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国忱专利>正文

一种连铸机用的钢弹引锭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518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弧形连铸机用的钢弹引锭杆。该引锭杆包括引锭头部分和杆身部分,其特征是杆身部分由弧形弹簧板、若干个支撑节和梯形调弧块组成,支撑节两端呈凸凹状配合,用销轴连接,弹簧板固定在支撑节的内弧面上,在支撑节连接处的凹槽内安有调弧块,该引锭杆拉钢时具有刚性特性,受到外力作用时又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可调整弧形半径以保持对中精度,使拉钢平稳,提高拉坯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经久耐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连续铸造技术,尤其涉及连铸机的刚性引锭杆。现有连铸机用的刚性引锭杆由引锭头部分和杆身部分构成,引锭头部分包括连接杆、引锭杆头和过渡节,杆身部分通常由两根方钢加工后连接而成。这种结构的杆身,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产生塑性变形,使其弧形半径发生变化,从而无法按原有的轨道运行,使引锭杆头部难以对中结晶器的下口,这就给操作带来了困难,延长了上引锭杆的时间,影响了连铸机的作业率。要想把变了形的引锭杆送入结晶器,往往只好调整导向辊的位置,以至铸坯不能按原设计弧形轨道运行,从而引发拉直、拉不动、拉漏等事故。这种刚性引锭杆不能调整,无法修复,使用周期短,消耗率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耐磨损,不会产生塑性变形,能长期保持对中精度,并具有刚性和弹性双重特性的刚弹引锭杆。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钢弹引锭杆由引锭头部分和杆身所组成,引锭头部分包括连接杆、引锭杆头和过渡节,在杆身尾部的外弧面上开有凹槽,内设传动链条,杆身包括弧形弹簧板、若干个支撑节和梯形调弧块,支撑节的两端制成凸状或凹槽状,相互配合连成一体,用螺栓把弧形弹簧板固定在支撑节的内弧面上,在支撑节连接处的每个凹槽内安有一个梯形调弧块,调弧块的中间带有纵向丝扣,调整螺栓穿过弧形弹簧板上的螺孔与丝扣配合。支撑节中有一半其两端呈凸状,另一半其两端呈凹槽状,在凸凹槽之间用销轴连接。支撑节可分为12节,每节的厚度为110mm,宽度为150mm,外弧半径为6000mm,计算长度800mm。弧形弹簧板由多段连接而成,每两端均为60°斜角对接。弧形弹簧板可由6段连接而成,每段的厚度为40mm,宽度为150mm,内弧半径为5850mm,计算长度1600mm。梯形调弧块为底厚62mm,底宽65mm,高度60mm的梯形块。本技术刚弹引锭杆在拉钢时具有刚性引锭杆的运行特性,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又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消除外力后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弧形状态。当弧形半径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梯形调弧块随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其对中精度,使拉钢平稳,提高铸坯质量。本技术在支撑节之间采用销轴连接,能承受引锭杆所遭受的外力,尤其在吊运或受撞击时能避免引锭杆向内过度弯曲而损坏。本刚弹引锭杆结构合理,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其外形尺寸与现有刚性引锭杆一致,无需改造其它设备即可替换现有的刚性引锭杆。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刚弹引锭杆作进一步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刚弹引锭杆的侧视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局部A向视图。附图3为附图1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附图4为附图1中Ⅱ-Ⅱ线的剖视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2中Ⅴ-Ⅴ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2中Ⅳ-Ⅳ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附图7为附图1中Ⅲ-Ⅲ线的剖视示意图。从附图1中可以看到本技术刚弹引锭杆的引锭头部分保持原有的结构,包括连接杆2、引锭杆头3和过渡节4,其杆身主要由若干个支撑节6和弧形弹簧板5组成。弧形弹簧板5被高强螺栓11固定在支撑节6的内弧面上,如附图1、3和6中所示。支撑节6的两端被制成凸状或凹槽状,相互配合连成一体,本技术实施例所用支撑节6的一半其两端为凸状,另一半的两端为凹槽状,如附图2所示。