稳定的、可以振荡的连铸结晶器的支承辊扇段或支承辊组,它们 成对的支承辊用其各自的开口宽度可以调整至固化着的连铸坯的厚度, 而且从辊对至辊对的支承辊间距就此意义上按照 一种不稳定的以浇铸 速度移动的鼓起来确定,以至于通过改变基本辊间距减小了在连铸结晶 器里和连4寿坯导l昆才几架里的熔池液面的波动。一种这样的铸坯导辊机架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结构设计中由支 承辊扇段或支承辊组构成,它们的辊对规定在浇铸方向上具有最佳调整 的间距,也就是说具有相互不同的间距,因此各自支承辊的多个或者所 有的单个振动频率汇总成的铸坯导辊机架的总距离特性曲线得出了对 于所有鼓起效应最大阻抑的 一个最佳值,根据这最佳值对辊间距进行最 佳地调整设定。优点在于在不同的浇铸条件时对熔池液面波动和鼓起有 更强的阻抑。在连铸结晶器的熔池液面部位里的体积变化和熔池、液面的 波动就较小。辊子地毯的结构形状涉及到连铸设备的扇形段的结构型 式。支承辊扇段的更换可以在这里加以考虑。在浇铸方向上支承辊间距 的最优化也考虑到了铸坯导向元件的几何学参数,例如象辊子直径、辊 间距、桁架长度、固化值(铸坯壳厚度、硬化长度)和可变的浇铸速度。所述装置的一种设计方案还在于基本辊间距在经过铸坯导辊机架 的各个部段时减小到 一个最佳调整的辊间距在5-40 mm之间。类似于上述措施还规定了 基本辊间距在经过铸坯导辊机架的各个 部l殳时加大到一个最佳调整的辊间3巨,在10-50 mm之间。附图说明附图中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以下对此详细加以说明。所示为 图1:具有连铸结晶器和铸坯导辊机架的弧形连铸设备的一个侧碎见图1A:图1局部的放大图2:在连铸结晶器的熔池液面上出现的振动的图形; 图3:在按照专利技术修改了辊子节距之后,作用在熔池液面上的振动 的另一种图形。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具有一个连铸结晶器2的连铸设备1中设有一个连铸坯导辊才7L架3用于支撑、输送和继续冷却铸坯6,其中在浇铸方向8上的支承辊间 距4受到作用在支承辊5上的驱动力和支承力的频率的影响。 一般在连 铸结晶器2之下每个辊对4a具有一个至连铸结晶器2底边的基本辊间 距4b。在稳定的、振荡的连铸结晶器2里所形成的连铸坯6在内部还是 液态的并且使拉出力通过成对地、单个驱动的或者空转的支承辊5传递 到铸坯外壳上,其中各自的开口宽度5a被连续地调整到继续在固化的 连铸坯6的厚度6a。辊对4a或支承辊5或整个辊子扇段7或者支承辊 组7a引起了在浇铸方向8上不稳定的、以可改变的浇铸速度运动的鼓 起9,因此引起了有害的熔池液面波动10。按照本专利技术说明了一种通过一个最佳调整的辊间距4c来确定支承 辊5的、辊对4a或支承辊扇段7的或者支承辊组7a的辊间距4的方法。 将不同的辊间距4c组合起来,其中由辊间距4和浇铸速度将各自支承 辊5的多个或者所有的单个振动频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确定在连铸设备(1)的一个铸坯导辊机架(3)中的支承辊(5)的辊间距(4)的方法,该连铸设备(1)用于浇铸液态金属,尤其是液态的钢,在此方法中将在一个稳定的、振荡着的连铸结晶器(2)里形成的、内部还是液态的连铸坯(6)拉出并通过成对的、单个地驱动的或空转的支承辊(5)来传递拉出力,其中将各自的开口宽度(5a)连续地调整至正继续凝固的铸坯(6)的厚度(6a),将辊对(4a)或者辊子扇段(7)的间距(4)沿浇铸方向(8)调整至一个不稳定的、以可变的浇铸速度移动的鼓起(9),并通过干予影响单个振动频率来减少在连铸结晶器(2)里的熔池液面波动(10),其特征在于,使这样的不同的辊间距(4)组合起来,这些辊间距根据基本辊间距(4b)和浇铸速度由各自支承辊(5)的多个或者所有的单个振动频率得出铸坯导辊机架(3)的总距离特性曲线(F),由该特性曲线求出对于所有鼓起效应(9)产生最大阻抑的一个最佳值,根据该最佳值来分配最佳的辊间距(4c)。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斯特鲁贝尔,A韦耶,C蒂施纳,
申请(专利权)人: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