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0885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制造高对比度的滤色片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是含有荧光色素(A1)、与该荧光色素不同的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使用上述各原料配制第一组合物、第二组合物和第三组合物时,由这些组合物形成的涂膜的光学特性满足式(X)。F3/F1≤Te×Tf????(X)[式(X)中,F3表示第三组合物的涂膜在最大激发波长λ1处的最大荧光强度;F1表示第一组合物的涂膜在最大激发波长处的最大荧光强度;其中,F3<F1;Te表示第二组合物的涂膜在上述λ1处的透射率;Tf表示第二组合物的涂膜在测定上述F1的波长处的透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液晶显示屏的高度色彩再现性,要求滤色片高对比度化。因此,提出了能够制造这样的滤色片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非专利文献1)。滤色片的对比度是显示液晶显示屏的亮部和暗部的亮度差能大到多少的指标。用2片偏振片夹住滤色片,分别测定从一侧照射光时与2片偏振片的透射轴相互平行时的亮度和相互正交时的亮度,它们的比值即为对比度。非专利文献1:木村洋一、等5人,《液晶TV用对比度滤色片抗蚀剂(液晶TV用コントラストカラーフィルタレジスト)》、日立化成技术报告(日立化成テクニカルレポート),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2005年1月,第44号,p.17-20。
技术实现思路
期待开发出能够制造高对比度的滤色片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下述〔1〕~〔12〕的技术方案。[1]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荧光色素(A1)、与该荧光色素不同的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使用上述各原料配制第一组合物、第二组合物和第三组合物时,由这些组合物形成的涂膜的光学特性满足式(X)。F3/F1≤Te×Tf(X)[式(X)中,F3表示由第三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最大激发波长λ3处的最大荧光强度;F1表示由第一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最大激发波长λ1处的最大荧光强度;其中,F3<F1;Te表示由第二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上述λ1处的透射率;Tf表示由第二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测定上述F1的波长λf1处的透射率;上述第一组合物含有荧光色素(A)、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荧光色素(A1)的含量相对于荧光色素(A1)、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的总量为2质量%;上述第二组合物含有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着色剂(A2)的含量相对于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的总量为2质量%;上述第三组合物含有荧光色素(A1)、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荧光色素(A1)和着色剂(A2)的含量相对于荧光色素(A1)、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的总量分别为2质量%]。[2]如[1]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F3/F1为0.01~0.6。[3]如[1]或[2]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Te×Tf在0.7以下。[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荧光色素是碳染料。[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荧光色素是呫吨染料。[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着色剂(A2)在490nm以上78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极大吸收波长。[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荧光色素(A1)和着色剂(A2)的总含量相对于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5~65质量%。[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荧光色素(A1)的含量相对于荧光色素(A1)和着色剂(A2)的总量为1~99质量%。[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着色剂(A2)是颜料,且组合物中同时含有该颜料和颜料分散剂。[10]如[9]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上述颜料100质量份,颜料分散剂的量为0.1~100质量份。[11]一种滤色片,由[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12]一种显示装置,具有[11]所述的滤色片。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以制造高对比度的滤色片。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荧光色素(A1)、与该荧光色素不同的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此外,上述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是,使用上述各原料配制第一组合物、第二组合物和第三组合物时,由这些组合物形成的涂膜的光学特性满足式(X)。F3/F1≤Te×Tf(X)[式(X)中,F3表示由第三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最大激发波长λ3处的最大荧光强度;F1表示由第一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最大激发波长λ1处的最大荧光强度;其中,F3<F1;Te表示由第二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上述λ1处的透射率;Tf表示由第二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测定上述F1的波长λf1处的透射率;上述第一组合物含有荧光色素(A1)、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荧光色素(A1)的含量相对于荧光色素(A1)、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的总量为2质量%;上述第二组合物含有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着色剂(A2)的含量相对于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的总量为2质量%;上述第三组合物含有荧光色素(A1)、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荧光色素(A1)和着色剂(A2)的含量相对于荧光色素(A1)、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的总量分别为2质量%]。含有荧光色素的滤色片例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滤色片内的荧光色素因入射到滤色片的偏振光而被激发、发出荧光。因此,由以往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滤色片会产生滤色片射出的偏振光因荧光色素发出的荧光而散乱的现象、即消偏,因此存在对比度下降的问题。对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通过并用荧光色素(A1)和着色剂(A2)以满足规定的条件,通过着色剂(A2)来降低荧光色素(A1)发出的荧光。藉此,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能够获得可以制造高对比度的滤色片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式(X)中,F3/F1越小,意味着来自荧光色素(A1)的荧光越被着色剂(A2)所抑制。从第三组合物发出的荧光(F3)越弱,越容易达到“高对比度”。但是,由于荧光强度是相对值,因此用与从第一组合物发出的荧光(F1)的比值来限定。此外,为了实现高对比度,有必要将第三组合物的最大荧光强度(F3)降低至低于第一组合物的最大荧光强度(F1),即,满足F3<F1。上述F3/F1的值只要满足式(X)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0.6以下,更优选0.4以下,进一步优选0.2以下。F3<F1在上述范围内的话,由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滤色片的对比度变得更高。F3<F1越小越好,但是其下限为例如0.01左右,尤其是0.1左右亦可。式(X)中,Te小的话,荧光色素(A1)的激发光被着色剂(A2)吸收,荧光色素(A1)的激发被抑制,因此,由第三组合物形成的涂膜发出的荧光变弱。此外,Tf小的话,荧光色素(A1)发出的荧光被着色剂(A2)吸收,因此,由第三组合物形成的涂膜发出的荧光变弱。无论实现它们中的哪一个,结果都是由第三组合物形成的涂膜发出的荧光被抑制,因此限定乘积Te×Tf。上述Te×Tf的值只要满足式(X)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0.7以下,更优选0.6以下,进一步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荧光色素(A1)、与该荧光色素不同的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使用上述各原料配制第一组合物、第二组合物和第三组合物时,由这些组合物形成的涂膜的光学特性满足式(X),F3/F1≤Te×Tf????(X)式(X)中,F3表示由第三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最大激发波长λ3处的最大荧光强度;F1表示由第一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最大激发波长λ1处的最大荧光强度;其中,F3荧光色素(A1)、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荧光色素(A1)和着色剂(A2)的含量相对于荧光色素(A1)、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的总量分别为2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8 JP 2011-1660271.一种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荧光色素(A1)、与该荧光色素不同的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使用上述各原料配制第一组合物、第二组合物和第三组合物时,由这些组合物形成的涂膜的光学特性满足式(X),F3/F1≤Te×Tf(X)式(X)中,F3表示由第三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最大激发波长λ3处的最大荧光强度;F1表示由第一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最大激发波长λ1处的最大荧光强度;其中,F3<F1;Te表示由第二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上述λ1处的透射率;Tf表示由第二组合物形成的厚3μm的涂膜在测定上述F1的波长λf1处的透射率;上述第一组合物含有荧光色素(A1)、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荧光色素(A1)的含量相对于荧光色素(A1)、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的总量为2质量%;上述第二组合物含有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着色剂(A2)的含量相对于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的总量为2质量%;上述第三组合物含有荧光色素(A1)、着色剂(A2)、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刚志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