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479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包括壳体,壳体的横向孔内设置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包括斜导向块、扭簧、螺旋蜗杆和钢丝挡圈;所述斜导向块和螺旋蜗杆通过钢丝挡圈配合连接,斜导向块和螺旋蜗杆的连接处内孔里设置有扭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自调器楔块把气室推力转化为制动力,制动效率高,反应更加迅速,使得气室规格比传统的鼓式制动器的小,耗气量小,节约油耗;自调器内设两套制动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在制动回位过程中,分别自动消除两蹄铁摩擦片和制动鼓之间的过量间隙,始终保持整车恒定的设定间隙,提高制动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制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属于汽车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是汽车安全行驶的关键要素。当前的重型商用车及大型客车一般使用包括气功推杆、调整臂、制动器(主要组成元件包括凸轮轴、凸轮、制动蹄组件、制动鼓)的气制动装置。由于行驶过程中需要频繁制动,会使制动器发热,制动鼓、装有制动衬片的制动蹄组件等膨胀会使制动间隙变小;而长期使用会因制动衬片磨损又会造成制动间隙变大。如果不及时调整,会导致点刹、拖刹、制动鼓失圆、制动鼓龟裂等现象,给行车造成不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制动器的自调机构一般为锻造而成,制造工艺复杂,调节困难,且重量较大,钢材需用量较大,制造和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以气压为动力、具备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功能,减少行车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减少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的次数,提高了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包括壳体,壳体的横向孔内设置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包括斜导向块、扭簧、螺旋蜗杆和钢丝挡圈;所述斜导向块和螺旋蜗杆通过钢丝挡圈配合连接,斜导向块和螺旋蜗杆的连接处内孔里设置有扭簧;所述螺旋蜗杆的内螺纹孔内设置有推杆,推杆与螺旋蜗杆螺纹配合,推杆的端部卡有弹性卡圈;所述螺旋蜗杆的一端连接有内齿轮,内齿轮通过花键与螺旋蜗杆间隙配合,内齿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压簧,内齿轮的外表面与壳体内的摩擦锥面配合接触;所述壳体的纵向孔内设置有加力装置。优化的,上述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其加力装置包括保持架,保持架的卡槽内固定设置有滚轮,滚轮与斜导向块的后端斜面滚动配合,保持架的上端连接有楔形推杆,楔形推杆的外部套有回位弹簧。优化的,上述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其斜导向块通过定位螺钉与壳体固定连接。优化的,上述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其壳体的两端设置有防尘罩。优化的,上述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其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罩,回位弹簧的下端与密封罩接触配合。本技术通过自调器楔块把气室推力转化为制动力,制动效率高,反应更加迅速,使得气室规格比传统的鼓式制动器的小,耗气量小,节约油耗;自调器内设两套制动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在制动回位过程中,分别自动消除两蹄铁摩擦片和制动鼓之间的过量间隙,始终保持整车恒定的设定间隙,提高制动安全性;本技术可实现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间隙的连续调整,使制动过程迅速、快捷,不会出现迟滞,增加制动的可靠性和车辆的安全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包括壳体1,壳体I的横 向孔内设置有单向离合器17,单向离合器17包括斜导向块3、扭簧4、螺旋蜗杆5和钢丝挡圈13 ;所述斜导向块3和螺旋蜗杆5通过钢丝挡圈13配合连接,斜导向块3和螺旋蜗杆5的连接处内孔里设置有扭簧4 ;所述螺旋蜗杆5的内螺纹孔内设置有推杆6,推杆6与螺旋蜗杆5螺纹配合,推杆6的端部卡有弹性卡圈15 ;所述螺旋蜗杆5的一端连接有内齿轮8,内齿轮8通过花键与螺旋蜗杆5间隙配合,内齿轮8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压簧7,内齿轮8的外表面与壳体I内的摩擦锥面18配合接触;所述壳体I的纵向孔内设置有加力装置19。