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打开式插线贴片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4194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打开式插线贴片连接器,具有基座;在基座的底部形成焊接面;在基座的前方形成导线插入口;在基座的后方两侧边相对弯折形成供导线插入并夹紧实现电连接的弹性夹,弹性夹的顶沿形成向上张开的喇叭口;在基座的后方顶边先弯折形成用于向下压住导线避免跑位的弧形限位部,再继续向上弯折形成弹性按钮,弹性按钮位于喇叭口之上,通过按压弹性按钮配合喇叭口使弹性夹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固定,保证了导线的电连接,方便导线插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指一种可打开式插线贴片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供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都结构复杂,而且,导线插入后大多难以拔出,通常需要借助工具或辅助结构帮助,才能将导线拔出,操作麻烦,也进一步造成结构复杂。因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研发出一种可打开式插线贴片连接器,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打开式插线贴片连接器,使其结构简单,方便导线插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可打开式插线贴片连接器,具有基座;在基座的底部形成焊接面;在基座的前方形成导线插入口;在基座的后方两侧边相对弯折形成供导线插入并夹紧实现电连接的弹性夹,弹性夹的顶沿形成向上张开的喇叭口;在基座的后方顶边先弯折形成用于向下压住导线避免跑位的弧形限位部,再继续向上弯折形成弹性按钮,弹性按钮位于喇叭口之上,通过按压弹性按钮配合喇叭口使弹性夹打开。所述弧形限位部上沿基座的前后方向开设剖槽,使弧形限位部具有两个压点。所述基座的后方底部还向内弯折形成用于向上压住导线实现电连接的下弹片。所述弹性按钮上形成供小起子下压的凹坑。所述弹性按钮的后端再向下回转弯折形成按压头,按压头的下端正对喇叭口向下拱起形成触点。所述基座呈方筒形。所述基座的后方底边延伸形成焊接加强面。所述基座的焊接加强面呈环形,位于下弹片的周围。所述基座前方的导线插入口上形成导角面。所述基座由片材一体冲压弯折而成,且片材的两边弯折至底部,片材的两边形成相互扣合的卡槽和凸卡。所述基座上配备了塑胶外壳,基座的侧面形成凸卡,塑胶外壳罩在基座的顶部和侧面,借助凸卡紧卡在塑胶外壳的内壁上使塑胶外壳固定在基座上,基座底部的焊接面暴露在塑胶外壳的下方,基座后方的弹性按钮暴露在塑胶外壳的后方。所述基座前方的导线插入口上形成向外弯折的导角面,塑胶外壳前方形成倾斜面,借助基座向外弯折的导角面勾在塑胶外壳的倾斜面上,进一步使塑胶外壳固定在基座上。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基座方便安装固定,结构简单。本技术由弹性夹夹紧插入基座的导线,并配合弧形限位部向下压住导线避免跑位,保证了导线的电连接,而当按压弹性按钮时,配合喇叭口可使弹性夹打开,方便导线反复插入和拔出,方便导线的拆卸。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不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不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3的A-A向);图7是本技术的安装不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安装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配备塑胶外壳的示意图。标号说明连接器100,基座10,凸卡11,焊接面20,焊接加强面21,导线插入口 30,导角面31,弹性夹40,喇叭口 41,弹性按钮50,凹坑51,按压头52,触点53,卡槽61,凸卡62,弧形限位部70,剖槽71,下弹片80,塑胶外壳90,倾斜面91;导线200;电路板30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9所示,是本技术揭示的可打开式插线贴片连接器100,具有基座10,此实施例基座10呈方筒形。在基座10的底部形成焊接面20。为了使安装更牢固,基座10的后方底边延伸形成焊接加强面21。在基座10的前方形成导线插入口30。为了方便导线200插入,基座10前方的导线插入口 30上形成导角面31。