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位姿调整器,包括整体支撑架和固接于所述整体支撑架上的气爪机构;所述气爪机构包括气爪、与气爪一端连接的从动轮支架以及与气爪另一端连接的主动轮支架;从动调整轮套在所述从动轮支架上,所述主动轮支架与动力电机固接,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三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同带轮相连接,第一主动调整轮套在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上,第二主动调整轮套在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上,所述第一主动调整轮、所述第二主动调整轮与所述从动调整轮三者均匀设置于产品支架外部;相机固接于所述整体支撑架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位姿调整器结构简单合理,工作效率高,广泛应用于圆柱状瓶盖的位姿调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是指一种位姿调整器。
技术介绍
对旋转间歇盘上工件的处理,传统的调整方式多使用吸盘,以及其他接触式旋转方法,旋转过程中可能会遮蔽产品上的检测面,造成调整精度低,工件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位姿调整器,该位姿调整器结构简单合理,工作效率高,广泛应用于圆柱状瓶盖的位姿调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位姿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支撑架和固接于所述整体支撑架上的气爪机构;所述气爪机构包括气爪、与所述气爪一端连接的从动轮支架以及与所述气爪另一端连接的主动轮支架;从动调整轮套在所述从动轮支架上,所述主动轮支架与动力电机固接,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三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相连接,第一主动调整轮套在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上,第二主动调整轮套在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上,所述第一主动调整轮、所述第二主动调整轮与所述从动调整轮三者均匀设置于产品支架外部;相机设置于所述整体支撑架上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和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之间还设置有第四同步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轮、所述第三同步带轮和所述第四同步带轮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气爪下部安装有一感应所述产品支架到位的到位检测传感器;所述相机位于所述产品支架正上方,所述相机可垂直上下移动;所述整体支撑架一侧设置有一光源,所述光源水平倾角为120° —150° ;所述气爪固接有缓冲气爪张开时冲力的第一缓冲器和缓冲气爪闭合时冲力的第二缓冲器;所述动力电机为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所述产品支架顶端为圆形。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视觉对工件表面特征进行识别,同时通过驱动电机对工件进行高精度的调整,工作效率高。一方面,从测量的角度来说,机器视觉系统能够达到人眼无法达到的分辨精度,能提供很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另一方面,驱动电机能够通过该结构,配合相机实现较高调整精度,同时具有更快的调整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一种位姿调整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一种位姿调整器一个实施例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一种位姿调整器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整体支撑架I ;相机11 ;光源12 ;气爪机构2 ;气爪21 ;从动轮支架22 ;主动轮支架23 ;动力电机24 ;第一同步带轮25 ;从动调整轮26 ;第一主动调整轮27 ;第二同步带轮28 ;第三同步带轮29 ;第二主动调整轮210 ;第一缓冲器211 ;第二缓冲器212 ;到位检测传感器213 ;产品支架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图I-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一种位姿调整器,包括整体支撑架I和固接于所述整体支撑架I上的气爪机构2 ;所述气爪机构2包括气爪21、与所述气爪21 —端连接的从动轮支架22以及与所述气爪21另一端连接的主动轮支架23 ;从动调整轮26套在所述从动轮支架22上,所述主动轮支架23与动力电机24固接,第一同步带轮25与所述动力电机24的输出轴相连,第二同步带轮28和第三同步带轮29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25相连接,第一主动调整轮27套在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8上,第二主动调整轮210套在所述第三同步带轮29上,所述第一主动调整轮27、所述第二主动调整轮210与所述从动调整轮26三者均匀设置于产品支架3外部;相机11设置于所述整体支撑架I上部。所述位姿调整器的工作原理是不工作时,气爪21处于张开状态,当工件运行至指定位置后,到位检测传感器213感应到产品支架3到位后,所述气爪21会闭合,第一主动调整轮27、第二主动调整轮210以及从动调整轮26会夹紧工件。与此同时,相机11传回的图像通过视觉处理,得出需要转动的角度,然后动力电机24带动同步带,进而带动所述第一主动调整轮27和所述第二主动调整轮210主动运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调整轮26运动,使得工件调整到指定位置。工作完成后,所述气爪21张开,避免盘在旋转过程中,产品支柱与所述气爪21上安装的支架碰撞。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8和所述第三同步带轮29之间还设置有第四同步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轮28、所述第三同步带轮29和所述第四同步带轮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25连接。所述第四同步带轮用来调节第一主动调整轮27和第二主动调整轮210的位置,使其更精确的调整产品支架3到指定位置。所述第一主动调整轮27、所述第二主动调整轮210和所述从动调整轮26三者均匀设置于产品支架3外部,使产品的位姿能够调整的更精确。所述气爪21下部安装有一感应产品支架到位的到位检测传感器213 ;所述相机11位于所述产品支架3正上方,所述相机11可垂直上下移动;所述光源12水平倾角为120° —150° ;所述相机11可以实时拍照,很好的定位产品位置,从而避免遮蔽产品上的检测面,提高工件的处理速度。所述光源12可以适时补充相机的光源,从而使位姿调整器的应用范围加大,不管在室内还是室外,位姿调整器均可正常使用。所述气爪21连接有缓冲气爪21张开时冲力的第一缓冲器211和缓冲气爪21闭合时冲力的第二缓冲器212,所述位姿调整器在工作时,气爪21闭合气爪21两端的冲力比较大,容易损坏工件,使用所述第二缓冲器212用来缓冲冲力,从而保护工件免受损坏;工作完毕后,气爪21张开时也有很大的冲力,容易损坏从动轮支架22和主动轮支架23,安装所述第一缓冲器211保护所述气爪机构2。所述动力电机24为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所述产品支架3顶端为圆形,本技术优选伺服电机,本技术处理的对象是任意大小的圆柱状瓶盖。本机构使用视觉对工件表面特征进行识别,同时通过伺服电机对工件进行高精度的调整。从测量的角度来说,机器视觉系统能够达到人眼无法达到的分辨精度,能提供很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同时,伺服电机能够通过该结构,配合相机实现较高调整精度,同时具有更快的调整速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位姿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支撑架和固接于所述整体支撑架上的气爪机构;所述气爪机构包括气爪、与所述气爪一端连接的从动轮支架以及与所述气爪另一端连接的主动轮支架;从动调整轮套在所述从动轮支架上,所述主动轮支架与动力电机固接,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三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相连接,第一主动调整轮套在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位姿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支撑架和固接于所述整体支撑架上的气爪机构;所述气爪机构包括气爪、与所述气爪一端连接的从动轮支架以及与所述气爪另一端连接的主动轮支架;从动调整轮套在所述从动轮支架上,所述主动轮支架与动力电机固接,第一同步带轮与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三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相连接,第一主动调整轮套在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上,第二主动调整轮套在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上,所述第一主动调整轮、所述第二主动调整轮与所述从动调整轮三者均匀设置于产品支架外部;相机设置于所述整体支撑架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春华,江君,杜浩藩,刘冠峰,石金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李群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