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冷却结构及带有该冷却结构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474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轴承冷却结构,包括轴承盖或轴承座,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轴承盖或轴承座的主体导热连接的冷却液导管,所述冷却液导管包括出液口和进液口且所述出液口和进液口之间的冷却液导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轴承冷却结构的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轴承盖或轴承座中增加冷却液系统实现降温,轴承散热效果显著提高,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及带有该冷却结构的电机
技术介绍
转轴是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的机械零件。目前,转轴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例如机械、电气等。转轴在高速运转过程中,轴承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将产生大量的热。如果轴承座与轴承的温度过高,将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 目前,转轴在转动过程中,轴承的散热通常采用油或脂来实现,如静态油、脂冷、外循环强制油冷等。采用静态油、脂冷却时,轴承运动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油、脂为介质传递到轴承室或外壳上,然后散发到空气中。该种方式冷却效率低,冷却效果有限。采用强制油冷时,需要通过增加外部冷却系统来实现,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轴承冷却效率低、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及带有该冷却结构的电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包括轴承盖或轴承座,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轴承盖或轴承座的主体导热连接的冷却液导管,所述冷却液导管包括出液口和进液口且所述出液口和进液口之间的冷却液导管连通。在本技术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中,所述冷却液导管与轴承盖或轴承座的主体灌封或浇铸为一体。在本技术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中,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的紧贴轴承一侧的表面,且所述冷却液导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外周的表面。在本技术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中,所述凹槽为环形且所述凹槽的中心与轴承的中心同轴。在本技术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中,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的外圆周表面,且所述冷却液导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外周的表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转轴、轴承及轴承盖或轴承座,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轴承盖或轴承座的主体导热连接的冷却液导管,所述冷却液导管包括出液口和进液口且所述出液口和进液口之间的冷却液导管连通。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机中,所述冷却液导管与轴承盖或轴承座的主体灌封或浇铸为一体。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机中,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的紧贴轴承一侧的表面,且所述冷却液导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外周的表面。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机中,所述凹槽为环形且所述凹槽的中心与轴承的中心同轴。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机中,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的外圆周表面,且所述冷却液导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外周的表面。本技术的轴承冷却结构及带有该冷却结构的电机,通过在轴承盖或轴承座中增加冷却液系统实现降温,轴承散热效果显著提高,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技术可与现有的静态油冷却结合,显著提高单位体积下的散热能力,冷却效果大大提高。附图说明 图I是本技术轴承冷却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轴承冷却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所示,是本技术轴承冷却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冷却结构包括轴承盖或轴承座10,该轴承盖或轴承座10固定在轴承上并可通过接触面或静态油等与轴承进行热交换。上述轴承盖或轴承座10上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设有与轴承盖或轴承座10的主体导热连接的冷却液导管11,该冷却液导管11包括出液口 12和进液口 13且出液口 12和进液口 13之间的冷却液导管11连通。在工作状态(例如转轴高速运转时),上述的出液口 12和进液口 13分别连接出液管和进液管,使冷却液在冷却液导管11内流动,从而通过冷却液的热交换带走轴承盖或轴承座10上的热量。在具体应用中,上述冷却液可以是水或其他热容性较佳的液体。为了取得更好的导热效果,轴承盖或轴承座10上的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冷却液导管11的直径,从而使冷却液导管11可完全嵌入轴承盖或轴承座10内。特别地,上述冷却液导管11可与轴承盖或轴承座10的主体灌封或烧铸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凹槽位于轴承盖或轴承座10的外圆周表面,即位于轴承盖或轴承座10的曲面上。并且上述冷却液导管11的进液口 13和出液口 12位于轴承盖或轴承座10外周的表面。特别地,上述凹槽可以是环绕轴承盖或轴承座10的外圆周表面的一圈或多圈。并且,冷却液导管11也可以是一根或独立的多根(即包括多组进液口 13和出液口12)。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轴承冷却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冷却结构同样包括轴承盖或轴承座,该轴承盖或轴承座具有前端盖20,该前端盖20的靠近轴承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设有与前端盖20的主体导热连接的冷却液导管21,该冷却液导管21包括出液口 22和进液口 23且出液口 22和进液口 23之间的冷却液导管21连通。上述的冷却液导管21穿过前端盖20且其进液口 23和出液口 22位于前端盖20外周(曲面)的表面。特别地,为达到更好地散热效果,凹槽为环形且凹槽的中心与轴承的中心同轴,相应地,冷却液导管21也环绕轴承的轴心,从而实现均匀散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工作状态(例如转轴高速运转时),上述的出液口 22和进液口 23分别连接出液管和进液管,使冷却液在冷却液导管21内流动,从而通过冷却液的热交换带走轴承盖或轴承座上的热量。在具体应用中,上述冷却液可以是水或其他热容性较佳的液体。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转轴、轴承及轴承盖或轴承座,该轴承盖或轴承座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与轴承盖或轴承座的主体导热连接的冷却液导管,冷却液导管包括出液口和进液口且出液口和进液口之间的冷却液导管连通。上述的冷却液导管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连接出液管和进液管(出液管和进液管可连接到同一个储液罐)。为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上述电机中的冷却液导管可与轴承盖或轴承座的主体灌 封或烧铸为一体。并且上述凹槽可位于轴承盖或轴承座的紧贴轴承一侧的表面,且冷却液导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外周的表面。此时,凹槽可以为环形且该凹槽的中心与轴承的中心同轴。 此外上述凹槽位于轴承盖或轴承座的外圆周表面,且冷却液导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轴承盖或轴承座外周的表面。上述电机中,当转轴快速转动时,可通过冷却液导管中流动的冷却液带走轴承摩擦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高效散热,增强设备的可靠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盖或轴承座,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轴承盖或轴承座的主体导热连接的冷却液导管,所述冷却液导管包括出液口和进液口且所述出液口和进液口之间的冷却液导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导管与轴承盖或轴承座的主体灌封或烧铸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盖或轴承座,所述轴承盖或轴承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轴承盖或轴承座的主体导热连接的冷却液导管,所述冷却液导管包括出液口和进液口且所述出液口和进液口之间的冷却液导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正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默纳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