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585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在松开调节时出现卡滞现象的问题。本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加强支架两外侧的扁平状压簧,两片压簧外侧面均设有沿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导向结构,其中一片压簧通过上述导向结构滑动连接一能使压簧松开和压紧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压簧、加强支架通过同一根锁紧螺栓穿设连接在支撑座上,另一片压簧通过上述的导向结构滑动连接一能限制锁紧螺栓转动的限位块。本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能使转向管柱调节时更加顺畅、更加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现在公路上的急转弯随处可见,更不乏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因此,能够安全、正确、轻松的响应驾驶员的转向意图是每辆汽车的重要品质。而转向管柱设置在方向盘与转向器之间,起到了关键作用。转向管柱除了在驾驶过程中传递转动意图,同时还能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能够吸收能量,还能安装点火开关、锁支架以及多功能杆等。2000年以前,我国生产的乘用车一般方向盘均未带有方向的调节功能,驾驶员不能根据自己的体型情况对方向盘的位置进行调 节,在长时间的驾驶后容易产生疲劳。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度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目前国内生产的乘用车转向管柱大多已要求带有方向盘的位置调节功能,以减轻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疲劳。中国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0820122310.0)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四方向调节机构,包括上管柱体,该上管柱体上连接有锁紧凸轮,在连接锁紧凸轮的上管柱体对侧设有调节支架组件,在锁紧凸轮的右侧依次设有调节凸轮三、推力滚针轴承,在锁紧凸轮的左侧依次设有调节凸轮二、调节凸轮一,在调节凸轮一的外侧设有调节手柄,调节手柄、调节凸轮一、调节凸轮二、调节支架组件、锁紧凸轮、调节凸轮三及推力滚针轴承依顺序通过销轴穿接,该销轴的左外侧设有调节扳手。该调节机构能使转向管柱上下及前后方向调节定位与锁紧,但是在调节机构松开调节时,由于转向管柱及相关附件较重,所以容易出现卡滞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该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能够使转向管柱调节时更加顺畅、更加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所述转向管柱设置在方向盘和转向器之间,包括固连在转向管柱外圆周面上的支撑座,在转向管柱上套有U形的加强支架,且所述U形的加强支架设置在支撑座的两侧,其特征在于,在加强支架两外侧设置扁平状压簧,所述的两片压簧外侧面均设有沿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导向结构,所述其中一片压簧通过上述导向结构滑动连接一能使压簧松开和压紧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压簧、加强支架通过同一根锁紧螺栓穿设连接在支撑座上,所述另一片压簧通过上述的导向结构滑动连接一能限制锁紧螺栓转动的限位块。两片压簧对称的设置在加强支架两外侧,使受力均匀。导向机构的方向与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一致,实现转向管柱前后移动的导向作用。通过调节机构使压簧松开,转向管柱带着压簧通过导向结构实现前后的移动,方便顺畅。在调节机构调节时,限位块能防止锁紧螺栓的自转。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压簧外侧面上的两条导轨,所述压簧在两条导轨之间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的条形方向与转向管柱的轴向方向一致,上述的锁紧螺栓穿射过该条形通孔。转向管柱带着压簧通过导轨在调节机构以及限位块上的滑动实现导向,同时,条形通孔的条形方向与导轨一致,锁紧螺栓穿射过该条形通孔并能在该条形通孔中滑动,也起到了导向作用。所述压簧均为两片长条形弹性金属片,一端通过螺栓固连在支撑座上。压簧松开时,两片弹性金属片呈V形。压簧固定在支撑座上,与转向管柱一起移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板状锁紧组件一和一能相对锁紧组件一转动并改变两者之间间距的板状锁紧组件二,所述锁紧组件二上设有一能使锁紧组件二转动的调节手柄。