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碟形环状弹簧液压减振器,属于液压减振器技术领域。液压减振器普遍存在,漏油、散热及调节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多层碟形弹簧圆环焊成上下两个油腔,用板活塞和活塞杆推动油腔产生弹性变形使容积变化来代替油缸中活塞的作用,没有活塞、活塞杆的运动及密封,因此长期使用也不漏油。油进行外循环,流经控制器,因此便于调节、控制和散热。主要用于需要液压减振器的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减振
,特别涉及一种液压减振器。
技术介绍
国内外的液压减振器都是由油缸或在油缸中带小孔的活塞及活塞杆组成,活塞将油缸分隔成两部分,液压油被密封在其中,活塞和油缸被分别被安装在相对振动的两物体上,振动时液压油从小孔中来回流动,用油的粘滞性消耗振动能量。这种减振器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长期运动会使活塞和活塞杆的密封件磨耗漏油而失效,这被称为世界难题。国内某厂生产的减振器安装在钱塘江三桥上没多久就已因漏油而失效。美国南加州大桥建造时安装的美国某公司生产的减振器仅用了两年,就因严重漏油不能使用,更换了减振器。二是活塞上的阻尼孔设计加工后这个减振器的特性就不能改变了 ;三是散热问题,当减振器的工 作状态使流过阻尼孔的油量大,流速快时产生的热量大,受结构限制热能量散发不掉,油温升高,油膨涨系数大于缸体,产生很大的内压加大漏油的危险性。受冷时又产生负内压。若用弹性油可减小内压,但会使减振器的性能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是不漏油,二是阻尼孔可调、可控,三是散热方便。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类似于碟形弹簧的结构形成两个可弹性变形的油腔,推动一边油腔弹性变形容积变大时,另一边的油腔弹性变形容积变小,代替现有减振器的油缸及活塞的功能。一种碟形环状弹簧液压减振器,包括活塞和外筒,上油腔的底部与活塞板上表面固接、下油腔的顶部与活塞板下表面固接,活塞板中央设有螺孔,活塞杆通过螺纹与活塞板连接,活塞杆带有安装孔的一端间隙配合穿过下端板;上油腔和下油腔为多片碟形环状弹簧组成,上油腔顶部设有穿过端板的上油嘴,上油嘴接上油管,下油腔底部设有穿过下端板的下油嘴,下油嘴接下油管,上油管与下油管之间设有控制器;多片碟形环状弹簧的每一层圈的连接处均设有均布的八个过油孔,上、下油腔均设在外筒内。所述控制器为调节阀,包括手控阀、机控阀、电磁阀的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有条件将两腔的液压油用油管引出,经控制器进行两腔间的流动调节。一是活塞、活塞杆不与油介质接触,解决了长期使用后漏油这难题;二是控制器可以是一个手控阀,按需调节阻尼孔的大小,也可以是一个由机械运动控制的机控阀,它可以由需减振结构运动状态进行调节,还可以是一个电磁阀,由电信号调节阻尼孔大小;三是可用引出油管的长短或散热结构来满足散热的需要。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碟形环状弹簧液压减振器,其结构是以上安装孔I和下安装孔2中心为联线的环状体,它的每一层碟片都是一个碟形圆环弹簧,每一层圈均布的八个过油孔4,碟形环状弹簧用弹簧钢片冲压而成。第一片碟形弹簧圆环焊在活塞板5的上表面,活塞板是一块圆板,与现有减振器的活塞有相同功能,其直径同碟形弹簧圆环,中心有一螺孔,活塞杆6与其螺纹连接,焊好第一片后迭上第二片,先焊一周内焊环,在内圈7的位置,再焊好外焊环8。焊第三片时要对准第二片的过油孔4,上下油腔中的油可以经过各自的过油孔(4)流动,并先焊过油孔周边,再焊内焊环和外焊环,依次焊到最上面一片,这一片先焊上一个带有螺纹的上油嘴9,再从上端板10的孔中穿出,可拧上上油管11,上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12。多层碟形环状弹簧焊在一起构成一个上油腔13,上油腔13中的油可经过八个过油孔流动,过油孔直径较大,不需它形成阻尼力。