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从容器向具有辊子的结晶器排出液态钢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360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将液态钢从容器(12)排向具有辊子(31、32)的结晶器(11)的装置,由排出元件(13)形成,该排出元件布置在容器(12)和辊子(31、32)之间,其中,排出元件(13)形成为确定了主储槽(15),该主储槽有垂直的中间壁(16、18),该垂直壁确定了中心隔腔(19),液态钢能够从容器(12)浇铸到该中心隔腔(19)内。侧壁(20、21)与中间壁(16、18)一起确定了两个侧隔腔(22、23),这两个侧隔腔通过形成于垂直中间壁(16、18)下部的孔(25)而与所述中心隔腔(19)连通。在排出元件(13)的底壁(27)上,且在中间壁(16、18)和侧壁(20、21)之间还提供有排出孔(29),铸钢能够通过该排出孔向下流。而且,在所述排出孔(29)的侧部提供有引导装置(30)。(*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装于容器内的液态钢排出到钢带连续浇铸机的辊型结晶器中的装置,该容器例如包括浇口盘。更确切地说,该排出装置能够在确定结晶器的辊子之间形成均匀的弯液面。中间或第二浇口盘可以布置在浇口盘和排出装置之间,从浇口盘到达的液态钢在向后面的辊型结晶器传送之前装于该中间或第二浇口盘内。 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包括钢带或类似产品的连续浇铸机,其中,结晶器基本包括两个辊子,这两个辊子布置在侧容纳壁之间,并沿相反方向旋转,以便将液态钢向下游传送,从而形成浇铸产品。在这样的连续浇铸机中,一个主要问题是需要在两个辊子之间形成的基本V形的隔腔中形成尽可能均匀和均质的液态钢弯液面。在现有技术中,弯液面通常在排出装置的帮助下而形成,该排出装置直接与浇口盘的底部相连,且该排出装置的底部布置在弯液面的上部液面附近或恰好在该弯液面的上部液面的下面,也就是说在该弯液面的内部。在这样的普通装置中,不能保证弯液面均质和均匀,因为液态钢直接排出到形成该弯液面的池中,并有与浇口盘和结晶器的不同高度相对应的动能;这样的结果是湍流,该湍流尤其对该弯液面中液态钢与辊子和/或侧容纳板之间发生接触的区域有负面影响。US-A-6095233公开了一种向辊子之间供给钢的装置,该辊子主要包括SEN(浸入式进入水口(submerged Entry Nozzle)),该SEN形成为类似细长的槽,并有能够恰好在弯液面下将钢流引向辊子的孔或狭槽。在上部浇口盘和SEN之间有排出元件,且在该排出元件插入SEN内之前,它的截面从圆形变化成细长形。这种已知装置的主要缺点是钢通过在SEN的侧壁上形成的孔眼不连续地供给到弯液面上,因此,液态钢在该弯液面中沿辊子的母线的供给并不均匀。US-A-3867978公开了一种将钢引入模具内以便连续浇铸的装置,其中,该钢通过SEN排出到结晶器中,该SEN包括浸没式水口,该浸没式水口中止于沿垂直浇铸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板中。该板一方面防止热射流碰撞固化的外层并从而使它重新熔化,另一方面,它供给该弯液面。在这种已知装置中的所述SEN不采用辊型结晶器,不能以均匀方式沿弯液面供给液体。JP-A-02055643公开了一种通过辊型结晶器进行金属带的连续浇铸的装置,其中,提供有SEN,该SEN包括槽道,该槽道有基本平行于侧壁向下收敛的内壁,其中,在内壁的底部上有水平孔,该水平孔使得铸钢能够进入在内壁和侧壁之间的、SEN的侧隔腔中,以便再引向上面的弯液面。该装置有以下缺点当有很高流量的液态钢时,它增加了湍流,因为所有的钢都引向弯液面;且不能使液态钢的温度在结晶器的液池内均匀;它能够产生在SEN下面的死区,在该死区中,液态钢停滞,且使得杂质集中,这将损害该铸造钢条的质量。申请人设计和实施了本专利技术,以便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专利技术简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装于容器内的液态钢排入具有两个辊子的结晶器内的装置,该容器例如包括浇口盘或中间浇口盘,该装置的特征如独立权利要求所述,同时从属权利要求也介绍了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新特征。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液态钢从容器排入具有两个辊子的结晶器中的装置,该装置保证沿辊子的整个母线大体均匀地将液态钢供给弯液面的区域中和供给到侧容纳板上。根据该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一种排出元件,该排出元件形成为确定了主储槽,该主储槽有中间的垂直或几乎垂直的壁,该垂直壁确定了中心隔腔,所述液态钢能够从容器中浇铸到该中心隔腔内;侧壁,该侧壁与中间壁一起确定了两个侧隔腔,这两个侧隔腔通过形成于垂直中间壁底部的孔而与中心隔腔连通。在排出元件的底壁上,且在它的中间壁和侧壁之间还提供有排出孔,铸钢能够通过该排出孔向下流。优选是,提供有与所述排出孔相连的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能够向下引导浇铸到该排出元件中的液态钢的至少一部分。