在基座10的后方两侧边相对弯折形成弹性夹40,弹性夹40用于供导线200插入并夹紧住导线200,从而实现电连接,弹性夹40的顶沿形成向上张开的喇叭口 41。在基座10的后方顶边先弯折形成弧形限位部70,弧形限位部70用于向下压住导线200,避免导线200跑位。此实施例在弧形限位部70上沿基座10的前后方向开设剖槽71,使弧形限位部70具有两个压点,由这两个压点可以更好地限制导线200避免跑位。基座10的后方顶边再继续向上弯折形成弹性按钮50,弹性按钮50位于喇叭口 41之上,通过按压弹性按钮50与喇叭口 41配合可使弹性夹40打开。为了方便按压,弹性按钮50上形成供小起子下压的凹坑51,弹性按钮50的后端再向下回转弯折形成按压头52,按压头52下端还可以进一步正对喇叭口 41向下拱起形成触点53,由此触点53按压喇叭口 41,可以更加轻松地将弹性夹40撑开。本实施例进一步在基座10的后方底部还向内弯折形成下弹片80,下弹片80用于向上压住导线200,起辅助接触的作用,等于多增加一个与导线200电接触的点,使电连接更可靠。此实施例基座10的焊接加强面20呈环形,位于下弹片80的周围,这样充分利用了材料,结构更紧凑,成本更低。本技术基座10可以由片材一体冲压弯折而成,使结构更为简单,材料更省,成本更低,片材的两边弯折至底部,片材的两边形成相互扣合的卡槽61和凸卡62,借助卡槽61和凸卡62的扣合,使片材弯折定位。本技术安装时,采用SMT吸嘴吸住基座10的顶部,将基座10底部的焊接面20和焊接加强面21焊接在电路板300(LED光源板或PCB板)上,即完成安装固定。使用时,将驱动电源的导线200由基座10的导线插入口 30插入,至弹性夹40时由弹性夹40夹紧,同时,配合弧形限位部70向下压住导线200避免跑位,配合下弹片80向上压住导线200起辅助接触的作用,实现牢固、可靠的电连接。拆卸时,用小起子按压弹性按钮50,使按压头52下端的触点53陷入喇叭口 41,继续向下压时弹性夹40撑开,解除对导线200的夹紧作用,即可将导线200轻松地拔出。另外,本技术还可以在基座10上配备了塑胶外壳90,基座10的侧面形成凸卡11,塑胶外壳90罩在基座10的顶部和侧面,借助凸卡11紧卡在塑胶外壳90的内壁上使塑胶外壳90固定在基座10上,基座10底部的焊接面20暴露在塑胶外壳90的下方,基座10后方的弹性按钮50暴露在塑胶外壳90的后方。为了更好地固定塑胶外壳90,此实施例将基座10前方的导线插入口 30上的导角面31设计呈向外弯折,塑胶外壳90前方形成倾斜面91,借助基座10向外弯折的导角面31勾在塑胶外壳90的倾斜面91上,进一步使塑胶外壳90固定在基座10上。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可打开式插线贴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基座;在基座的底部形成焊接面;在基座的前方形成导线插入口;在基座的后方两侧边相对弯折形成供导线插入并夹紧实现电连接的弹性夹,弹性夹的顶沿形成向上张开的喇叭口;在基座的后方顶边先弯折形成用于向下压住导线避免跑位的弧形限位部,再继续向上弯折形成弹性按钮,弹性按钮位于喇叭口之上,通过按压弹性按钮配合喇叭口使弹性夹打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打开式插线贴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限位部上沿基座的前后方向开设剖槽,使弧形限位部具有两个压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打开式插线贴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后方底部还向内弯折形成用于向上压住导线实现电连接的下弹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打开式插线贴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按钮上形成供小起子下压的凹坑。5.如权利要求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打开式插线贴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基座;在基座的底部形成焊接面;在基座的前方形成导线插入口;在基座的后方两侧边相对弯折形成供导线插入并夹紧实现电连接的弹性夹,弹性夹的顶沿形成向上张开的喇叭口;在基座的后方顶边先弯折形成用于向下压住导线避免跑位的弧形限位部,再继续向上弯折形成弹性按钮,弹性按钮位于喇叭口之上,通过按压弹性按钮配合喇叭口使弹性夹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广泓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