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包括有电磁发生器(2)、结晶器(4)和冷水套管(3),所述结晶器(4)设置于保温炉(1)的侧面上,且结晶器(4)的内腔(41)与保温炉(1)的内腔(11)相连通,所述的冷水套管(3)为包裹于结晶器(4)的外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生器(2)设置于保温炉(1)外侧面与冷水套管(3)之间的结晶器(4)中,且电磁发生器(2)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无需在铜水冷套上开设缝隙,电磁场即可作用于结晶器内的铜液中,引起铜液产生受迫运动,使石墨模具内的铜液沿周向和纵向的温度分布均匀化,获得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减少缩孔、气孔等缺陷;电磁驱动力引起的强制流动还可以冲刷凝固前沿,净化凝固前沿,以提高铸坯的纯净度,生产出优质的铜铸坯。(*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包括有电磁发生器、结晶器和冷水套管,所述结晶器设置于保温炉上,且结晶器的内腔与保温炉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冷水套管为包裹于结晶器的外周面上。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具有高效传热特性的内螺纹铜管逐渐代替薄壁光管而成为制造空调两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传热管的关键材料,从而为国际铜管加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是,由于空调设备对能源的消耗很大,并且加重了地球温室效应,造成臭氧层空洞的扩大,对地球的环境保护造成重大损害。因此,研发新一代具有高精度、高散热性、高清洁度、轻量化的内螺纹管,提高热交换性能,促进空调设备向着小型、高效、节能、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对内螺纹铜管制造业提出的又一个重大技术课题。也要求我们铸造出优质的铜铸坯,从而向市场提供优质的铜管材料。 芬兰奥特昆普公司研制开发的铸轧法是铜管生产的主要方法。由水平连铸机铸造出空心管坯,再由三辊行星轧管机轧制成一定规格的拉伸管坯。目前,在铜管坯的水平连铸过程中,由于液态金属与模具之间直接接触,导致了铸管坯表面的各种缺陷(粗糙、裂纹、沟槽等),缩短了石墨模具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受温度的影响,铸坯凝固组织周向不均匀、内部容易产生气孔、夹杂等铸造缺陷。 为了改善水平连铸铜管坯的质量,专利02119403.3和02149110.0提出了改变结晶器水套的结构,同时将电磁约束线圈、搅拌线圈、甚至激振线圈置于结晶器水套内,同时在铜水冷套的壁上开有平行的缝隙,有利于磁场透过。生产实验表明,上述技术方法存在如下弊端结晶器水套改动过大,影响整体冷却效能;同时施加多种磁场,结构、设备复杂,且相互干扰;由于管壁较薄,在结晶器水套内的管坯基本已经凝固完毕,管坯质量改善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其能有效地减少铸造铜管坯内外缺陷,改善内部组织,使晶粒均质、细化,同时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及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包括有电磁发生器、结晶器和冷水套管,所述结晶器设置于保温炉的侧面上,且结晶器的内腔与保温炉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冷水套管为包裹于结晶器的外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生器设置于保温炉外侧面与冷水套管之间的结晶器上,且电磁发生器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电磁发生器可选择为环形套置于结晶器的外周面上,且该电磁发生器一侧面紧贴保温炉外侧面,而其另一侧面与冷水套管的侧面相紧贴。 再改进,所述冷水套管其远离电磁发生器的一侧还可并列地设置有第二冷水套管,该第二冷水套管为套置于铜坯管的外周面上。 再改进,所述电磁发生器可选择为与频率为5~200Hz的电源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电磁发生器直接安装在结晶器(即石墨模具)的外侧,无需在铜水冷套上开设缝隙,电磁场即可作用于石墨模具(结晶器)内的铜液中,引起铜液产生受迫运动,使石墨模具内的铜液沿周向和纵向的温度分布均匀化,获得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减少缩孔、气孔等缺陷;电磁驱动力引起的强制流动还可以冲刷凝固前沿,净化凝固前沿,提高铸坯的纯净度,生产出优质的铜铸管坯;可控的铜液受迫运动还可以改变管坯的初期凝固位置,延长石墨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该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包括有电磁发生器2、结晶器4和冷水套管3,所述结晶器4设置于保温炉1的侧面上,且结晶器4的内腔41与保温炉1的内腔11相连通,所述的冷水套管3为包裹于结晶器4的外周面上。所述电磁发生器2为环形套置于结晶器4的外周面上,且该电磁发生器2一侧面紧贴保温炉1外侧面,而其另一侧面与冷水套管3的侧面相紧贴,且电磁发生器2通过导线与与频率为5~200Hz的电源相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速度,在冷水套管3其远离电磁发生器2的一侧并列地设置有第二冷水套管31,该第二冷水套管31为套置于铜坯管5的外周面上。 以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将石墨模具(结晶器)和水冷铜套组装在冷水套管内,电磁发生器固定在组装好的冷水套管的端部,并将其固定于冷水套管和保温炉之间的安装位置,接通电磁发生器和冷水套管的冷却水。铸造开始前,安装引锭头和第二冷水套管。当保温炉内的铜液达到1150℃时,开始水平连续铸造,铸坯长度达到1米时,电磁发生器接通5~200Hz的单相交流电流,使铜管坯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凝固。铸造结束时,断开电磁发生器的电源,取下铸坯,检测铸造管坯的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包括有电磁发生器(2)、结晶器(4)和冷水套管(3),所述结晶器(4)设置于保温炉(1)的侧面上,且结晶器(4)的内腔(41)与保温炉(1)的内腔(11)相连通,所述的冷水套管(3)为包裹于结晶器(4)的外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生器(2)设置于保温炉(1)外侧面与冷水套管(3)之间的结晶器(4)上,且电磁发生器(2)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生器(2)为环形套置于结晶器(4)的外周面上,且该电磁发生器(2)一侧面紧贴保温炉(1)外侧面,而其另一侧面与冷水套管(3)的侧面相紧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套管(3)其远离电磁发生器(2)的一侧并列地设置有第二冷水套管(31),该第二冷水套管(31)为套置于铜坯管(5)的外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生器(2)与频率为5~200Hz的电源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生器(2)与频率为5~200Hz的电源相连接。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包括有电磁发生器(2)、结晶器(4)和冷水套管(3),所述结晶器(4)设置于保温炉(1)的侧面上,且结晶器(4)的内腔(41)与保温炉(1)的内腔(11)相连通,所述的冷水套管(3)为包裹于结晶器(4)的外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生器(2)设置于保温炉(1)外侧面与冷水套管(3)之间的结晶器(4)中,且电磁发生器(2)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无需在铜水冷套上开设缝隙,电磁场即可作用于结晶器内的铜液中,引起铜液产生受迫运动,使石墨模具内的铜液沿周向和纵向的温度分布均匀化,获得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减少缩孔、气孔等缺陷;电磁驱动力引起的强制流动还可以冲刷凝固前沿,净化凝固前沿,以提高铸坯的纯净度,生产出优质的铜铸坯。文档编号B22D11/11GK201033348SQ200720110129公开日2008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7日专利技术者王永如, 李廷举, 李红卫, 张维平, 曹志强 申请人: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铜管坯水平连续铸造的装置,包括有电磁发生器(2)、结晶器(4)和冷水套管(3),所述结晶器(4)设置于保温炉(1)的侧面上,且结晶器(4)的内腔(41)与保温炉(1)的内腔(11)相连通,所述的冷水套管(3)为包裹于结晶器(4)的外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生器(2)设置于保温炉(1)外侧面与冷水套管(3)之间的结晶器(4)上,且电磁发生器(2)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如,李廷举,李红卫,张维平,曹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