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玉琼专利>正文

具高稳定性的微雾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991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高稳定性的微雾喷嘴,其包含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入水孔及一出水孔,以及具有一通道连接该入水孔及出水孔;一转子组配在该通道内,其具有一第一区段、一第二区段及一第三区段,其中该第二区段位在第一区段及第三区段之间,且该第二区段的外径大于第一区段外径及第三区段外径;一引导构造是形成在该转子的第二区段表面,其具有一螺旋部及一流道部,其中该流道部位在螺旋部的节距,以及该螺旋部的外侧缘紧邻该通道的壁面。如此转子被安装在通道内不致产生明显的侧向位移及偏斜状态,水或液体均可均匀的流经位在转子周边的流道部,故可使得喷雾状态稳定且均匀。(*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高稳定性的微雾喷嘴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液体产生微雾化的
,特别是具有高稳定性的微雾喷嘴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微雾喷嘴的组成包含一个本体,以及一个转子组设在本体内部的通道,其中本体一端具有一入水孔,另一端具有一出水孔。当液体由入水孔进入本体内,并流动通过转子与通道间的间隙,再由出水孔喷出,液体即可形成微雾化。由于液体必需通过转子与通道间的间隙,所以该间隙大约为O. 15mm或更大,如此液体可以顺利的通过间隙。然而,该间隙宽度足以让转子在通道内产生偏斜状态或侧向位移,因此当液体通过间隙时,转子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进而会造成喷雾效果不稳定;甚至于,转子可能被推动而贴在通道的壁面,导致液体偏向一侧,无法均匀的通过转子的周边,如此一来,最终由出水孔喷出的液体会无法产生均匀的雾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高稳定性的微雾喷嘴。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高稳定性的微雾喷嘴,其包含一本体,其具有一入水孔及一出水孔,以及具有一通道连接该入水孔及出水孔;一转子组配在该通道内,其具有一第一区段、一第二区段及一第三区段,其中该第二区段位在该第一区段及该第三区段之间,且该第二区段的外径大于第一区段外径及第三区段外径;一引导构造是形成在该转子的第二区段表面,其具有一螺旋部及一流道部,其中该流道部位在该螺旋部的节距,以及该螺旋部的外侧缘紧邻该通道的壁面。本技术具有能够让转子不致产生明显的侧向位移及偏斜状态,且液体能够均匀的流经位在转子周边的流道部,藉此使喷嘴喷出稳定而均匀的雾化液体。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本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转子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转子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转子又一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转子再一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转子结构与信道壁面的示意图一。图10为本技术的转子结构与信道壁面的示意图二。图11为本技术的腔室结构示意图一。图12为本技术的腔室结构示意图二。图1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另一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本体(IOa)第一部件 (IOb)第二部件(He)锁接孔 (IOd)内螺纹构造(IOe)锁接段(IOf)外螺纹构造(IOg)锁接段 (IOh)外螺纹构造(IOi)锁接孔(IOj)内螺纹构造(12)入水孔(14)出水孔(20)转子(22)第一区段(24)第二区段 (26)第三区段 (26a)挡部(26b)延伸段(28)沟槽(30)止漏组件(32)弹簧(34)塞子(40)通道(42)第一子通道 (42a)窄通道(42b)宽通道(42c)靠置构造 (44)第二子通道 (46)腔室(46a)倾斜面构造(46b)弧形面构造(48)间距(50)引导构造 (52)螺旋部(52a)第一斜面(52b)第二斜面 (52c)连接面(54)流道部(56)节距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中微雾喷嘴具有一本体(10),且本体(10)的一端具有一入水孔(12),而本体(10)的另一端具有一出水孔(14)。