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钢板弹簧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028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钢板弹簧总成,包括水平设置并相互平行的主簧和副簧,所述主簧与所述副簧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排布,所述主簧上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主簧与所述副簧具体通过所述紧固装置紧密固定;所述主簧的前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主簧的后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且所述副簧的前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副簧的后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使用过程中,由于所述主簧和所述副簧均具有前长后短的非对称结构,从而在保证所述钢板弹簧总成的整体长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其结构刚度,并使其缓冲减振能力相应增强,从而使得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得以相应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用钢板弹簧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节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使用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使用需求,而车辆内部的钢板弹簧总成,是减振和承重的主要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目前现有的车辆钢板弹簧总成,通常是对称式结构,即钢板弹簧的前部长度和后 部长度基本相等,该种结构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车辆使用需求,但由于钢板弹簧的刚度较高,使得该种钢板弹簧总成的整体刚度较高,导致车辆乘坐舒适性较差,若降低钢板厚度以使其刚度适当降低,则车辆载重较大的情况下应力相应增大,给钢板弹簧造成结构隐患。因此,如何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钢板弹簧总成,该钢板弹簧总成能够有效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用钢板弹簧总成,包括水平设置并相互平行的主簧和副簧,所述主簧与所述副簧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排布,所述主簧上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主簧与所述副簧具体通过所述紧固装置紧密固定;所述主簧的前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主簧的后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且所述副簧的前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副簧的后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主簧和所述副簧在与所述紧固装置配合处紧密贴合,且所述主簧与所述副簧的间距自所述紧固装置处至所述主簧的端部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主簧与所述副簧在其配合面上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主簧的厚度以及所述副簧的厚度自与所述紧固装置配合处至端部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主簧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副簧相配合的夹紧装置。优选地,所述夹紧装置具体为相互配合的卡箍和铆钉。优选地,所述主簧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设置有与车辆悬挂装置相配合的衬套。优选地,所述主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具有与所述衬套压紧配合的卷耳。优选地,所述副簧的两端部具有防干涉切面。优选地,所述紧固装置具体为相互配合的螺栓和螺母。相对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车用钢板弹簧总成,包括水平设置并相互平行的主簧和副簧,所述主簧与所述副簧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排布,所述主簧上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主簧与所述副簧具体通过所述紧固装置紧密固定;所述主簧的前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主簧的后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且所述副簧的前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副簧的后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使用过程中,由于所述主簧和所述副簧均具有前长后短的非对称结构,从而在保证所述钢板弹簧总成的整体长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其结构刚度,并使其缓冲减振能力相应增强,从而使得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得以相应提高。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主簧和所述副簧在与所述紧固装置配合处紧密贴合,且所述主簧与所述副簧的间距自所述紧固装置处至所述主簧的端部逐渐增大。通常情况下,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在受力压缩过程中,所述主簧与所述副簧逐渐接触,使得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具有变刚度特性,从而使得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的刚度能够随车辆载荷的增加而增大,进而使得车辆的整体乘坐舒适性得以相应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车用钢板弹簧总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4为图I中副簧的端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车用钢板弹簧总成,该钢板弹簧总成能够有效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I、图2和图3,图I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车用钢板弹簧总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中A-A截面的剖视图。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车用钢板弹簧总成,包括水平设置并相互平行的主簧11和副簧12,主簧11与副簧12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排布,主簧11上设置有紧固装置13,主簧11与副簧12具体通过紧固装置13紧密固定;主簧11的前端与紧固装置13之间的距离大于主簧11的后端与紧固装置13之间的距离,且副簧12的前端与紧固装置13之间的距离大于副簧12的后端与紧固装置13之间的距离。使用过程中,由于主簧11和副簧12均具有前长后短的非对称结构,从而在保证所述钢板弹簧总成的整体长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其结构刚度,并使其缓冲减振能力相应增强,从而使得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得以相应提高。应当明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副簧12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一个,还可以为两个,以满足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使用需要。进一步地,主簧11和副簧12在与紧固装置13配合处紧密贴合,且主簧11与副簧12的间距自紧固装置13处至主簧11的端部逐渐增大。通常情况下,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在受力压缩过程中,主簧11与副簧12逐渐接触,使得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具有变刚度特性,从而使得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的刚度能够随车辆载荷的增加而增大,进而使得车辆的整体乘坐舒适性得以相应提高。在具体装配过程中,还可以使主簧11与副簧12在其配合面上紧密贴合,以使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具有等刚度特性,从而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的使用需要。另一方面,主簧11的厚度以及副簧12的厚度自与紧固装置13配合处至端部逐渐减小。具有该种结构的主簧11和副簧12,其应力自与紧固装置13的配合处至端部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的整体结构强度趋于合理,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具体地,主簧11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与副簧12相配合的夹紧装置14。该夹·紧装置能够保证工作过程中主簧11和副簧12间对应部位的相对位置固定,避免主簧11与副簧12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错位,从而使得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的整体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更具体地,夹紧装置14具体为相互配合的卡箍和铆钉。应当指出,该夹紧装置14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卡箍和铆钉,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的使用需要均可。此外,主簧11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设置有与车辆悬挂装置相配合的衬套15。该衬套15能够进一步提高主簧11的端部与车辆悬挂装置间的缓冲减振效果,从而使得车辆的整体乘坐舒适性更好。进一步地,主簧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具有与衬套15压紧配合的卷耳16.该卷耳16能够有效提高主簧11与衬套15间的装配可靠性和结构强度,从而使得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得以进一步提高。请参考图4,图4为图I中副簧的端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副簧12的两端部具有防干涉切面17。该防干涉切面17能够有效防止副簧12与车架总成及其悬挂装置间发生结构性干涉,从而使得所述车用钢板弹簧总成与车架总成等相关组件间的结构适配性相应提高。另外,紧固装置13具体为相互配合的螺栓和螺母。该种螺纹配合的紧固方式操作过程简便易行,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钢板弹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并相互平行的主簧和副簧,所述主簧与所述副簧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排布,所述主簧上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主簧与所述副簧具体通过所述紧固装置紧密固定;所述主簧的前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主簧的后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且所述副簧的前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副簧的后端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健陈勇马昭韦理颢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