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用橡胶弹性体,包括:橡胶板,其上具有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上形成有第一波浪面;金属板,具有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上形成有与第一波浪面结构匹配的第二波浪面,第一波浪面与第二波浪面相粘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履带用橡胶弹性体,将橡胶板和金属板通过相互匹配的波浪面粘结在一起,使其安装方便,性能稳定。且通过合理的配置橡胶板和金属板的结构能够提高橡胶弹性体的垂向载荷和剪切载荷,进而提高该橡胶弹性体在工程车辆中应用时的耐疲劳度,延长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履带用橡胶弹性体,特别是指一种工程车辆履带用的橡胶弹性体。
技术介绍
橡胶弹性体是常见的减振元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减振场所,尤其是在工程机械上应用十分普遍。随着公路建设、采矿行业、军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橡胶弹性体广泛用于履带车辆的行走履带上,用以保护地面。现有的橡胶弹性体在用于工程车辆中时,耐疲劳度较差,容易磨损。同时,这种橡胶弹性体在使用时还容易发出尖锐的噪音,这就使得这种橡胶弹性体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履带用的橡胶弹性体,以提高橡胶弹性体在工程车辆中应用时的耐疲劳度,延长使用寿命。为此,在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履带用橡胶弹性体,包括橡胶板,其上具有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上形成有第一波浪面;金属板,具有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上形成有与第一波浪面结构匹配的第二波浪面,第一波浪面与第二波浪面相粘结。进一步地,上述金属板的第二连接面上具有高出所述第二波浪面的连接凸块,橡胶板的第一连接面上具有与所述连接凸块相配合的连接凹槽。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波浪面中波峰与波峰之间的间距为3 8mm,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差为O. I 3mm。进一步地,上述橡胶板包括大端和小端,大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小端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连接面设置在所述小端远离所述大端的一侧。进一步地,上述大端具有朝向所述小端设置的下表面,小端连接在下表面的中心部位,并向外凸起;小端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具有梯形结构,小端与大端相连的一侧为梯形结构的长边侧,小端远离大端的一侧为梯形结构的短边侧。进一步地,上述小端的梯形结构中侧边与长边之间的夹角为82 87度。进一步地,上述大端包括下表面,以及远离小端的上表面,沿橡胶弹性体的长度方向,大端中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对应的第一边之间圆弧过渡连接,下表面和上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边之间通过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连,第一侧面垂直于下表面设置,且与下表面的第二边相连,第二侧面连接在第一侧面远离下表面的一侧与上表面之间。进一步地,上述大端沿所述橡胶弹性体的宽度方向,上表面与下表面相对应的第三边之间通过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连,第三侧面垂直于下表面设置,且与下表面的第三边相连,第四侧面连接在第三侧面远离所述下表面的一侧与上表面之间;所述大端沿橡胶弹性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进一步地,上述第四侧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65 70度。进一步地,上述金属板远离橡胶板的一端上设有椭圆形盲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履带用的橡胶弹性体,将橡胶板和金属板通过相互匹配的波浪面粘结在一起,使其安装方便,性能稳定。且通过合理的配置橡胶板和金属板的结构能够提高橡胶弹性体的垂向载荷和剪切载荷,进而提高该橡胶弹性体在工程车辆中应用时的耐疲劳度,延长使用寿命。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技术,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履带用橡胶弹性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履带用橡胶弹性体的主视图;以及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履带用橡胶弹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如下实施例以及附图仅是用以理解本技术,而不能限制本技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I所示,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履带用橡胶弹性体包括橡胶板2和金属板1,橡胶板2上具有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上形成有第一波浪面;金属板1,具有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上形成有与第一波浪面结构匹配的第二波浪面,第一波浪面与第二波浪面相粘结。上述粘结作用可通过硫化或其它化学变化实现。橡胶弹性体与金属履带板通过螺栓结构连接起来,在运行过程中,橡胶弹性体接触地面,使金属履带板不与地面直接接触,起到保护路面的作用。本技术履带用的橡胶弹性体,通过将橡胶板和金属板粘结在一起,使其安装方便,性能稳定。且通过合理的配置橡胶板和金属板的结构能够提高橡胶弹性体的垂向载荷和剪切载荷,进而提高该橡胶弹性体在工程车辆中应用时的耐疲劳度,延长使用寿命。优选地,上述橡胶弹性体中金属板I的第二连接面上具有高出第二波浪面的连接凸块,橡胶板2的第一连接面上具有与连接凸块相配合的连接凹槽通过设置凹槽与凸块结构能够增加橡胶板2和金属板I的粘结面积,有利于提高粘结稳定性。优选地,上述橡胶弹性体的第一波浪面中波峰与波峰之间的间距为3 8mm,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差为O. I 3mm。在该范围内有利于增加橡胶板2和金属板I的粘结面积,有利于提闻粘结稳定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橡胶弹性体中橡胶板2包括大端和小端,大端的宽度大于小端的宽度,且第一连接面设置在小端远离大端的一侧。这种结构能够在增加粘结稳定性的同时,增加橡胶板2的面积,起到保护地面,增加耐疲劳性能的效果。优选地,上述橡胶弹性体中橡胶板2的大端具有朝向小端设置的下表面,小端连接在下表面的中心部位,并向外凸起;小端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具有梯形结构,小端与大端相连的一侧为梯形结构的长边侧,小端远离大端的一侧为梯形结构的短边侧。更为优选地,小端的梯形结构中侧边与长边之间的夹角为82 87度。如图2所示,优选地,上述橡胶弹性体中橡胶板2的大端包括下表面,以及远离小端的上表面,沿橡胶弹性体的长度方向,大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相对应的第一边之间圆弧过渡连接,下表面和上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边之间通过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连,第一侧面垂直于下表面设置,且与下表面的第二边相连,第二侧面连接在第一侧面远离下表面的一侧与上表面之间。优选地,上述橡胶弹性体中橡胶板2的大端沿橡胶弹性体的宽度方向上表面与下表面相对应的第三边之间通过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连,第三侧面垂直于下表面设置,且与下表面的第三边相连,第四侧面连接在第三侧面远离下表面的一侧与上表面之间;大端沿橡胶弹性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优选地,第四侧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65 70度。·橡胶弹性体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提高橡胶弹性体的垂向载荷和剪切载荷,降低橡胶弹性体在应用车辆行走过程中所产生的尖锐噪音。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橡胶弹性体中金属板I远离橡胶板2的一端设有椭圆形盲孔3。在该金属板I远离橡胶板2的一端上还设有2 4个与工程车辆中金属履带板相配合的螺纹孔,盲孔3设置在对称设置的螺纹孔之间,且椭圆形盲孔3为多个,例如四个,各盲孔3对称设置,且各盲孔3中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橡胶弹性体长度方向一致。盲孔的设置有利于降低橡胶弹性体与金属履带板配合使用过程中因摩擦所产生的噪音。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履带用橡胶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橡胶弹性体包括 橡胶板(2),其上具有第一连接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用橡胶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橡胶弹性体包括:橡胶板(2),其上具有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上形成有第一波浪面;金属板(1),具有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波浪面结构匹配的第二波浪面,所述第一波浪面与所述第二波浪面相粘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闰平,王继托,王振华,邹波,张亚新,程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