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式自动调整制动间隙制动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007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蜗轮式自动调整制动间隙制动臂,包括臂体,在臂体上设置有连接销空孔和内花键套,在臂体内设置有大齿轮、大齿轮固定耳、小齿轮、大蜗杆、小蜗杆、大蜗轮、小蜗轮、上端锯齿轮、下端锯齿轮、锯齿轮顶簧、蜗杆顶簧、心轴和小蜗轮轴,其特征是所述小蜗轮轴内活动套置有离合顶杆,所述离合顶杆一端连接有离合轴套销轴,所述离合轴套销轴的外壁套置有手动离合轴套,所述手动离合轴套与小蜗轮具有相互配合的花键,所述离合轴套销轴与大蜗杆之间具有能让离合轴套销轴复位的离合弹簧。本产品调试方便、排除了安全隐患并确保调整精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自动臂。
技术介绍
现有车用自动臂广泛用于汽车的刹车系统,例如中国技术专利ZL02222884. 5号公开了一种车用自动调整制动臂具有臂体,在臂体上设置有连接销孔和内花键套,其特征是在臂体内设置有大齿轮、大齿轮固定耳、小齿轮、大蜗杆、小蜗杆、大蜗轮、小蜗轮、上端锯齿轮、下端锯齿轮、锯齿轮顶簧、蜗杆顶簧、心轴和小蜗轮轴,所述大齿轮套置于臂体内,所述内花键套固定设置于大蜗轮内,所述小齿轮、锯齿轮顶簧、上端锯齿轮、下端锯齿轮和小蜗杆均套置于心轴上。该车用自动调整制动臂可以在制动鼓与刹车蹄片之间的间隙过大时自动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刹车机构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该车用自动调整制动臂在小蜗轮的后端面和大蜗杆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啮合的斜齿,为了保证小蜗轮与大蜗杆能紧密配合,位于大蜗杆后端的蜗杆顶簧必须推力强大。所述斜齿即用于调整上述间隙的手动位置,这种调整通常为两次,一般出厂装配时需要调整手动位置,然后装在汽车上与执行机构匹配时再调整一次手动位置,随后就能让其进行自动补偿制动鼓与刹车蹄片之间的间隙。当需要调整手动位置时,需要外力转动小蜗轮轴,让小蜗轮轴后端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蜗轮式自动调整制动间隙制动臂,包括臂体,在臂体上设置有连接销空孔和内花键套,在臂体内设置有大齿轮、大齿轮固定耳、小齿轮、大蜗杆、小蜗杆、大蜗轮、小蜗轮、上端锯齿轮、下端锯齿轮、锯齿轮顶簧、蜗杆顶簧、心轴和小蜗轮轴,其特征是所述小蜗轮轴内活动套置有离合顶杆,所述离合顶杆一端连接有离合轴套销轴,所述离合轴套销轴的外壁套置有手动离合轴套,所述手动离合轴套与小蜗轮具有相互配合的花键,所述离合轴套销轴与大蜗杆之间具有能让离合轴套销轴复位的离合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寿乾柯友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柯世达汽车制动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