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虎专利>正文

一种市中心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794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中心立交桥,包括两条结构相同的主通道和架设于两条主通道交汇处上方的高架通道;所述每条主通道均包括去向车道和来向车道以及设于去向车道和来向车道两侧的人行道;其关键改进在于:所述去向车道包括去向直行车道和去向转向车道;所述来向车道包括来向直行车道和来向汇入车道;所述两条主通道的直行车道通过设于高架通道下方的设置成两层的隧道连通;所述去向转向车道通过第一坡道与高架通道上方连接;其优点在于:通过更改高架通道上方防护栏杆设置,实现车辆合理分流,取消原有右转车道,能够有效节约占地面积,所有四个方向的车道之间无交叉,指向明确,能够确保行驶安全,降低施工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了一种立体交通设计方案,特别涉及了一种市中心立交桥
技术介绍
现在人们常见的立交桥的平面线型方案多样,如黑龙江科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施工》一书中所介绍的互通式立交桥有苜蓿叶式、环形、菱形等多种形式,这些常见的立交桥大都存在桥面层数多,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工程量大的缺陷,而且立交桥中调头车辆的行驶路线是沿内匝道连续绕行,相邻内匝道在绕行的过程中与正线产生交织点,影响行车安全和通行能力,达不到完全立交的标准。又如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公路设计工程师手册》一书中介绍的目前常见的几种定向型互通立交桥,如双层定向立交桥、三层定向立交桥、四层定向立交桥,从这些桥型的技术特征中可以看出现有的定向 互通式立交桥组织车流克服交叉冲突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桥面层数来解决,其结果是造成桥体过于庞大,桥面层数多,工程造价高,线型复杂,行车方向模糊等不足;本技术专利技术人于2011年4月19日申请的技术专利“一种市中心立交桥”公开了一种多层立交桥,解决了现有立交桥桥体庞大,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但是由于在原专利中将行车通道分为直行车道、右转车道、左转及调头车道,同时将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均设于地下,施工成本较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市中心立交桥,其布局紧凑,占地少,线型简练,指向明确,易于通行,还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是这样实现的,在原专利基础上取消右转车道,设置转向车道,通过高架通道上部车道分流同时实现左转、右转和调头,从转向车道行驶到高架通道上方的车辆经过防护栏分流以后形成三股,右转车辆直接进入相邻主通道来向汇入车道,左转车辆穿过左转方向的转向匝道进入左转后的直行车道,而调头车辆通过在高架通道上绕行180度以后进入来向汇入车道,通过防护栏杆的设置,省去原有右转车道,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为了便于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还可以将原专利中的直行车道加宽,相同占地面积实现车辆多方向分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中心立交桥,包括两条结构相同的主通道和架设于两条主通道交汇处上方的高架通道;所述每条主通道均包括去向车道和来向车道以及设于去向车道和来向车道两侧的人行道;其关键改进在于所述去向车道包括去向直行车道和去向转向车道;所述来向车道包括来向直行车道和来向汇入车道;所述两条主通道的直行车道通过设于高架通道下方的设置成两层的隧道连通;所述去向转向车道通过第一坡道与高架通道上方连接,所述高架通道上方与每条去向转向车道对应设置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所述高架通道中部借助于四个第二坡道和四个汇入口与对应方向的四条来向直行车道连通;所述设于两条主通道两侧的四条人行道在高架通道下方相互连通。所述高架通道顶面外缘上设置防护带。所述人行道内侧均设置绿化带。