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密封结晶器与引锭杆间缝隙的密封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0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炼钢行业连铸结晶器与引锭杆之间缝隙的密封装置。该密封套采用耐火材料预先压制成型,其形状、尺寸由结晶器和引锭杆间缝隙确定。所述密封套是有一定倒锥度的二块或四块密封块1啮合对接而成;密封套的内侧四周有一圈定位的凸起块2。密封套的外侧四周有一圈凹下的紧固线槽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的石棉绳密封相比,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浇钢准备时间短;不易漏出钢水;而且易采用标准模块,方便作业。(*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炼钢行业连铸结晶器引锭杆之间缝隙的密封装置。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连铸生产对连铸设备及其配套备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外炼钢行业的连铸结晶器与引锭杆之间缝隙的密封,通常都是采用将引锭杆由连铸矫直机送到结晶器内的一定位置。然后,将二者之间的缝隙用石棉绳填充,捣实。所以,密封困难,费时费力,石棉粉末污染环境;密封效果差,易造成满钢事故。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在连铸结晶器与引锭杆间缝隙的密封装置。能方便地密封缝隙,钢水不易漏出,而且不污染环境。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设密封套采用耐火材料预先压制成型,其形状、尺寸由结晶器和引锭杆间缝隙确定。所述密封套有一定倒锥度的密封块1啮合对接而成。所述密封套的内侧四周,有一圈与引锭杆上的定位槽相配合的凸起块2。所述密封套的外侧四周,有一圈凹下的紧固线槽3,以便强固密封套。本技术与采用石棉绳密封相比,其有如下优点,使用安全,方便;浇钢准备时间短;密封效果好,不易满出钢水;而且易采用标准模块,方便作业。本技术由下列附图和实施例来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给出的密封套的立体示意图。本技术优化了连铸结晶器与引锭杆间缝隙的尺寸。缝隙宽度为6—20mm。缝隙的高度为40—120mm。图1所指的密封套的尺寸由所述缝隙尺寸确定。该密封套是由带有一定倒锥度的二块或四块密封块1啮合对接而成。当采用二块密封块啮合对接时,依照缝隙尺寸,用耐火材料预先压制成型两块带齿形的密封块1,能够对称啮合。安装时,分别使两块密封块1的内侧的凸块2紧卡在引锭杆上的凹形定位槽内。同时,使两块密封块1啮合。再用筋线绕密封套外侧的紧固线槽3缠紧,最后与结晶器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炼钢行业连铸结晶器与引锭杆之间缝隙的密封套,其特征在于该密封套由耐火材料预先压制成型的两块或四块密封块(1)啮合对接而成,它和连铸结晶器与引锭杆之间缝隙相吻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套,其特征在于密封块(1)带有倒锥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的内侧四周有一圈与引锭杆上的定位槽相配合的凸起块(2),外侧四周有一圈凹下的紧固线槽(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炼钢行业连铸结晶器与引锭杆之间缝隙的密封装置。该密封套采用耐火材料预先压制成型,其形状、尺寸由结晶器和引锭杆间缝隙确定。所述密封套是有一定倒锥度的二块或四块密封块1啮合对接而成;密封套的内侧四周有一圈定位的凸起块2。密封套的外侧四周有一圈凹下的紧固线槽3。本技术与传统的石棉绳密封相比,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浇钢准备时间短;不易漏出钢水;而且易采用标准模块,方便作业。文档编号B22D11/08GK2217478SQ9520313公开日1996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24日专利技术者黄为民, 孟永刚, 王子亮 申请人: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炼钢行业连铸结晶器与引锭杆之间缝隙的密封套,其特征在于:该密封套由耐火材料预先压制成型的两块或四块密封块(1)啮合对接而成,它和连铸结晶器与引锭杆之间缝隙相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为民孟永刚王子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