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熔融铝的供给方法和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247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器,它能够收存熔融金属并且能通过调节内外的压力差将熔融铝供给外部,所述容器能通过搬运车辆的搭载被运送到使用地点,其特征是,所述容器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耐火部件、在所述容器内的底部附近具有开口、内设有朝向该容器上方的配管安装部的流路,安装在所述配管安装部上、与所述流路连通的第一配管;至少所述流路的内径约为65毫米-85毫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熔融铝的供给方法和供给系统,尤其是用于例如熔融后的铝搬运的熔融金属供给容器。
技术介绍
在使用多个压铸机床进行铝成型的工厂中,大多情况下不仅从工厂内,而且从工厂外面接受铝材料的供给。在这种情况下,要将装有熔融状态的铝的容器从材料供给侧的工厂搬运到成型侧的工厂,将原熔融状态的材料向各压铸机床供给。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了利用压力差从该容器向压铸机床侧进行材料的供给的技术。换句话说,该技术是,对容器内部加压,通过导入容器内的配管将容器内的熔融材料导出到外部。而且作为该容器,可使用例如日本特开平8-20826号公报揭示的装置。但是,在特开平8-20826号公报揭示的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储料器持续暴露在容器内的熔融金属中,所以,需要交换氧化、被腐蚀的储料器的事情屡屡发生。此外,在工厂之间搬运这样的容器的情况下,首先,用煤气燃烧器等对容器内预热,之后,将熔融材料供给容器内,但是,利用特开平8-20826号公报揭示的装置,在预热时容器内的储料器成为障碍,因此,必须将例如储料器和保持该储料器的大盖一起卸下来进行预热,结果,也带来了作业性非常差的问题。此外,在供给这种熔融后的铝的一连串的系统中,由于熔融而变成高温状态的铝与空气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会有铝由周围的空气氧化的问题。这种氧化物也是铝质量产生问题的原因,因此,通常作业者通过浇包的浇口从表面将浇包内的熔融铝舀上来。因此,要求作业性得到改善,而且在上述舀上来的作业中,也有从浇包内对氧化物的除去不充分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器,它能够收存熔融金属并且能通过调节内外的压力差将熔融铝供给外部,所述容器能通过搬运车辆的搭载被运送到使用地点,其特征是,所述容器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耐火部件、在所述容器内的底部附近具有开口、内设有朝向该容器上方的配管安装部的流路,安装在所述配管安装部上、与所述流路连通的第一配管;至少所述流路的内径约为65毫米-85毫米。在本专利技术中,用于使熔融金属流通的流路从容器本体内周的该容器本体底部附近位置向该容器本体外周上部延伸。换句话说,本专利技术与特开平8-20826号公报揭示的装置相比较,由于不需要暴露在容器内的熔融金属中的储料器之类的部件,所以,不需要进行储料器等部件的交换。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容器内没有配置储料器之类的妨碍预热的部件,所以,提高了预热的作业性,能有效地进行预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容器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容器的内径约为70毫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容器的特征还在于,具有对所述容器主体内进行加压的第二配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熔融铝的供给方法,采用下述容器供给熔融铝,所述容器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耐火部件、在所述容器内的底部附近具有开口、内设有朝向该容器上方的配管安装部的流路,安装在所述配管安装部上、与所述流路连通的第一配管,能够收存熔融铝,其特征是,包括(a)将熔融铝导入所述容器内的工序,(b)采用搬运车辆将收存有所述熔融铝的容器运送到使用地点的工序,(c)在所述使用地点,对所述容器内进行加压,经由所述流路和所述第一配管导出熔融铝的工序;至少所述流路的内径约为60毫米-85毫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熔融铝的供给方法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流路的内径约为70毫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熔融铝的供给系统,其特征是,包括(a)容器,它能够收存熔融金属并且能通过调节内外的压力差将熔融金属供给外部,所述容器能通过搬运车辆的搭载被运送到使用地点,所述容器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耐火部件、在所述容器内的底部附近具有开口、内设有朝向该容器上方的配管安装部的流路,安装在所述配管安装部上、与所述流路连通的第一配管,(b)对所述容器内进行加压的机构;至少所述流路的有效内径约为60毫米-85毫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熔融铝的供给系统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流路的内径约为70毫米。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容器。