所述的本体(10)可以是单件式、二件式或三件式的形态;图中所示形式虽为二件式的形式,但并非以上为限。请参阅图2,本体(10)是由一第一部件(IOa)结合一第二部件(10b)。该入水孔(12)位在该第一部件(IOa)的端部,该出水孔(14)位在该第二部件(IOb)的端部。微雾喷嘴的组件还包含有一转子(20)及一止漏组件(30)。该转子(20)与该止漏组件(30)组配在第一部件(IOa)与第二部件(IOb)所组成之本体(10)内。转子(20)是具有一第一区段(22)、第二区段(24)及第三区段(26),其中第二区段(24)的外径大于第一区段(22)的外径,及第三区段(26)的外径。此外,二个沟槽(28)形成在该第一区段(22)的端面且延伸至侧边。止漏组件(30)由一弹簧(32)及一塞子(34)组合而成。该止漏组件(30)以弹簧(32)结合该转子(20)的第三区段(26)。请参阅图3,本体(10)的内部轴向是具有一通道(40)。更进一步而言,第一部件(IOa)的内部轴向具有一第一子通道(42)且连接该入水孔(12);该第二部件(IOb)的内部轴向具有一第二子通道(44)及一腔室(46),其中该第二子通道(44)连接该第一子通道(42)以形成该通道(40),且该第二子通道(44)连接该腔室(46),再藉由该腔室(46)连接该出水孔(14)。第一子通道(42)更包含一窄通道(42a)连接一宽通道(42b),其中该窄通道(42a) 一端连接该入水孔(12),另一端连接该宽通道(42b);—靠置构造(42c)形成在该窄通道(42a)与宽通道(42b)的相交位置。请参阅图4,该转子(20)与该止漏组件(30)的组合是容置在本体(10)内部的通道(40),其中转子(20)的第一区段(22)对应出水孔(14),塞子(34)对应入水孔(12)。又塞子(34)是能搭配该弹簧(32)的作用力而靠合该靠置构造(42c)。请参阅图5,一引导构造(50)形成在该转子(20)的第二区段(24)的表面。其具有一螺旋部(52)及一流道部(54),其中该流道部(54)位在该螺旋部(52)的节距(56)内。关于转子(20),除了图5所示的构造外,还有以下所揭露的构造。 请参阅图6,转子(20)的表面具有引导构造(50),第三区段(26)则形成截头锥状构造。请参阅图7,转子(20)的表面具有引导构造(50),第三区段(26)的端部形成一挡部(26a),该挡部(26a)可用以靠抵该止漏组件(30)。请参阅图8,转子(20)的表面具有引导构造(50),第三区段(26)的端部形成一挡部(26a),且一延伸段(26b)凸出该挡部(26a);如此该延伸段(26b)可用穿置在该止漏组件(30)之弹簧(28)内。请再参阅图4,引导构造(50)的该螺旋部(52)的外侧缘紧邻该通道(40)的壁面。请参阅图9,该螺旋部(52)的外侧缘具有一第一斜面(52a)及一第二斜面(52b),且该第一斜面(52a)与该第二斜面(52b)互相连接。请参阅图10,该螺旋部(52)的外侧缘具有一第一斜面(52a)、一第二斜面(52b)及一连接面(52c),该连接面(52c)用以连接该第一斜面(52a)与该第二斜面(52b)。无论是图9还是图10所揭示的构造,该螺旋部(52)的外侧缘与通道(40)的壁面之间距(48)均极小。以上的说明可知转子(20)可被安装在通道(40)内,且不致产生明显的侧向位移及偏斜状态。请参阅图11,腔室(46)的内壁面可被制成倾斜面构造(46a)。请参阅图12,腔室(46)的内壁面可被制成弧形面构造(46b)。请参阅图13及图14,水或液体流入本体(10)的窄通道(42a)可推动止漏组件(30)使塞子(34)离开靠置构造(42c)。接着水或液体会循着引导构造(50)的流道部(54)行进而到达腔室(46),最后由出水孔(14)喷出。产生喷雾的过程中,由于转子(20)不产生明显的偏斜状态及侧向位移,加上水或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高稳定性的微雾喷嘴,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本体,是具有一入水孔及一出水孔,以及具有一通道连接该入水孔及出水孔;一转子,是组配在该通道内;一引导构造,是形成在该转子的第二区段表面,其具有一螺旋部及一流道部,其中该流道部位在该螺旋部的节距,以及该螺旋部的外侧缘紧邻该通道的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琼
申请(专利权)人:黄玉琼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