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冷却结构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3281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及压缩机。该电机冷却结构包括:箱体;电机定子,安装在箱体的电机腔体内,电机定子将电机腔体分隔为前腔体和后腔体,电机定子或箱体上形成用于连通前腔体与后腔体的回液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循环冷却电机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液态冷却介质的回收,减少液态冷却介质在前腔体的集液高度,提高冷却介质的使用率;防止电机转子带液工作和搅液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机转子的工作可靠性与安全性,并减少了电机搅液的耗功与发热量,提高了电机工作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离心压缩机的电机工作时,由于定子绕组损耗和转子涡流作用,电机内部产生热量。若不能及时冷却,过多的热量将影响绝缘材料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机的输出功率、严重时烧毁电机。为了解决电机冷却问题,现有技术的离心压缩机大多采用蒸发式冷却电机。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机冷却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箱体1内安装有电机定子2,在电机定子2的中心空腔内安装有电机转子9,其中,在电机定子2的一侧形成前腔体3、另一侧形成后腔体4,箱体1的内壁上形成冷却流道6,电机转子9与电机定子2的内壁之间形成回气间隙10。请参考图1,冷却电机时,以R134a这种冷却介质为例,其沸点-26.1℃,远远低于电机绕组温度,故液态冷媒通过冷却流道6后,对电机定子的表面进行吸热冷却,变为气态。气态冷媒汇集到前腔体3,然后通过回气间隙10回到后腔体4中,进而去到下一设备。然而,当液态冷媒过多或冷却不充分时,前腔体3将汇集未气化的液态的冷却介质14。过多的液态冷却介质将产生以下危害:(1)气液共存降低了扩散性,使冷却介质扩散速度减小,影响冷却效率;(2)液态冷却介质冲进回气间隙,会造成冲击损失、异响;(3)使电机带液工作,造成严重噪音和额外耗功;(4)电机转子高速运转时,带液易引起转子振动、破坏动平衡,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及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态冷却介质在前腔体的集液高度大,不但影响冷却介质使用率,而且产生电机转子带液工作和搅液现象,以致电机工作可靠性、安全性、效率低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包括:箱体;电机定子,安装在所述箱体的电机腔体内,所述电机定子将所述电机腔体分隔为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电机定子或所述箱体上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前腔体与所述后腔体的回液通道。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定子包括本体和第一定子伸出端,所述第一定子伸出端与所述本体的朝向所述前腔体的一端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子伸出端的壁厚小于所述本体的壁厚,且所述第一定子伸出端的内径沿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逐渐增大。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长度为所述本体的外径的1.2至1.5倍。作为优选,所述回液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电机定子的轴线平行。作为优选,所述回液通道的截面呈圆形。作为优选,所述圆形的直径为3至8毫米。作为优选,所述回液通道的截面呈多边形。作为优选,所述多边形为三角形,且所述三角形的顶角朝向远离所述电机定子轴线的方向。作为优选,当所述回液通道形成在所述电机定子上时,所述电机定子的下部侧壁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回液通道,该至少一个所述回液通道均设置在所述电机定子的竖直径向平面两侧20°的范围内。作为优选,当所述回液通道形成在所述电机定子上时,所述回液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电机定子的轴线之间的距离H满足:H=(0.43~0.46)D1其中,D1为所述电机定子的本体的外径。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与所述电机定子对应的内壁上形成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出口端沿由所述后腔体至所述前腔体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冷却流道进口和气液返回口;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冷却流道进口连接,所述出口端与所述前腔体连通,所述气液返回口设置在所述冷却流道进口的远离所述前腔体的一侧。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冷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定子的转子安装腔中的电机转子,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转子安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回气间隙。作为优选,所述回气间隙的径向宽度为0.5至3毫米。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电机冷却结构。