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歇式高速进料装置,属于产品高速生产线物流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适用于其它类似上料方式。在冲床冲压节拍很高的情况下,产品进料装置采用与冲床滑块联动的方式来实现产品进料时刻与工作设备运动时刻的严格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通过间歇式齿轮传动机构驱动凸轮传动机构,再由凸轮传动机构驱动连杆增程传动机构,最后由连接连杆增程传动机构带动产品盛放架及导向副来实现高速进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在工作设备高速运行多次内进料一次,进料在工作设备运行一次的时间内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间歇式高速进料装置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产品高速生产线物流领域,具体涉及生产线物流过程中的一种间歇式高速上料装置。适用于其它类似上料方式。
技术介绍
在冲床高速冲压生产环境中,因为工艺的需求,需要采用冲床对产品进行高速连续冲压。冲床采用单件产品连续加工的方式,而进料采用多产品进料的方式,因此需要在冲床冲压多次后进料一次。即进料产品数量为N,则在冲床冲压N次内进料一次,进料在冲床冲压一次的时间内完成。在冲床冲压运行节拍很高的情况下,产品进料装置必须采用与冲 床冲压运动机械联动的方式来实现产品进料时刻与冲床冲压运动时刻的严格匹配。综上所述,就需要一种间歇式高速进料装置来满足这种“N :1”间歇式高速进料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满足这种“N :1”间歇式高速进料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间歇式高速进料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间歇式齿轮传动机构、凸轮传动机构、连杆增程传动机构、产品盛放架及导向副;间歇式不完全齿轮传动机构包含主动齿轮、被动大齿轮、不完全齿轮、被动小齿轮、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齿轮箱;凸轮传动机构包含凸轮、凸轮随动轮、运动架、运动架导向副;连杆增程传动机构包含一端固定式连杆、非固定式连杆、滚动轮、调节连杆、连杆机架;主动齿轮与被动大齿轮啮合,不完全齿轮与被动小齿轮啮合,被动大齿轮与不完全齿轮采用键连接安装于第一转动轴上,被动小齿轮与凸轮采用键连接安装于第二转动轴上,运动架安装在运动架导向副上,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运动架导向副、连杆机架均安装在齿轮箱上,一端固定式连杆、非固定式连杆两端均装配有滚动轮,滚动轮分别放置于运动架和连杆机架的矩形槽内,一端固定式连杆左端固定、右端与非固定式连杆的左端连接,非固定式连杆右端与调节连杆左端连接,调节连杆右端与产品盛放架左端连接,产品盛放架右端与导向副连接。所述的主动齿轮转速与冲床滑块驱动曲轴转速之间的传动比为I :1。所述的进料装置齿轮的模数相同,主动齿轮带动被动大齿轮和不完全齿轮转动,不完全齿轮在无齿部分的圆弧面与被动小齿轮的圆弧面配合,被动小齿轮不转动;不完全齿轮在有齿部分与被动小齿轮啮合时,驱动被动小齿轮转动360度,被动小齿轮带动凸轮转动,凸轮通过凸轮随动轮推动运动架运动,运动架带动一端固定式连杆和非固定式连杆转动,非固定式连杆拉动调节连杆,调节连杆带动产品盛放架及导向副运动,由此实现间歇式高速进料一次。所述的主动齿轮与被动小齿轮齿数相同,不完全齿轮齿数与被动小齿轮齿数相同,被动大齿轮与不完全齿轮节圆直径相同,当产品进料数为N时被动大齿轮与主动齿轮齿数比为N:l。当产品进料数为3时被动大齿轮与主动齿轮齿数比为3 :1,当产品进料数为4时被动大齿轮与主动齿轮齿数比为4 :1,以此类推。改变一端固定式连杆与非固定式连杆长度时,可改变凸轮升程与产品进料行程的比值。本专利技术属于产品高速生产线物流领域,能实现生产线物流过程中的一种间歇式高速上料,即进料产品数量为N,则在冲床冲压N次内进料一次,进料在冲床冲压一次的时间内完成。也可适用于其它类似上料方式。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间歇式高速进料装置的产品未进料状态原理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间歇式高速进料装置的产品进料状态原理结构示意 图3是图I的左视图; 图4是图I的局部俯视 图5是不完全齿轮3与被动小齿轮4啮合运动关系原理示意 图6是不完全齿轮3与被动小齿轮4啮合运动关系原理示意 图7是不完全齿轮3与被动小齿轮4啮合运动关系原理示意 图8是不完全齿轮3与被动小齿轮4啮合运动关系原理示意 图中,I.主动齿轮 2.被动大齿轮 3.不完全齿轮 4.被动小齿轮5.第一转动轴 6.第二转动轴 7.凸轮 8.凸轮随动轮 9.运动架,10.运动架导向副 11. 一端固定式连杆 12.非固定式连杆 13.滚动轮14.调节连杆 15.