优选是,该引导装置包括引导翅片。该排出孔能够获得一系列优点,包括减小向上的动态推力,从而使在第一固化区域中的弯液面处的湍流更小;能够使液体的温度均匀,从而防止热机械断开(裂纹);将防止在SEN下面的死区,因此能够防止杂质集中,该集中的杂质可能最终在形成的外层中。引导翅片能够与排出元件的底壁对齐,或者它们能够在底壁下面向下延伸,以便更好地引导液体,并远离形成的外层。结晶器的辊子布置成彼此平行,彼此间隔确定距离“d”,并确定了一个基本V形的上部空间。排出元件位于该基本V形的上部空间内,并有基本矩形的纵向形状,同时较长边平行于容纳辊的母线。主储槽的侧壁低于中间壁,并确定了用于液态钢的横向通道,因此,该液态钢在该基本V形上部空间中形成弯液面。液态钢通过形成于上面容器(浇口盘、中间浇口盘或其它类型的容器)的底部中的多个孔而浇铸到排出元件的中心隔腔内,以便以均匀方式基本沿该中心隔腔的整个长度分配液态钢。然后,通过中间壁的底部孔,钢基本分成两侧的两股流第一流,当该第一流从上面经过相应的侧壁时,它能够以均匀方式沿所述辊子的母线供给在前述基本V形上部空间中形成的弯液面;以及第二流,该第二流通过前述排出孔向下引导,并直接到排出水口的下面,以便使液态钢的温度均匀,并防止杂质集中。这样,我们能够也能实现使液态钢的供给完全均匀的优点,因为钢均匀越过排出元件的外壁溢出,然后供给弯液面。优选是,排出元件的侧壁能够在弯液面的液面下保持几毫米,从而在没有湍流的情况下保证基本平直的弯液面。液态钢沿辊子的母线在弯液面区域中的均匀分布保证均匀换热和均匀固化,从而防止在浇铸产品的表面上产生裂纹。在排出元件的中心隔腔内部有能够减小从浇口盘到达的液态钢的动能的元件。在一种优选形式的实施例中,通过使液态钢从主储槽的、低于弯液面的前壁溢出,从而使该液态钢向侧容纳板供给,液态钢从排出元件的侧壁以相同方式溢出。根据一种变化形式,有侧储槽,该侧储槽独立于该排出元件的其余部分供给,形成于排出元件的主容器上,并在各端。这时,在侧储槽的外壁的下部上形成有用于液态钢的两个出口孔。附图的简要说明通过下面对一些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知道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特征,这些优选实施例是参考附图给出的非限定实施例,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形式,用于从容器向具有两个辊子的结晶器排出液态钢的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图1中的装置的第一变化形式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装置的第二变化形式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装置的第三变化形式的剖视图;图5是图1中的装置的纵剖图;图6是图1中的装置的第四变化形式的剖视图;图7是图1中的装置的第五变化形式的剖视图;图8是图7中的装置的详细情况的纵剖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形式的装置从上面看时的视图;图10是图9中的装置的详细情况的透视图;图11是图9中的装置的一种变化形式从上面看时的视图;图12是沿图11中的线A-A的纵剖图;图13是图11中的装置的详细情况的透视图。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参考图1、2、3、4和5,用于将装于容器12内的液态钢排出到具有两个辊子31和32的结晶器11中的本专利技术装置10包括浸没式水口或SEN 13。布置在结晶器11上游的容器12基本不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包括普通浇口盘、中间浇口盘或其它类型的容器。SEN 13形成为确定了主储槽15,该主储槽15有基本矩形的纵向形状,并有垂直的中间壁16和18,该中间壁16和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液态钢从容器(12)排向具有辊子(31、32)的结晶器(11)的装置,包括排出元件(13),该排出元件布置在所述容器(12)和所述辊子(31、32)之间,其中,所述排出元件(13)形成为确定了主储槽(15),该主储槽有:基本垂直的中间壁(16、18),该垂直壁确定了中心隔腔(19),所述液态钢能够从所述容器(12)浇铸到该中心隔腔(19)内;以及侧壁(20、21),该侧壁与所述中间壁(16、18)一起确定了两个侧隔腔(22、23),这两个侧隔腔通过形成于垂直中间壁(16、18)底部的孔(25)而与所述中心隔腔(19)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出元件(13)的底壁(27)上,且在所述中间壁(16、18)和所述侧壁(20、21)之间还提供有排出孔(29),铸钢能够通过该排出孔向下流,且在所述排出孔(29)的侧部提供有引导装置(3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尔弗雷多波洛尼努尔丁卡帕
申请(专利权)人:丹尼利机械设备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