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等离子体
,提出利用多层表面等离子体结构减小入射光反射,为提高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同传统火力、水力发电成本相比很高。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节省大量 材料,成本可大幅降低。发展高效薄膜太阳能将成为未来光伏研发的重点方向。对薄膜电池来说,长波长光吸收较弱,特别是非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比如硅)。因此,增强薄膜电池光吸收对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至关重要。传统电池可以用减反膜结构、表面金字塔结构减小太阳光反射,增加光吸收。但是,这些方法对薄膜电池并不适用。最近,利用金属纳米颗粒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增强薄膜电池、有机半导体电池光吸收成为光伏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贵金属(Au、Ag、Cu、Al等)纳米颗粒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频率主要在太阳光谱的可见光和红外区域,可以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增强太阳电池光吸收。入射光受表面等离子体作用,大部分入射光将被散射进入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中。另外,散射光进入电池光吸收层时入射角范围很大,吸收层中光程大大延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独特的光学性质在光伏电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然而,表面等离子体作用对入射光的作用范围相对集中,主要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附近。由于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吸收谱较宽(比如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谱在300nm-l IOOnm之间),单层表面等离子体不可能有效散射所有的入射光。表面等离子体特性强烈依赖于颗粒的尺寸、材料等特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多层表面等离子体结构通过改变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太阳电池表面的多层金属纳米颗粒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生长一层第一介质膜;步骤2:在第一介质膜上生长一层金属纳米颗粒;步骤3:在金属纳米颗粒的上面再生长一层第二介质膜,并对第二介质膜进行平坦化处理;步骤4:在第二介质膜上生长一层金属纳米颗粒;步骤5:重复步骤3和步骤4,使在第一介质膜的表面重复交替生长金属纳米颗粒和第二介质膜,最后一层为金属纳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太阳电池表面的多层金属纳米颗粒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在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生长一层第一介质膜; 步骤2 :在第一介质膜上生长一层金属纳米颗粒; 步骤3 :在金属纳米颗粒的上面再生长一层第二介质膜,并对第二介质膜进行平坦化处理; 步骤4 :在第二介质膜上生长一层金属纳米颗粒; 步骤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使在第一介质膜的表面重复交替生长金属纳米颗粒和第二介质膜,最后一层为金属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导体太阳电池表面的多层金属纳米颗粒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锐,王晓东,时彦朋,刘雯,徐晓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