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888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8:04
在缓冲器主体1的收容孔1b的内周面形成凸条1f、1g。凸条1f、1g配置于收容孔1b的开口部和底部1a之间的中间部。在转子2的外周面形成嵌入收容孔1b的开口部侧的端部的大径轴部2a和嵌入收容孔1b的底部1a侧的端部的环状突出部2d。通过环状突出部2d抵靠处于底部1a侧的凸条1f、1g的端面,来阻止转子2从收容孔1b脱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于基体和可旋转地被支撑于该基体的旋转体之间来抑制旋转体一方向旋转于低速的旋转缓冲器
技术介绍
一般,旋转缓冲器如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具备形成有收容孔的缓冲器主体、和可旋转地插入收容孔的转子。在收容孔内周面形成有在其轴向延伸的凸条,而在转子外周面设置有阀体。于是通过凸条和阀体,在收容孔内周面和转子外周面之间所形成的环形空间被区分成高压腔和低压腔。高压腔和低压腔充填有粘性流体等流体。 具有上述结构的旋转缓冲器中,当转子朝一方向旋转时,阀体将高压腔和低压腔之间隔断。其结果,转子朝一方向的旋转被抑制为低速。当转子朝另一方向旋转时,阀体将高压腔和低压腔间开放,高压腔和低压腔连通,因此转子能高速旋转。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特开2003-194124号公报 专利技术的内容 技术问题 上述已有的旋转缓冲器中,必须做成转子不得从缓冲器主体收容孔脱出。为此,在收容孔的开口部螺纹固定盖体,靠盖体来阻止转子脱出。然而,使用盖体时会相应地增加零部件数量,出现旋转缓冲器制造费增加的问题。还有这样的问题盖体螺纹固定费功夫,相应地更会增加制造费。 解决方案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为一种旋转缓冲器,具备一端部被底部封闭另一端部开口的带有收容孔的缓冲器主体、和基端部从其开口部插入上述收容孔且能以其轴线为中心旋转地收容于上述收容孔的转子;在上述收容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在上述收容孔轴向延伸的第I凸条,而在上述转子的外周面则设置有第2凸条,通过该第2凸条和上述第I凸条将上述收容孔的内周面和上述转子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区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凸条从上述收容孔的底部向开口部侧离开地配置;在上述转子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突出部,它可旋转地收容于上述收容孔的底部和上述第I凸条之间的上述收容孔内;在上述环状突出部形成有插脱槽,它从上述环状突出部一端面延伸到另一端面,当上述转子于周向上处于给定初始位置时上述第I凸条可穿过插脱槽;随着上述转子插入上述收容孔上述第I凸条穿过上述插脱槽后,上述转子被旋转而沿周向从上述初始位置离开时,上述环状突出部抵靠上述第I凸条,据此来阻止上述转子从上述收容孔脱出。 此时优选在上述转子设置阻挡件;该阻挡件,能从允许上述转子处于上述初始位置的允许位置移动到阻止上述转子处于上述初始位置从而阻止上述第I凸条穿过上述插脱槽的阻止位置,但不能从上述阻止位置向上述允许位置移动;还具备移动单元;上述移动单元,在直到上述第I凸条穿过上述插脱槽为止上述转子从其开口部插入上述收容孔后,上述转子被从上述初始位置朝给定抵接方向旋转到给定抵接位置时,使上述阻挡件从上述允许位置移动到上述阻止位置。 优选上述阻挡件处于上述允许位置时,相对上述插脱槽在上述抵接方向处于前方,允许上述第I凸条穿过上述插脱槽;上述阻挡件处于上述阻止位置时,至少一部分在周向突出于上述插脱槽的内侧,通过该一部分抵靠上述第I凸条来阻止上述转子从上述抵接位置侧旋转于上述初始位置,据此来阻止上述第I凸条与上述插脱槽在周向处于同一位置。 优选上述移动单元是上述收容孔内周面所设置的抵接部;该抵接部,当上述转子从上述初始位置相对上述抵接位置旋转到给定距离的近前位置时,抵靠到处于上述允许位置的上述阻挡件,其后,随着上述转子旋转到上述抵接位置,使上述阻挡件从上述允许位置移动到上述阻止位置。 优选上述第I凸条兼做上述抵接部。 优选在上述第2凸条形成使上述高压腔和上述低压腔连通的连通路,在上述转子设置对上述连通路进行开闭的阀体,在该阀体一体设置上述阻挡件,上述阀体能与上述阻挡件一道在上述允许位置和上述阻止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在上述转子和上述阻挡件之间,设置有阻止上述阻挡件从上述阻止位置朝上述允许位置侧移动的配合机构。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结构的本专利技术,通过环状突出部抵靠第I凸条底部侧端面来阻止转子从缓冲器主体脱出。因此不需要用于阻止转子从缓冲器主体脱出的盖体,进而,把盖体螺纹固定于缓冲器主体的操作也不需要了。故能降低旋转缓冲器装置制造费。附图说明 图I是示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缓冲器的第I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2中X-X线的放大剖视图,示意转子朝第I方向旋转到了第I限定位置附近的状态。 图5和图4 一样也是剖视图,示意转子朝第2方向旋转到了第2限定位置的状态。 图6和图4 一样也是剖视图,示意转子朝第I方向旋转到了第I限定位置与第2限定位置的中间位置的状态。 图7和图4 一样也是剖视图,示意转子朝第2方向旋转到了第I限定位置与第2限定位置的中间位置的状态。 图8是沿图4中X-X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4中Y-Y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示意该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主体的侧视图。 图12是示意该缓冲器主体的主视图。 图13是示意该缓冲器主体的立体图。图14是沿图12中X-X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2中Y-Y线的剖视图。 图16是示意该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侧视图。 图17是示意该转子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6中X箭头方向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6中Y箭头方向的侧视图。 图20是沿图17中X-X线的剖视图。 图21是沿图17中Y-Y线的剖视图。 图22是从第I方向看到的该转子的立体图。 图23是从第2方向看到的该转子的立体图。 图24是从第3方向看到的该转子的立体图。 图25是从第4方向看到的该转子的立体图。 图26是示意该实施方式的阀体的俯视图。 图27是示意该阀体的侧视图。 图28是从某一方向看到的该阀体的立体图。 图29是从另一方向看到的该阀体的立体图。 图30是示意该实施方式中转子插入缓冲器主体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1是示意该实施方式中转子插入缓冲器主体后的转子和阀体的立体图。 图32示意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转子,是和图30 —样的立体图。 图33是该实施方式的和图31 —样的立体图。 图34是该实施方式的和图6—样的剖视图,示意了阻挡件处于阻止位置的状态。 图35是该实施方式的和图34 —样的剖视图,示意了阀体处于闭位置的状态。 图36示意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是和图8 一样的剖视图。 图37是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转子和阀体在相互组接起来的状态的有部分省略的立体示意图。 图38是该转子和阀体在相互分解后的状态的有部分省略的立体示意图。 图39是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转子和阀体在阀体处于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0是在阀体处于闭位置的状态下的该转子和阀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1是该转子和阀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42是示意使用了第5实施方式的旋转缓冲器的便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 图I 图31给出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旋转缓冲器A尤其如图10所示,具有缓冲器主体I、转子2和阀体3。 缓冲器主体I由金属或树脂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对硬质树脂成形而构成的。缓冲器主体I如图I 图15和图30所示,一端开口,另一端部有底部la,因此而呈有底圆筒状,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正浩
申请(专利权)人: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