所述高架通道为圆盘状对称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将主通道中相同方向的去向直行车道和来向直行车道分别通过地下隧道相连通,将用于连通行驶方向相垂直的两组去向直行车道或者来向直行车道的隧道设置成上下两层,在位于四条主通道交汇处设置圆盘状高架通道,通过更改高架通道上方防护栏杆设置,实现车辆合理分流,取消原有右转车道,能够有效节约占地面积,所有四个方向的车道之间无交叉,指向明确,能够确保行驶安全,降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 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I、去向车道;2、立体快巴乘车站;3、天桥;4、去向直行车道;5、去向转向车道;6、人行道;7、来向汇入车道;8、来向直行车道;9、汇入口 ;10、旋转区;11、高架通道;12、立体快巴换乘站;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的一种市中心立交桥,包括两条结构相同的主通道和架设于两条主通道交汇处上方的高架通道11;所述每条主通道均包括去向车道I和来向车道以及设于去向车道I和来向车道两侧的人行道6 ;其关键改进在于所述去向车道包括去向直行车道4和去向转向车道5 ;所述来向车道包括来向直行车道8和来向汇入车道7 ;所述两条主通道的直行车道通过设于高架通道11下方的设置成两层的隧道连通;所述去向转向车道5通过第一坡道与高架通道11上方连接,所述高架通道11上方与每条去向转向车道5对应设置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所述高架通道11中部借助于四个第二坡道和四个汇入口 9与对应方向的四条来向直行车道8连通;所述设于两条主通道两侧的四条人行道6在高架通道11下方相互连通。所述高架通道11顶面外缘上设置防护带。所述人行道6内侧均设置绿化带。所述高架通道11为圆盘状对称结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四条主通道相互交汇的位置设置圆盘状高架通道,在高架通道上设置四组转向防护栏,每组转向防护栏包括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将转向车道的车流分成三股,分别从不同的汇入口进入直行车道,实现左转、右转和调头,能够很明确地安排车辆的行驶方向;为了使立交桥的结构更加紧凑,四条主通道的去向直行车道和来向直行车道分别通过位于高架通道下方的地下隧道和与其对应的去向直行车道和来向直行车道连通,而地下隧道又设置两层,实现去向车道和来向车道的完全分流,位于下层的地下隧道底部还可以设置排水井,并安装相应设备,确保地下隧道的使用安全和行车安全。随着城市交通立体化的逐步推进,立体巴士(专利号为200920059314. 3)将会成为未来城市立体交通的主流交通工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市中心立交桥可以与将要投入使用的立体巴士相结合,方便城市居民换乘公交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四条主通道的去向直行车道和来向直行车道上分别借助于天桥3设置立体巴士乘车站2,当然,这需要将立体巴士的乘车门和下客门与乘车通道配合设计;在高架通道11中心部位和两侧分别设置立体巴士换乘站12,同在用于连通去向直行车道和来向直行车道的地下隧道上方设置立体巴士的换乘站,方便乘客换乘。为了方便行人的行走,在四条主通道两侧均设置人行道,共计八条人行道,这八条人行道在高架通道下方相互连通,行人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变换行走方向,同时可在高加通道中部设置立体快巴换乘站,便于通行,另外一方面,本技术还可以在旋转区10内设置医疗车或者警车停车位,功能性更强。本技术将主通道中相同方向的去向直行车道和来向直行车道分别通过地下隧道相连通,将用于连通行驶方向相垂直的两组去向直行车道或者来向直行车道的隧道设置成上下两层,在位于四条主通道交汇处设置圆盘状高架通道,通过更改高架通道上方防护栏杆设置,实现车辆合理分流,取消原有右转车道,能够有效节约占地面积,所有四个方·向的车道之间无交叉,指向明确,能够确保行驶安全,降低施工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市中心立交桥,包括两条结构相同的主通道和架设于两条主通道交汇处上方的高架通道(11);所述每条主通道均包括去向车道(I)和来向车道以及设于去向车道(I)和来向车道两侧的人行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向车道包括去向直行车道(4)和去向转向车道(5);所述来向车道包括来向直行车道(8)和来向汇入车道(7);所述两条主通道的直行车道通过设于高架通道(11)下方的设置成两层的隧道连通;所述去向转向车道(5)通过第一坡道与高架通道(11)上方连接, 所述高架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市中心立交桥,包括两条结构相同的主通道和架设于两条主通道交汇处上方的高架通道(11);所述每条主通道均包括去向车道(1)和来向车道以及设于去向车道(1)和来向车道两侧的人行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向车道包括去向直行车道(4)和去向转向车道(5);所述来向车道包括来向直行车道(8)和来向汇入车道(7);所述两条主通道的直行车道通过设于高架通道(11)下方的设置成两层的隧道连通;所述去向转向车道(5)通过第一坡道与高架通道(11)上方连接,所述高架通道(11)上方与每条去向转向车道(5)对应设置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所述高架通道(11)中部借助于四个第二坡道和四个汇入口(9)与对应方向的四条来向直行车道(8)连通;所述设于两条主通道两侧的四条人行道(6)在高架通道(11)下方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虎
申请(专利权)人:张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