本技术在循环冷却电机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液态冷却介质的回收,减少液态冷却介质在前腔体的集液高度,提高冷却介质的使用率;防止电机转子带液工作和搅液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机转子的工作可靠性与安全性,并减少了电机搅液的耗功与发热量,提高了电机工作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回液通道的分布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冷却结构的工作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电机定子;3、前腔体;4、后腔体;5、回液通道;6、冷却流道;7、冷却流道进口;8、气液返回口;9、电机转子;10、回气间隙;11、本体;12、第一定子伸出端;13、第二定子伸出端;14、冷却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包括箱体1和电机定子2,其中,电机定子2安装在箱体1的电机腔体内。电机定子2将电机腔体分隔为前腔体3和后腔体4,电机定子2上形成用于连通前腔体3与后腔体4的回液通道5。箱体1通常为不规则零件,通过铸造而成,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回液通道5使得电机工作时,液态的冷却介质14流向下一设备,以实现回收利用。此外,电机定子2与箱体1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配合公差优先取P7/h6。在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回液通道5还可以放置在箱体1的侧壁内,一方面,此实施例中的回液通道5可以随着箱体1一起铸造而成,减少了后续钻孔工序;另一方面,避免了当电机定子的本体的外径D1尺寸过小时,不足余量加工回液通道5的情况。请参考图4,当前腔体3中积累了一定量液态的冷却介质14后,液态的冷却介质14可以通过回液通道5流回至后腔体4,以便进行回收。因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循环冷却电机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液态冷却介质的回收,减少液态冷却介质在前腔体的集液高度,提高冷却介质的使用率;防止电机转子带液工作和搅液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机转子的工作可靠性与安全性,并减少了电机搅液的耗功与发热量,提高了电机工作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此外,还可避免液态冷却介质冲进回气间隙,造成冲击损失、异响的问题。优选地,箱体1的与电机定子2对应的内壁上形成有螺旋槽式的冷却流道6,电机工作时,冷却流道6是冷却介质进入电机的唯一通道。其中,冷却流道6包括沿由后腔体4至前腔体3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本技术在箱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冷却流道进口7和气液返回口8,且入口端与冷却流道进口7连接,出口端与前腔体3连通,为了实现二度冷却,气液返回口8设置在冷却流道进口7的远离前腔体3的一侧(即冷却介质进口与出口应在同一侧)。如果实际电机不需要二度冷却就已满足冷却要求,那么冷却流道进口7与气液返回口8可分别设计在电机定子的两侧,这样能有效减少冷却介质的回气行程,缩短一次循环时间。优选地,电机冷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电机定子2的转子安装腔中的电机转子9,电机转子9与转子安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回气间隙10。电机工作时,电机转子9在电、磁场作用下做高速旋转运动。优选地,回气间隙10的径向宽度D2为0.5至3毫米,更具体地,回气间隙10的大小可根据制冷量的大小确定。电机工作时,吸热气化的冷却介质一方面通过回气间隙10流向下一设备,另一方面又对电机定子2和电机转子9进行再次冷却。为了实现气液冷却介质的分离,本技术还在电机定子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机冷却结构及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电机定子(2),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电机腔体内,所述电机定子(2)将所述电机腔体分隔为前腔体(3)和后腔体(4),所述电机定子(2)或所述箱体(1)上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前腔体(3)与所述后腔体(4)的回液通道(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电机定子(2),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电机腔体内,所述电机定子(2)将所述电机腔体分隔为前腔体(3)和后腔体(4),所述电机定子(2)或所述箱体(1)上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前腔体(3)与所述后腔体(4)的回液通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子(2)包括本体(11)和第一定子伸出端(12),所述第一定子伸出端(12)与所述本体(11)的朝向所述前腔体(3)的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伸出端(12)的壁厚小于所述本体(11)的壁厚,且所述第一定子伸出端(12)的内径沿远离所述本体(11)的方向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的长度为所述本体(11)的外径的1.2至1.5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通道(5)的轴线与所述电机定子(2)的轴线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通道(5)的截面呈圆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的直径为3至8毫米。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通道(5)的截面呈多边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三角形,且所述三角形的顶角朝向远离所述电机定子(2)轴线的方向。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回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瑞兴雷连冬张治平刘建飞周义陈玉辉蒋楠蒋彩云刘增岳汤明镝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