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然循环的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包括炉膛水冷壁,炉膛水冷壁下部设有燃烧装置,炉膛水冷壁上部出口处设有高温旋风分离器,高温旋风分离器下部设有返料装置,在高温旋风分离器上部设置有由膜式壁水冷顶棚组成的水冷转向烟室,水冷转向烟室后部设置有对流管束,对流管束上下分别与两个锅筒连接,对流管束尾部依次设置有省煤器和软水加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既可保证合理的传热效率,又解决了管束的积灰和磨损问题,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汽锅炉,尤其涉及一种自然循环的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
技术介绍
一般自然循环蒸汽锅炉多采用自然循环炉膛水冷受热面、支撑式蛇形管束,由于结构和传热特性造成内部循环水流速低,安全系数低。而一般循环流化床锅炉流程复杂,水侧阻力偏大。尾部蛇形管束采用横向冲刷,磨损严重,结构采用支撑,结构复杂,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自然循环炉膛水冷壁及全新的上下锅筒管束吊挂结构的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然循环的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包括炉膛水冷壁,炉膛水冷壁下部设有燃烧装置,炉膛水冷壁上部出口处设有高温旋风分离器,高温旋风分离器下部设有返料装置,在高温旋风分离器上部设置有由膜式壁水冷顶棚组成的水冷转向烟室,水冷转向烟室后部设置有对流管束,对流管束上下分别与两个锅筒连接,对流管束尾部依次设置有省煤器和软水加热器。所述炉膛水冷壁由膜式水冷壁外侧采用敷管炉墙结构组成。所述对流管束采用多回程顺向冲刷,对流管束周围采用膜式壁轻型敷管炉墙结构。所述高温旋风分离器与膜式壁水冷顶棚焊接密封连接并吊挂固定。所述省煤器和软水加热器采用独立模块分体式宽距铸铁省煤器和软水加热器双级结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采用上下锅筒之间由对流管束相连接,对流管束采用多回程纵向冲刷,即保证了合理的传热效率,又解决了管束的积灰和磨损问题,也使结构变的简单和易于实施;2、膜式壁水冷顶棚和由膜式壁水冷顶棚组成的转向烟室结构不同于以前的绝热顶棚和转向烟室结构,它热惯性小并使结构更加简单可靠;3、独立模块分体式宽距铸铁省煤器和软水加热器双级结构可以实现低温或超低温排放,取消了空气预热器极其复杂的风道连接,使布置简单。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自然循环的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包括炉膛水冷壁1,炉膛水冷壁I由膜式水冷壁外侧采用敷管炉墙结构组成,炉膛水冷壁组成炉膛采用悬吊结构,四周布置刚性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炉膛水冷壁I下部设有燃烧装置10,炉膛水冷壁I上部出口处设有高温旋风分离器2,炉膛水冷壁出口与高温旋风分离器入口处采用柔性非金属膨胀节,保证此处密封性能;高温旋风分离器2下部设有返料装置3,在高温旋风分离器2上部设置有由膜式壁水冷顶棚4组成的水冷转向烟室5,水冷转向烟室5后部设置有对流管束6,对流管束6上下分别与两个锅筒11连接,对流管束6尾部依次设置有省煤器8和软水加热器9。所述。所述对流管束6采用多回程顺向冲刷,对流管束6周围采用膜式壁轻型敷管炉墙结构7,并且四周布置刚性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上锅筒支撑在钢架汽包梁上(现有技术图中未显示),由对流管束6吊挂下锅筒。所述高温旋风分离器2与膜式壁水冷顶棚4焊接密封连接并吊挂固定。所述省煤器8和软水加热器9采用独立模块分体式宽距铸铁省煤器和软水加热器双级结构。本技术中,燃烧装置10部分是采用支撑式流化床,与上部炉膛连接处设置有膨胀伸缩结构,燃料在炉膛下部密相区燃烧室进行流化燃烧,燃烧的热烟气通过炉膛烟窗口进入高温旋风分离器2,分离下来的物料通过返料装置3重新送入炉膛密相区燃烧室循环流化燃烧,分离后的烟气进入水冷转向烟室5、然后依次经过对流管束6和独立模块分体式宽距铸铁省煤器8和软水加热器9,最后经引风机排入烟囱。·给水经过省煤器8预热后进入上锅筒,一部分水经过连接锅筒的下降管进入炉膛水冷壁下集箱后,在炉膛水冷壁受热成汽水混合物上升,通过导气管进入上锅筒,另一部分水在连接上下锅筒的对流管束6内做自然循环,最后汽水混合物经锅筒内的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后供给用户。权利要求1.一种自然循环的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包括炉膛水冷壁,炉膛水冷壁下部设有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炉膛水冷壁上部出口处设有高温旋风分离器,高温旋风分离器下部设有返料装置,在高温旋风分离器上部设置有由膜式壁水冷顶棚组成的水冷转向烟室,水冷转向烟室后部设置有对流管束,对流管束上下分别与两个锅筒连接,对流管束尾部依次设置有省煤器和软水加热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然循环的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水冷壁由膜式水冷壁外侧采用敷管炉墙结构组成。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然循环的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管束采用多回程顺向冲刷,对流管束周围采用膜式壁轻型敷管炉墙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然循环的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旋风分离器与膜式壁水冷顶棚焊接密封连接并吊挂固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然循环的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和软水加热器采用独立模块分体式宽距铸铁省煤器和软水加热器双级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然循环的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包括炉膛水冷壁,炉膛水冷壁下部设有燃烧装置,炉膛水冷壁上部出口处设有高温旋风分离器,高温旋风分离器下部设有返料装置,在高温旋风分离器上部设置有由膜式壁水冷顶棚组成的水冷转向烟室,水冷转向烟室后部设置有对流管束,对流管束上下分别与两个锅筒连接,对流管束尾部依次设置有省煤器和软水加热器。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既可保证合理的传热效率,又解决了管束的积灰和磨损问题,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F22B31/08GK202692030SQ20122033359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广伟, 张培培, 李盈月, 陈雪, 陈艳星, 褚俊喜, 刘春亮, 邢军华, 韩续思, 田亚奇 申请人:郑州中鼎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循环的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包括炉膛水冷壁,炉膛水冷壁下部设有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炉膛水冷壁上部出口处设有高温旋风分离器,高温旋风分离器下部设有返料装置,在高温旋风分离器上部设置有由膜式壁水冷顶棚组成的水冷转向烟室,水冷转向烟室后部设置有对流管束,对流管束上下分别与两个锅筒连接,对流管束尾部依次设置有省煤器和软水加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伟,张培培,李盈月,陈雪,陈艳星,褚俊喜,刘春亮,邢军华,韩续思,田亚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中鼎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