加力装置19包括保持架10,保持架10的卡槽内固定设置有滚轮9,滚轮9与斜导向块3的后端斜面滚动配合,保持架10的上端连接有楔形推杆11,楔形推杆11的外部套有回位弹簧12。斜导向块3通过定位螺钉2与壳体I固定连接。壳体I的两端设置有防尘罩14。壳体I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罩16,回位弹簧12的下端与密封罩16接触配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制动鼓与摩擦片之间的间隙不超过设定间隙时,螺旋蜗杆5轴向运动,螺旋蜗杆5、内齿轮8之间的相对运动行程不超过螺旋花键之间的间隙,即内齿轮8是静止的,与摩擦锥面18之间没有滑动;当制动鼓与摩擦片之间的间隙超过设定间隙时,螺旋蜗杆5沿轴向向外运动(制动时),螺旋蜗杆5、内齿轮8之间的相对运动行程超过了螺旋花键之间的间隙,由于单向离合器的锁止作用,斜导向块3、螺旋蜗杆5不能相互转动,螺旋蜗杆5会带动内齿轮8克服摩擦力沿摩擦锥面18面产生旋转滑动;螺旋蜗杆5沿轴向向里运动(解除制动时),螺旋蜗杆5、内齿轮8之间的相对运动行程超过了螺旋花键之间的间隙,由于单向离合器的锁止解除,斜导向块3、螺旋蜗杆5能相互转动,内齿轮8与摩擦锥面18面的摩擦力会通过旋转花键产生的旋转力矩带动螺旋蜗杆5克服单向离合器的摩擦力而旋转,由于推杆6不能旋转,所以螺旋蜗杆5、推杆6之间的旋转运动只能产生轴向移动,即将推杆6向外移动一定距离,亦即消除制动鼓与摩擦片之间的制动间隙。本技术通过自调器楔块把气室推力转化为制动力,制动效率高,反应更加迅速,使得气室规格比传统的鼓式制动器的小,耗气量小,节约油耗;自调器内设两套制动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在制动回位过程中,分别自动消除两蹄铁摩擦片和制动鼓之间的过量间隙,始终保持整车恒定的设定间隙,提高制动安全性;本技术可实现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间隙的连续调整,使制动过程迅速、快捷,不会出现迟滞,增加制动的可靠性和车辆的安全性能。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横向孔内设置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包括斜导向块、扭簧、螺旋蜗杆和钢丝挡圈;所述斜导向块和螺旋蜗杆通过钢丝挡圈配合连接,斜导向块和螺旋蜗杆的连接处内孔里设置有扭簧;所述螺旋蜗杆的内螺纹孔内设置有推杆,推杆与螺旋蜗杆螺纹配合,推杆的端部卡有弹性卡圈;所述螺旋蜗杆的一端连接有内齿轮,内齿轮通过花键与螺旋蜗杆间隙配合,内齿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压簧,内齿轮的外表面与壳体内的摩擦锥面配合接触;所述壳体的纵向孔内设置有加力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装置包括保持架,保持架的卡槽内固定设置有滚轮,滚轮与斜导向块的后端斜面滚动配合,保持架的上端连接有楔形推杆,楔形推杆的外部套有回位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向块通过定位螺钉与壳体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端设置有防尘罩。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罩,回位弹簧的下端与密封罩接触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包括壳体,壳体的横向孔内设置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包括斜导向块、扭簧、螺旋蜗杆和钢丝挡圈;所述斜导向块和螺旋蜗杆通过钢丝挡圈配合连接,斜导向块和螺旋蜗杆的连接处内孔里设置有扭簧。本技术通过自调器楔块把气室推力转化为制动力,制动效率高,反应更加迅速,使得气室规格比传统的鼓式制动器的小,耗气量小,节约油耗;自调器内设两套制动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在制动回位过程中,分别自动消除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横向孔内设置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包括斜导向块、扭簧、螺旋蜗杆和钢丝挡圈;所述斜导向块和螺旋蜗杆通过钢丝挡圈配合连接,斜导向块和螺旋蜗杆的连接处内孔里设置有扭簧;所述螺旋蜗杆的内螺纹孔内设置有推杆,推杆与螺旋蜗杆螺纹配合,推杆的端部卡有弹性卡圈;所述螺旋蜗杆的一端连接有内齿轮,内齿轮通过花键与螺旋蜗杆间隙配合,内齿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压簧,内齿轮的外表面与壳体内的摩擦锥面配合接触;所述壳体的纵向孔内设置有加力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智远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