在支撑节6的每个连接处的凹槽内设有一个梯形调弧块13,请参见附图2和5,该调弧块13的中间带有一个纵向丝扣,调整螺栓12穿过弹簧板5上的螺孔与其配合,旋转调整螺栓12使调弧块13在支撑节6的凹槽内纵向位移,来改变引锭杆弧形半径的大小,调弧块13向内移动时半径减小,反之增大。本技术实施例以弧形半径R为6000mmd的刚性引锭杆为例,考虑到尺寸和强度要求以及热处理等多种因素,所用调弧块13的尺寸为底厚62mm,底宽65mm,高度60mm的梯形块;支撑节6的数量为12节,每节的厚度为110mm,宽度为150mm,外弧半径为6000mm,计算长度800mm。弧形弹簧板5采用经过热处理的高强耐磨弹簧钢板,为便于热处理,采取多段连接的形式为好,本实施例的弧形弹簧板5分为6段,每段的厚度为40mm,宽度为150mm,内弧半径为5850mm,计算长度1600mm。针对不同弧形半径的引锭杆,上述支撑节6、弹簧板5和调弧块13的数量及尺寸应相应增大或减小。本技术弹簧板5的连接方式为两端呈60°斜角对接,这样能使引锭杆在通过拉矫辊时平滑过渡,不产生震动。本技术引锭杆杆身的前半部外弧表面呈平面状,请参见附图4,其尾部的外弧表面带有凹槽,槽内设有传动链条14,如附图3和7所示。链条14的两端通过拉紧装置固定在支撑节6上,当引锭杆脱离拉矫辊时,是依靠链条14、传动链轮9、挡辊10等传动装置沿托辊7的弯曲轨道运行的。采用这种传动方式可减少引锭杆的表面压力,还能自锁,以避免引锭杆下滑而造成安全事故。本技术的传动部分也可改用现有的齿轮传动方式。为了能承受引锭杆所遭受的外力,特别在吊运过程中能避免引锭杆向内弧弯曲而遭到损坏,本技术在支撑节6两端的凸凹槽之间采用销轴8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机用的钢弹引锭杆,由引锭头部分和杆身所组成,引锭头部分包括连接杆(2)、引锭杆头(3)和过渡节(4),在杆身尾部的外弧面上开有凹槽,内设传动链条(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身包括弧形弹簧板(5)、若干个支撑节(6)和梯形调弧块(13),支撑节(6)的两端制成凸状或凹槽状,相互配合连成一体,用螺栓(11)把弧形弹簧板(5)固定在支撑节(6)的内弧面上,在支撑节(6)连接处的每个凹槽内安有一个梯形调弧块(13),调弧块(13)的中间带有纵向丝扣,调整螺栓(12)穿过弧形弹簧板(5)上的螺孔与丝扣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节(6)中有一半其两端呈凸状,另一半其两端呈凹槽状,在凸凹槽之间用销轴(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节(6)分为12节,每节的厚度为110mm,宽度为150mm,外弧半径为6000mm,计算长度8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弹簧板(5)由多段连接而成,每两端均为60°斜角对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引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弹簧板(5)由6段连接而成,每段的厚度为40mm,宽度为150mm,内弧半径为5850mm,计算长度16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形调弧块(13)为底厚62mm,底宽65mm,高度60mm的梯形块。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弧形连铸机用的钢弹引锭杆。该引锭杆包括引锭头部分和杆身部分,其特征是杆身部分由弧形弹簧板、若干个支撑节和梯形调弧块组成,支撑节两端呈凸凹状配合,用销轴连接,弹簧板固定在支撑节的内弧面上,在支撑节连接处的凹槽内安有调弧块,该引锭杆拉钢时具有刚性特性,受到外力作用时又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可调整弧形半径以保持对中精度,使拉钢平稳,提高拉坯质量。本技术结构合理,经久耐用。文档编号B22D11/08GK2317977SQ97246380公开日1999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王国忱, 柴又新 申请人:王国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铸机用的钢弹引锭杆,由引锭头部分和杆身所组成,引锭头部分包括连接杆(2)、引锭杆头(3)和过渡节(4),在杆身尾部的外弧面上开有凹槽,内设传动链条(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身包括弧形弹簧板(5)、若干个支撑节(6)和梯形调弧块(13),支撑节(6)的两端制成凸状或凹槽状,相互配合连成一体,用螺栓(11)把弧形弹簧板(5)固定在支撑节(6)的内弧面上,在支撑节(6)连接处的每个凹槽内安有一个梯形调弧块(13),调弧块(13)的中间带有纵向丝扣,调整螺栓(12)穿过弧形弹簧板(5)上的螺孔与丝扣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忱柴又新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