按同样的方法焊好下油腔14,带有螺纹的下油嘴15从下端板17的孔中穿出,下油腔14中的油可经下油嘴15、下油管16接到控制器12。上端板10、下端板17的直径比外焊环的直径略大,将外筒18的两端焊在上端板10、下端板17周边上,外筒18的长度要使上下油腔14的碟形环状弹簧始终在预压状态下工作。经上下油嘴15将油注入到上、下油腔中。经上、下 安装孔将减振器安装在相对振动的两物体上,当两物体的距离变小时,上油腔多层碟形环状弹簧被压缩,容积变小,下油腔14被拉伸,容积变大,油从上油嘴9经上油管11流到控制器12,再经下油管16、下油嘴15流到下油腔14。这样,活塞5、活塞杆6的运动与密封不与油接触,只要不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在上、下油管中消耗一部分振动能量并散热,主要振动能量消耗在控制器中。因上、下腔的油经控制器循环使这种减振器运用起来非常灵活。控制器可以是一个手动的成品速度控制阀,同一型号的减振器调成不同的阻尼系数很方便。控制器还可以是机械运动控制阀,用相对振动的物体的位移控制阻尼孔的大小或开关。控制器也可以是一个电磁阀,用电信号控制阻尼孔工作状态。本减振器有一定的弹簧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碟形环状弹簧液压减振器,包括活塞和外筒,其特征在于上油腔(13)的底部与活塞板(5)上表面固接、下油腔的顶部与活塞板(5)下表面固接,活塞板(5)中央设有螺孔,活塞杆(6)通过螺纹与活塞板(5)连接,活塞杆(6)带有安装孔(2)的一端间隙配合穿过下端板(17);上油腔(13)和下油腔(14)为多片碟形环状弹簧(3)组成,上油腔顶部设有穿过端板(10)的上油嘴(9),上油嘴(9)接上油管(11),下油腔底部设有穿过下端板(17)的下油嘴(15),下油嘴(15)接下油管(16),上油管(11)与下油管(16)之间设有控制器(12);多片碟形环状弹簧(3)的每一层圈的连接处均设有均布的八个过油孔(4),上、下油腔均设在外筒(18)内。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碟形环状弹簧液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2)为调节阀,包括手控阀、机控阀、电磁阀的一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碟形环状弹簧液压减振器,属于液压减振器
液压减振器普遍存在,漏油、散热及调节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多层碟形弹簧圆环焊成上下两个油腔,用板活塞和活塞杆推动油腔产生弹性变形使容积变化来代替油缸中活塞的作用,没有活塞、活塞杆的运动及密封,因此长期使用也不漏油。油进行外循环,流经控制器,因此便于调节、控制和散热。主要用于需要液压减振器的场合。文档编号F16F9/14GK102900800SQ20121038982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专利技术者刘怡, 刘尚举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碟形环状弹簧液压减振器,包括活塞和外筒,其特征在于上油腔(13)的底部与活塞板(5)上表面固接、下油腔的顶部与活塞板(5)下表面固接,活塞板(5)中央设有螺孔,活塞杆(6)通过螺纹与活塞板(5)连接,活塞杆(6)带有安装孔(2)的一端间隙配合穿过下端板(17);上油腔(13)和下油腔(14)为多片碟形环状弹簧(3)组成,上油腔顶部设有穿过端板(10)的上油嘴(9),上油嘴(9)接上油管(11),下油腔底部设有穿过下端板(17)的下油嘴(15),下油嘴(15)接下油管(16),上油管(11)与下油管(16)之间设有控制器(12);多片碟形环状弹簧(3)的每一层圈的连接处均设有均布的八个过油孔(4),上、下油腔均设在外筒(18)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怡,刘尚举,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