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769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接合时维持高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和保持力)且从被粘物剥离时易剥离、易分离解体接合部的粘合片。其于基材至少一面具有粘合剂层,该基材为热收缩性薄膜,粘合剂层由含丙烯酸系共聚物和热膨胀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该丙烯酸系共聚物含有如下单体的混合物作为构成成分:(a1)制成均聚物时Tg不足0℃且有碳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40~90重量%;(a2)分子内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和至少1个氮原子的单体5~40重量%;(a3)制成均聚物时Tg为0℃以上且分子内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a2)除外)0~40重量%,重量%为(a1)、(a2)和(a3)的总量中各单体的含有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在接合时维持高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和保持力)、并且在剥离时可容易地剥离、将接合部分离·解体的粘合片
技术介绍
目前,粘合带或片(有时将“带或片”简称为“带”或“片,,)被充分地利用在各种各 样的用途中。作为粘合片的代表例,可列举出具备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丙烯酸系压敏粘接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压敏粘接剂层)的丙烯酸系粘合片(丙烯酸系压敏性粘接片)。另外,近年来,随着环境意识变强,在使用上述粘合片的领域中,节省资源、循环使用的要求变强。例如,在汽车、机械、电气制品、建材等领域中,从成品率提高、工序中的再加工、循环使用、作业性等方面来看,丙烯酸系粘合片特别要求兼顾对金属系被粘物的优异的粘接性和易剥离性。作为丙烯酸系粘合片,例如,作为接合时具有高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的丙烯酸系粘合片,已知一种丙烯酸系压敏性粘接片,其具有由含气泡粘弹性组合物形成的压敏粘接剂层,所述含气泡粘弹性组合物的特征在于,为含有气泡和中空微小球状体且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粘弹性组合物,上述表面活性剂为在分子中具有氧化C2_3亚烷基及氟代烃基的氟系化合物(参照专利文献I)。该丙烯酸系压敏性粘接片存在在剥离时不能容易地剥离的问题。或者,作为丙烯酸系粘合片,例如,作为剥离时可容易地剥离的丙烯酸系粘合片,已知一种丙烯酸系粘合片,其具有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组合物是相对于以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 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成分单体使为全部单体的O. 5 20重量%的含羧基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配混环氧系交联剂O. 5 20重量份和多异氰酸酯化合物O. I 5重量份而成的(参照专利文献2)。该丙烯酸系粘合片存在接合时的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低的问题。这些丙烯酸系粘合片难以兼顾对被粘物的优异的粘接性和易剥离性。进而为了从被粘物容易地剥离,已知在粘合剂层中配混热膨胀性微小球,剥离时通过加热使粘合剂层发泡而剥离(参照专利文献3);或在基材中使用热收缩性薄膜,剥离时通过加热使粘合片收缩而剥离(参照专利文献4、5);以及将这些方法组合(参照专利文献6 10)。然而,专利文献3 10中记载的粘合片主要列举剥离性为课题,对作为粘合片的粘合特性、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和保持力)没有任何研究。另外对于粘合剂层,仅有丙烯酸系粘合剂这一宽泛的记载,没有关于具体的组成与粘接特性、粘接可靠性的关系的记载。另外也没有关于兼顾对被粘物的优异的粘接性和易剥离性的研究。_9]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2218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247832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9-120808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0-319600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1-200220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昭61-78887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平3-63381号公报专利文献8 :日本特开平4-8782号公报专利文献9 :日本特开2010-254789号公报 专利文献10 :日本特表2011-5009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接合时可维持高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和保持力)、并且从被粘物剥离时可容易地剥离、容易地将接合部分离·解体的粘合片。进而,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别是对金属系被粘物,在接合时可维持高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并且从被粘物剥离时可容易地剥离、容易地将接合部分离·解体的粘合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热收缩性薄膜作为基材,使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和热膨胀性微粒,可得到在接合时具有高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和保持力)、并且将接合部分离·解体时通过加热粘接力降低、可以容易地分离·解体的粘合片,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含有以下述含有率包含下述单体(al)、(a2)和(a3)的单体混合物作为构成成分,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al)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足0°C的、具有碳原子数4 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40 90重量%(a2)分子内具有I个烯属不饱和键和至少I个氮原子的单体5 40重量%(a3)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C以上的、分子内具有I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前述(a2)除外)0 40重量%(上述含有率(重量%)表示(al)、(a2)和(a3)的总量(100重量%)中的各单体的含有率)S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其为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上述基材为热收缩性薄膜,上述粘合剂层由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和热膨胀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含有以下述含有率包含下述单体(al)、(a2)和(a3)的单体混合物作为构成成分。(al)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足0°C的、具有碳原子数4 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40 90重量%(a2)分子内具有I个烯属不饱和键和至少I个氮原子的单体5 40重量%(a3)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C以上的、分子内具有I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前述(a2)除外)0 40重量%(上述含有率(重量%)表示(al)、(a2)和(a3)的总量(100重量%)中的各单体的含有率)优选上述热膨胀性微粒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上述单体混合物为10 200重量份。 优选上述(a2)为选自由N,N- 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_2_吡咯烷酮和N-乙烯基-2-己内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体。优选上述(a3)为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C以上的、具有(甲基)丙烯酰氧基和叔碳原子键合的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者为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c以上的、具有(甲基)丙烯酰氧基与构成单环或多环脂环式烃的环的碳原子键合的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优选上述(a3)为选自由(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1,4-环己烷二甲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I种单体。优选上述热收缩性薄膜为在70 180°C的任一温度下收缩5%以上的热收缩性薄膜。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粘合片由于具有上述构成,因此在接合时可维持高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和保持力)、并且从被粘物剥离时可容易地剥离、容易地将接合部分离·解体。特别对于金属系被粘物,在接合时可维持高粘接力和粘接可靠性(特别是耐回弹性),并且将接合部分离·解体时,可通过加热降低粘合力,容易地分离·解体。附图说明图I为表示制作例I的第一工序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表示制作例I的第二工序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表示制作例I的第三工序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表示制作例I所得的粘合剂层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表示制作例I的第四工序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表示制作例I所得的粘合片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粘合片的其他例子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a :制作例I的第一工序Ib :制作例I的第二工序Ic :制作例I的第三工序Id :制作例I的第四工序11 :含有热膨胀性微粒的组合物层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其为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所述基材为热收缩性薄膜,所述粘合剂层由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和热膨胀性微粒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含有以下述含有率包含下述单体(a1)、(a2)和(a3)的单体混合物作为构成成分,(a1)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足0℃的、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40~90重量%;(a2)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和至少1个氮原子的单体:5~40重量%;(a3)制成均聚物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以上的、分子内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所述(a2)除外):0~40重量%;所述含有率(重量%)表示(a1)、(a2)和(a3)的总量(100重量%)中的各单体的含有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木香丹羽理仁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