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坯导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16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引导连铸坯(200)的连铸坯引导装置的连铸坯导辊(100)。所述连铸坯导辊包括轴向相邻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辊段和一个第二辊段,其中,所述第一辊段(110-1)在其面向所述第二辊段(110-2)的端面处具有辊颈(112-1)。此外,所述连铸坯导辊包括在两辊段(110-1,110-2)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轴承(120-1,120-2),所述中间轴承用于容纳和支撑所述第一辊段的辊颈(112-1)。为了通过加大的连铸坯(200)的接触面使连铸坯导向得到改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第一和第二辊段通过除中间轴承以外的插接连接装置互相连接。因此,中间轴承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仅构成不可分离的单个轴承,与分离型中间轴承相比窗口宽度明显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铸坯导辊,用于在铸造的连铸坯(例如板 坯)离开连铸金属模后对其进行导向的连铸坯引导装置的。现有技术例如在文献WO 2004/094087和WO 2005/016578中描述了 带有连铸坯导辊的连铸坯引导装置的现有技术。在上述文献公开 的连铸坯导辊中,所有单个元件,像辊体或形式为键的扭转止动 件,必须在公共的中心轴上串起来;因此,这种连铸坯导辊的安 装和可能发生的拆卸非常费时费力并且要求使用专用工具。另外 实现辊子内部冷却非常困难。此外,连铸坯导辊的现有技术为单件或多件式的连铸坯导辊, 例如在美国专利文件US 5, 279, 535中已经公开。这种连铸坯导 辊包含多个轴向相邻设置的辊段,其中每个辊段在其两端具有辊 颈。两个相邻设置的辊段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辊颈分别支承在各自 的轴向轴承中,这些轴承通常被组合成分离型中间轴承。选择地,在文献US5, 279, 535中没有指出,在两个相对设 置的辊颈之间的中间轴承还可以包括扇形齿轮离合器,该离合器 用于在两个相邻辊段之间传递扭矩。形式为两个轴向相邻的单独轴承(带有可选地位于这两个轴 承之间的扇形齿轮离合器)的这种分离型中间轴承的缺陷是太宽, 因此构成特别宽的轴承窗,待引导或待支撑的连铸坯在该轴承窗 中不能由辊段支撑。另外这种中间轴承由于其单个部件数量多而 很贵。
技术实现思路
从该现有技术出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好 的连铸坯引导功能的至少经过 一 次划分的连铸坯导辊。这个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得到实现。这个主题的特征 在于,在第二辊段和第一辊段的辊颈之间形成插接连接装置,该 插接连接装置用于使第一辊段和第二辊段互相插接连接,并且中 间轴承是不可分离的单个轴承。中间轴承用于通过容纳第 一辊段的辊颈而支撑第 一辊段。为 此中间轴承只需构成不可分离的单个轴承。第二辊段通过插接连 接装置与第 一辊段连接,使得第二辊段可以支撑在第 一辊段上。 因为第二辊段与第一辊段插接连接,所以第二辊段不需要自己的轴承;实际上,第二辊段通过插接连接装置支撑在第一辊段内或 支撑在第一辊段上。因此,对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铸坯引导辊的设 计而言,可以像省去扇形齿轮离合器那样省去在现有技术中常见 的中间轴承内的用于第二辊段的第二轴承。因为中间轴承由此只 具有单个轴承,所以中间轴承的宽度和两个相邻辊段之间的窗口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都可以缩小。其优点是,板坯的接触面扩大 了 ,因此连铸坯引导装置对板坯的引导功能和支撑功能都得到改善。另一个优点是,作为单个轴承,优选是标准轴承形式的中间 轴承比分离型中间轴承更加便宜。另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铸坯 导辊的设计中,辊段易于拆装。根据 一种设计方案,通过使辊段的辊颈插到相邻辊段的凹槽 中可以实现插接连接装置。插接连接装置这时不是以附加零件(例 如单独的离合器)的形式形成;其优点是,可以省去这类零件的费用。辊颈的横截面和相应的凹槽的横截面都被构造成多角形轴断面的形式,其优点是,两个相邻的辊段在此相互形成形状配合和 传力连接以传递扭矩。在辊段之间传递扭矩,特别是在非电机驱 动的辊段上很有价值。这种情况下,形状配合和传力的插接连接 提供的优点是,即使当只有 一 个辊段通过与被输送的板坯接触而 转动时,相邻的辊段即使在本身没有接触板坯时也随着转动,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辊段过度加热和由此带来的挠曲及卡住。凹槽特别是在采用多角形轴的形式的情况下为了传递扭矩会 承受很高负荷,在工作时边和角逐渐被磨圆,因此会很快磨损; 这时传递的扭矩可能不够或者根本无法传递扭矩。就此而言,有 利的是凹槽不是直接设置在辊段的端面中,而是由 一 个环形插入 件限定并界定,该插入件插入辊段端面的孔中。插入件提供的优 点是,作为易损件随时都可以很便宜地更换。相反,替代地直接 在辊段端面中对凹槽进行更新就非常昂贵。