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太生专利>正文

内镶贴片式灌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8019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镶贴片式灌水器,由进水口、迷宫式流道、出水槽和板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板体的上面板的中部设有出水槽,在出水槽两侧的板体上面板上分别设有迷宫式流道,迷宫式流道的内端部与出水槽相连通,迷宫式流道的外端部设有进水口,两个迷宫式流道的进水口分别位于板体的两侧边沿处。该内镶贴片式灌水器,由于进水口在板体的两侧,可采用挤出法生产,以解决因注塑法而产生的模具结构设计复杂、材料浪费及生产工艺复杂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灌灌水器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内镶贴片式灌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生产滴灌带所需的贴片,全部采用注塑机注射成型,这种灌水器由板体、迷宫式流道、进水口,出水口构成,板体上设有迷宫式流道,迷宫式流道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其不足之处在于模具结构设计复杂,进水口易产生飞边而造成流量不均,在注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下脚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节约材料,侧进水口的一种 内镶贴片式灌水器。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内镶贴片式灌水器,由进水口、迷宫式流道、出水槽和板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板体的上面板的中部设有出水槽,在出水槽两侧的板体上面板上分别设有迷宫式流道,迷宫式流道的内端部与出水槽相连通,迷宫式流道的外端部设有进水口,两个迷宫式流道的进水口分别位于板体的两侧边沿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灌水器的进水口在板体的两侧,可采用挤出法生产,以解决因注塑法而产生的模具结构设计复杂、材料浪费及生产工艺复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中1、进水口 ;2、迷宫式流道;3、出水槽;4、板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I制作本技术。该内镶贴片式灌水器,由进水口 I、迷宫式流道2、出水槽3和板体4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板体4的上面板的中部设有出水槽3,在出水槽3两侧的板体4上面板上分别设有迷宫式流道2,迷宫式流道2的内端部与出水槽3相连通,迷宫式流道2的外端部设有进水口 I,两个迷宫式流道2的进水口 I分别位于板体4的两侧边沿处。这样,水分别从板体4的两侧的进水口 I进入迷宫式流道2内,最后流到一个出水槽3内集中流出。在生产本技术时,由挤出机挤出塑料条,进入依据本技术制作的模具,经压制、冷却、输送后,既可用于内镶贴片式滴灌带的生产。权利要求1.内镶贴片式灌水器,由进水口(I)、迷宫式流道(2)、出水槽(3)和板体(4)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板体(4)的上面板的中部设有出水槽(3),在出水槽(3)两侧的板体(4)上面板上分别设有迷宫式流道(2 ),迷宫式流道(2 )的内端部与出水槽(3 )相连通,迷宫式流道(2 )的外端部设有进水口(1),两个迷宫式流道(2)的进水口(I)分别位于板体(4)的两侧边沿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内镶贴片式灌水器,由进水口、迷宫式流道、出水槽和板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板体的上面板的中部设有出水槽,在出水槽两侧的板体上面板上分别设有迷宫式流道,迷宫式流道的内端部与出水槽相连通,迷宫式流道的外端部设有进水口,两个迷宫式流道的进水口分别位于板体的两侧边沿处。该内镶贴片式灌水器,由于进水口在板体的两侧,可采用挤出法生产,以解决因注塑法而产生的模具结构设计复杂、材料浪费及生产工艺复杂的问题。文档编号B05B1/30GK202683360SQ20122026974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徐太生 申请人:徐太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镶贴片式灌水器,由进水口(1)、迷宫式流道(2)、出水槽(3)和板体(4)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板体(4)的上面板的中部设有出水槽(3),在出水槽(3)两侧的板体(4)上面板上分别设有迷宫式流道(2),迷宫式流道(2)的内端部与出水槽(3)相连通,迷宫式流道(2)的外端部设有进水口(1),两个迷宫式流道(2)的进水口(1)分别位于板体(4)的两侧边沿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太生
申请(专利权)人:徐太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