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表面的超硬化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8390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表面的超硬化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为:下料→全部加工到位(无需热处理)→本工艺处理(基体硬化与表面处理一次完成)→磨内孔→成品,其特征在于经该方法处理的模具在其表面形成硬度高达HV3000左右的金属碳化物层,该碳化物层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处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焊管的拉毛问题,减少制管后续抛光工序的工作量并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减少售后服务工作量。实践表明,该技术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成型模具材料一般是由高碳高铬的Crl2MoV制成。由于Crl2MoV类材料属于高碳高铬合金钢,其原始组织存在很大的成份偏析。这样经过热处理的模具内部组织极不均匀,宏观表现为硬度极不均匀,再经氮化处理,模具表面不均匀性无法消除,基体硬度甚至进一步降低,实际使用时,表现为模具及焊管表面均易拉伤,模具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从根本上解决焊管的拉毛问题,减少制管后续抛光工序的工作量并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减少售后服务工作量。实践表明,该技术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为下料一全部加工到位(无需热处理)一本工艺处理(基体硬化与表面处理一次完成)一磨内孔一成品,其特征在于经该方法处理的模具在其表面形成硬度高达HV3000左右的金属碳化物层,该碳化物层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处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焊管的拉毛问题,减少制管后续抛光工序的工作量并提闻广品质量,大幅度提闻1旲具使用寿命,减少售后服务工作量。实践表明,该技术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该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为下料一全部加工到位(无需热处理)一本工艺处理(基体硬化与表面处理一次完成)一磨内孔一成品。经该方法处理的模具在其表面形成硬度高达HV3000左右的金属碳化物层,该碳化物层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不影响工件的表面光洁度,具有极高的耐磨,抗咬合性能。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该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为下料一全部加工到位(无需热处理)一本工艺处理(基体硬化与表面处理一次完成)一磨内孔一成品,其特征在于经该方法处理的模具在其表面形成硬度极高的金属碳化物层,该碳化物层致密,与基体彡口口糸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表面的超硬化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技术加工过的模具表面硬度为HV3000左右,基体硬度为HR60左右。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该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为下料→全部加工到位(无需热处理)→本工艺处理(基体硬化与表面处理一次完成)→磨内孔→成品,其特征在于经该方法处理的模具在其表面形成硬度高达HV3000左右的金属碳化物层,该碳化物层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处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焊管的拉毛问题,减少制管后续抛光工序的工作量并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减少售后服务工作量。实践表明,该技术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文档编号B23P15/24GK102899665SQ20111020786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4日专利技术者刘庆昌 申请人:天津恩君商贸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表面的超硬化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为:下料→全部加工到位(无需热处理)→本工艺处理(基体硬化与表面处理一次完成)→磨内孔→成品,其特征在于:经该方法处理的模具在其表面形成硬度极高的金属碳化物层,该碳化物层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恩君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