通过调节手柄驱使锁紧组件二相对锁紧组件一转动,使两者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使压簧松开和压紧。所述锁紧组件一上设有一中心孔一,上述锁紧螺栓从该中心孔一中穿过,锁紧组件一的一侧面上设有一条形开口槽一,锁紧组件一通过该开口槽一能滑动的连接在上述导·轨上,所述锁紧组件一的另一侧面上环中心孔一周向均布有四个锲形凸体。导轨在开口槽一中滑动,同时,通过开口槽一与导轨之间的连接能防止调节机构调节时锁紧组件一的自转。所述锁紧组件二上设有一中心孔二,上述锁紧螺栓从该中心孔二中穿过,所述锁紧组件二一侧面上环中心孔二周向均布有四个能够抵靠在上述锲形凸体斜面上的凸体,所述凸体与楔形凸体抵靠的面也为斜面。凸体与楔形凸体通过各自的斜面相互抵靠,当凸体的最高点与锲形凸体的最高点抵靠时,调节机构处于锁紧状态,当凸体的最高点与锲形凸体的最低点抵靠时,调节机构处于松开状态。所述的调节手柄上设有一矩形凹槽,所述锁紧组件二的侧面上设有与上述凹槽相匹配的凸块,所述凸块插接在凹槽中。调节手柄通过凹槽套接在凸块上,能够驱动锁紧组件二转动。所述锁紧螺栓的头部径向对称的设有两个缺口,所述限位块上设有一中心孔三,上述的锁紧螺栓从该中心孔三中穿过,所述限位块一侧面上设有一条形开口槽二,限位块通过该开口槽二能滑动的连接在上述导轨上,所述限位块的相对另一侧面上设有两个与上述缺口相匹配的凸起。导轨能够在开口槽二中滑动,起到导向作用。锁紧螺栓头部的缺口与凸起相配合,能够防止调节机构调节时锁紧螺栓的自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具有以下优点I、由于本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上设有导轨,所以转向管柱移动时更加顺畅、更加方便。2、由于压簧上设有条形通孔,所以也能起到导向作用。3、由于限位块上设有与锁紧螺栓头部缺口相匹配的凸起,所以能防止锁紧螺栓的自转,使调节更加顺畅。附图说明图I是本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的结构爆炸图。图2是锁紧组件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锁紧组件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压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调节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转向管柱;2、支撑座;3、加强支架;4、导向结构;41、导轨;42、条形通孔;5、调节机构;51、锁紧组件一 ;511、开口槽一 ;512、锲形凸体;513、中心孔一 ;52、锁紧组件二 ;521、凸块;522、凸体;523、中心孔二 ;53、调节手柄;531、凹槽;6、压簧;7、限位块;71、凸起;72、开口槽二 ;73、中心孔三;8、锁紧螺栓;81、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转向管柱I设置在方向盘和转向器之间,包括固连在转向管柱I外圆周面上的支撑座2,在转向管柱I上套有U形的加强支架3,且U形的加强支架3设置在支撑座2的两侧,转向管柱I及支撑座2能相对加强支架3移动。在加强支架3两外侧设置扁平状压簧6,两片压簧6对称的设置,使受力均匀。两片压簧6外侧面均设有沿转向管柱I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导向结构4,实现转向管柱I前后移动的导向作用,方便顺畅。其中一片压簧6通过上述导向结构4滑动连接一调节机构5,通过该调节机构5能够实现压簧6的松开和压紧。调节机构5、压簧6、加强支架3通过同一根锁紧螺栓8穿设连接在支撑座上2,另一片压簧6通过上述的导向结构4滑动连接一限位块7,在调节机构5调节时通过该限位块7来限制锁紧螺栓8的转动。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导向机构4包括设置在压簧6外侧面上的两条导轨41,转向管柱I带着压簧6通过导轨41在调节机构5以及限位块7上的滑动实现导向。压簧6在两条导轨41之间设有条形通孔42,条形通孔42的条形方向与转向管柱I的轴向方向一致,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限位装置,所述转向管柱(1)设置在方向盘和转向器之间,包括固连在转向管柱(1)外圆周面上的支撑座(2),在转向管柱(1)上套有U形的加强支架(3),且所述U形的加强支架(3)设置在支撑座(2)的两侧,其特征在于,在加强支架(3)两外侧设置扁平状压簧(6),所述的两片压簧(6)外侧面均设有沿转向管柱(1)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导向结构(4),所述其中一片压簧(6)通过上述导向结构(4)滑动连接一能使压簧(6)松开和压紧的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压簧(6)、加强支架(3)通过同一根锁紧螺栓(8)穿设连接在支撑座(2)上,所述另一片压簧(6)通过上述的导向结构(4)滑动连接一能限制锁紧螺栓(8)转动的限位块(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军王晓芸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