产品盛放架 16.导向副 17.齿轮箱 18.连杆机架19.下台面 20.冲床滑块 21.产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图I是本专利技术间歇式高速进料装置的产品未进料状态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间歇式高速进料装置的产品进料状态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的左视图,图4是图I的局部俯视图,图5是不完全齿轮3与被动小齿轮4啮合运动关系原理示意图,此示意图为不完全齿轮3由带动被动小齿轮4转动的状态进入不完全齿轮3的圆弧面即将与被动小齿轮4的圆弧面配合并止动被动小齿轮4的状态,即被动小齿轮4由转动进入止动的临界点;图6是不完全齿轮3与被动小齿轮4啮合运动关系原理示意图,此示意图为不完全齿轮3带动被动小齿轮4转动的状态;图7是不完全齿轮3与被动小齿轮4啮合运动关系原理示意图,此示意图为不完全齿轮3圆弧面与被动小齿轮4圆弧面配合并止动被动小齿轮4的状态;图8是不完全齿轮3与被动小齿轮4啮合运动关系原理示意图,此示意图为不完全齿轮3的圆弧面与被动小齿轮4的圆弧面配合的放大图。从图I 8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间歇式高速进料装置,包括 间歇式齿轮传动机构、凸轮传动机构、连杆增程传动机构、产品盛放架15及导向副16。间歇式不完全齿轮传动机构包含主动齿轮I、被动大齿轮2、不完全齿轮3、被动小齿轮4、第一转动轴5、第二转动轴6、齿轮箱17 ;凸轮传动机构包含凸轮7、凸轮随动轮8、运动架9、运动架导向副10 ;连杆增程传动机构包含一端固定式连杆11、非固定式连杆12、滚动轮13、调节连杆14、连杆机架18。主动齿轮I与被动大齿轮2啮合,不完全齿轮3与被动小齿轮4啮合,被动大齿轮2与不完全齿轮3采用键连接安装于第一转动轴5上,被动小齿轮4与凸轮7采用键连接安装于第二转动轴6上,运动架9安装在运动架导向副10上,第一转动轴5、第二转动轴6、运动架导向副10、连杆机架18均安装在齿轮箱17上,一端固定式连杆11、非固定式连杆12两端均装配有滚动轮13, —端固定式连杆11左端固定、右端与非固定式连杆12的左端连接并能通过滚动轮13在运动架9的矩形槽内水平移动,非固定式连杆12右端与调节连杆14左端连接并能通过滚动轮13在连杆机架18的矩形槽内水平移动。所述装置通过间歇式齿轮传动机构驱动凸轮传动机构,再由凸轮传动机构驱动连杆增程传动机构,最后由连接连杆增程传动机构带动产品盛放架15及导向副16来实现高速进料。主动齿轮I带动被动大齿轮2和不完全齿轮3转动,不完全齿轮3在无齿部分的圆弧面与被动小齿轮4的圆弧面配合,被动小齿轮4不转动,不完全齿轮3在有齿部分时,驱动被动小齿轮4转动,被动小齿轮4带动凸轮7转动,凸轮7通过凸轮随动轮8推动运动 架9运动,运动架9带动一端固定式连杆11和非固定式连杆12转动,非固定式连杆12拉动调节连杆14,调节连杆14带动产品盛放架15及导向副16运动,由此实现间歇式高速进料。主动齿轮I的转速与冲床滑块20的驱动曲轴之间的传动比为I :1。主动齿轮I与被动小齿轮4齿数相同,不完全齿轮3齿数与被动小齿轮4齿数相同,被动大齿轮2与不完全齿轮3节圆直径相同,当产品21进料数为N时被动大齿轮与主动齿轮齿数比为N :1,举例当产品21进料数为3时被动大齿轮2与主动齿轮I齿数比为3 :1,当产品21进料数为4时被动大齿轮与主动齿轮齿数比为4 :1,以此类推。改变一端固定式连杆11与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间歇式高速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间歇式齿轮传动机构、凸轮传动机构、连杆增程传动机构、产品盛放架(13)及导向副(14);间歇式不完全齿轮传动机构包含主动齿轮(1)、被动大齿轮(2)、不完全齿轮(3)、被动小齿轮(4)、第一转动轴(5)、第二转动轴(6)、齿轮箱(17);凸轮传动机构包含凸轮(7)、凸轮随动轮(8)、运动架(9)、运动架导向副(10);连杆增程传动机构包含一端固定式连杆(11)、非固定式连杆(12)、滚动轮(13)、调节连杆(14)、连杆机架(18);主动齿轮(1)与被动大齿轮(2)啮合,不完全齿轮(3)与被动小齿轮(4)啮合,被动大齿轮(2)与不完全齿轮(3)采用键连接安装于第一转动轴(5)上,被动小齿轮(4)与凸轮(7)采用键连接安装于第二转动轴(6)上,运动架(9)安装在运动架导向副(10)上,第一转动轴(5)、第二转动轴(6)、运动架导向副(10)、连杆机架(18)均安装在齿轮箱(17)上,一端固定式连杆(11)、非固定式连杆(12)两端均装配有滚动轮(13),滚动轮(13)分别放置于运动架(9)和连杆机架(18)的矩形槽内,一端固定式连杆(11)左端固定、右端与非固定式连杆(12)的左端连接,非固定式连杆(12)右端与调节连杆(14)左端连接,调节连杆(14)右端与产品盛放架(15)左端连接,产品盛放架(15)右端与导向副(1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云翔,石义官,刘桂林,彭旭,虞波,张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