在辊段中设置冷却通道的优点是,辊段不会过度加热;可能 冷却的程度可以通过设置的冷却通道的数量来影响。当冷却通道 具有内管时,内管外径小于冷却通道的内径,内管代表第一冷却 管道,而内管和冷却通道之间的间隙代表第二冷却管道。冷却剂 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冷却管道中反方向流动。本专利技术同样涉及到驱动和非驱动的连铸坯导辊。 连铸坯导辊的其它有利的设计方案为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附图说明说明书总共附带了5幅图,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铸坯导辊的第一实施例;图2是根据第 一 个实施例的连铸坯导辊的横剖面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铸坯导辊的第二实施例;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铸坯导辊的横剖面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铸坯导辊的细部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借助所述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在 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铸坯导辊ioo的第一实施例。在 此,连铸坯导辊经过例如两次划分并且相应地包括总共三个辊段110-1、 110-2、 110-3。两次划分通过两个中间轴承120-1, 120-2 表示,它们被设置在所述辊段的每两个之间的过渡区域中。中间 轴承确保了相邻辊段的轴向布置。第一辊段110-1是由第一中间 轴承120-1和外轴承120-0支撑的,其中这两个轴承分别容纳第 一辊段110-1的辊颈112-1、 112-0。第二辊段110-2不是直接支撑在中间轴承120-1中。而是第 二辊段在其面向第一辊段110-1的端面114-2上具有凹槽116-2, 用于容纳辊颈112-1或者容纳辊颈112-1的相对于实际辊颈车出 的凸台。如图2所示,凹槽116-2根据辊颈112-1或辊颈的凸台的横 截面来成形或形成其轮廓。如图1所示,在装配状态下,第一辊 段110-1和第二辊段110-2通过以下方式连接,即辊颈112-1以精 确配合的方式插接在相应成形的凹槽116-2中。就此而言,辊颈 112-1和凹槽116-2构成两个辊段的插接连接装置。因此,在根据 本专利技术的连铸坯导辊实施方式中,用于容纳和支撑第二辊段110-2 的第二轴承可有可无。因此,中间轴承120-1, 120-2可以构造成 不可分离的单个轴承,与分离型中间轴承相比,其优点是具有明 显更窄的窗口宽度B。作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替代,当然也可以想到插接连接装 置的其它实施方式。替代地,可以想到第二辊段110-2在其面向 第一辊段的端面114-2处没有凹槽,而是同样具有一个直径比第 一辊段110-1的辊颈112-1小的辊颈。插接连接装置可以这样实现,即第二辊段的辊颈插到第一辊段的辊颈112-1的端面中的凹槽内。当然还可以想到,除了中间轴承120-1以外,两辊段110-1 和110-2之间以单独零件的形式构成插接连接装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铸坯导辊中,插接连接装置可以是用于在 两个相邻辊段之间传递扭矩的离合器,或者仅仅是不允许传递扭 矩的枢轴承。然而,由于说明书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所述的原因,离 合器的构造即使在不是通过传动装置150 (见图3)从外部驱动的 连铸坯导辊110的情况下也是合适的。在辊颈插接在凹槽中的上 述实施方式中,离合器的功能通过以下方式很容易实现,即凹 槽不是圆形,而是例如多角形轴断面的形式。图2示出了这种示 例。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铸坯导辊100的第二实施例,它 与第一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连铸坯导辊(100),用于引导例如为板坯的连铸坯(200)的连铸坯引导装置,包括: 轴向相邻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辊段(110-1)和一个第二辊段(110-2),其中,所述第一辊段(110-1)在其面向所述第二辊段(110-2)的端面处具 有辊颈(112-1);和 在所述两辊段(110-1,110-2)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轴承(120-1,120-2),所述中间轴承用于容纳和支撑所述第一辊段的辊颈(112-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辊段(110-2)和所 述第一辊段(110-1)的辊颈(112-1)之间形成插接连接装置,该插接连接装置用于使所述第一辊段和所述第二辊段互相插接连接;所述中间轴承(120-1,120-2)构成不可分离的单个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贝库尔茨A吉尔根松A施塔韦诺E霍韦斯塔特D曼格勒
申请(专利权)人:西马克德马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