在这里,容器适用于固定使用的情况(例如,熔融金属的熔化炉、保持炉等),也适用于可动使用的情况(例如容器等)的任何情况。框架在内部形成气密区域的密闭空间。另外,还具有保持容器全体强度的功能和保护绝热材料免受外部影响的功能。框架可由各种金属材料构成,但是,材质也可以根据容器的用途适当地选择。这种选择最好考虑容纳在容器中的内容物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例如,应选择这样的材料,即使绝热材料遭到破坏,框架也不会因内容物的热或与内容物的化学反应而融化、破裂。绝热材料也同样,例如可根据容器的用途选择各种耐热砖。配管为框架的外部与内部空间提供了连通,该配管可以设置多个。例如将该配管与排气系统连接,对内部减压,可控制内部气密区域的氧浓度、氧活动量。另外,例如,将该配管与非氧化性气体导入系统连接,可将非氧化性气体供给到内部。进一步,通过该配管,经过这样的减压、加压,可使流体(熔融金属或粉体)从容器流出、或流入容器。例如考虑了设置多个配管的情况。内容物是熔融金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第一配管导入非氧化性气体,对气密区域加压,则通过第二配管将熔融金属向外部压出的力会发生作用。另外,如果将第一配管与排气系统连接,对气密区域减压,则可以通过第二配管从外部吸引熔融金属。配管根据需要用加热器等加热。温度最好设定成高于经过管内流通的内容物的熔点。这时,借助于排气系统及非氧化性气体供给系统,不仅可使熔融金属或粉体移动,也能控制系统内的氧浓度。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之一在于包含减压状态的压力差的生成有助于熔融金属或粉体的质量移动及防止氧化两方面的实现。进一步,配管内的气体介质氧化时,氧化物会附着在配管内,堵塞配管。根据本专利技术,不仅能控制配管内的氧浓度,而且内容物不会残留到配管内,所以,解决了这种堵塞问题。耐热砖等耐热部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耐热性能会降低。例如,在使用多个容器输送熔融金属的情况下,根据容器的固体差熔融金属的温度不同。这时,熔融金属的温度降低到了不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采用测定气密区域或熔融金属的温度、根据该测定温度控制框架内压力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根据压力控制系统内的导热系数。例如在熔融金属的搬运过程中,对于确认为温度降低的容器来说,通过排气系统对框架内减压,可以将内部的导热率抑制到最小的程度。因此,可不受绝热材料的绝热性能降低的影响地保持熔融金属的温度。可以缩小多个容器的内容物的温度差。另外,也可防止熔融金属的氧化。压力控制不仅可以根据温度来进行,也可以根据温度变化的比例(例如微分值)来进行,这种结构能更准确地进行熔融金属的温度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不仅可以采用对应于测定的温度、温度变化,控制容器内压力的构成;也可以采用对应于测定的温度、温度变化,控制配设在容器内的加热器的温度的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成,框架的气密性不会产生问题。作为加热器采用例如使电阻配线在绝热材料内侧露出的结构。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例如铠装式电热炉、辐射管等各种加热器。测定容器内的温度或内容物的温度或温度变化,根据测定值控制向加热器的能量(电能、气体)的供给量。由此,可不受绝热材料的绝热性能降低的影响地保持熔融金属的温度。可缩小多个容器的内容物的温度差。另外,根据这种构成,能准确地管理容器的内容物温度。进一步,也可以将本专利技术容器的构成与上述本专利技术各容器的构成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它能够收存熔融金属并且能通过调节内外的压力差将熔融铝供给外部,所述容器能通过搬运车辆的搭载被运送到使用地点,其特征是,所述容器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耐火部件、在所述容器内的底部附近具有开口、内设有朝向该容器上方的配管安装部的流路,安装在所述配管安装部上、与所述流路连通的第一配管;至少所述流路的内径约为65毫米-85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6-22 188522/2000;JP 2001-2-14 37159/20011.一种容器,它能够收存熔融金属并且能通过调节内外的压力差将熔融铝供给外部,所述容器能通过搬运车辆的搭载被运送到使用地点,其特征是,所述容器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耐火部件、在所述容器内的底部附近具有开口、内设有朝向该容器上方的配管安装部的流路,安装在所述配管安装部上、与所述流路连通的第一配管;至少所述流路的内径约为65毫米-85毫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容器的内径约为70毫米。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是,具有对所述容器主体内进行加压的第二配管。4.一种熔融铝的供给方法,采用下述容器供给熔融铝,所述容器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耐火部件、在所述容器内的底部附近具有开口、内设有朝向该容器上方的配管安装部的流路,安装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树神彻安部毅水野等铃木和则伊与田浩二野口贤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荣商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