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47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器,能够收存熔融金属并且能通过调节内外的压力差将熔融金属送入内部或者将熔融金属供给外部,可通过搬运车辆的搭载被运送到使用地点,其特征是,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具有第一导热率的第一耐火部件,安插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一耐火部件之间并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导热率的第二导热率的第二耐火部件,配管;所述第一耐火部件从靠近容器内底部的位置到容器上表面侧的露出部地内设有熔融金属的流路,第一耐火部件被填充在分离所述流路同所述容器内的熔融金属储存空间的区域中,直到容器上表面侧的露出部,所述配管连接在所述露出部的流路上并且前端的出入口朝下。(*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尤其是用于例如熔融后的铝搬运的熔融金属供给容器。
技术介绍
在使用多个压铸机床进行铝成型的工厂中,大多情况下不仅从工厂内,而且从工厂外面接受铝材料的供给。在这种情况下,要将装有熔融状态的铝的容器从材料供给侧的工厂搬运到成型侧的工厂,将原熔融状态的材料向各压铸机床供给。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了利用压力差从该容器向压铸机床侧进行材料的供给的技术。换句话说,该技术是,对容器内部加压,通过导入容器内的配管将容器内的熔融材料导出到外部。而且作为该容器,可使用例如日本特开平8-20826号公报揭示的装置。但是,在特开平8-20826号公报揭示的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储料器持续暴露在容器内的熔融金属中,所以,需要交换氧化、被腐蚀的储料器的事情屡屡发生。此外,在工厂之间搬运这样的容器的情况下,首先,用煤气燃烧器等对容器内预热,之后,将熔融材料供给容器内,但是,利用特开平8-20826号公报揭示的装置,在预热时容器内的储料器成为障碍,因此,必须将例如储料器和保持该储料器的大盖一起卸下来进行预热,结果,也带来了作业性非常差的问题。此外,在供给这种熔融后的铝的一连串的系统中,由于熔融而变成高温状态的铝与空气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会有铝由周围的空气氧化的问题。这种氧化物也是铝质量产生问题的原因,因此,通常作业者通过浇包的浇口从表面将浇包内的熔融铝舀上来。因此,要求作业性得到改善,而且在上述舀上来的作业中,也有从浇包内对氧化物的除去不充分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器,它能够收存熔融金属并且能通过调节内外的压力差将熔融金属送入内部或者将熔融金属供给外部,所述容器能通过搬运车辆的搭载被运送到使用地点,其特征是,所述容器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具有第一导热率的第一耐火部件,安插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一耐火部件之间并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导热率的第二导热率的第二耐火部件,配管;所述第一耐火部件从靠近容器内底部的位置到容器上表面侧的露出部地内设有熔融金属的流路,第一耐火部件被填充在分离所述流路同所述容器内的熔融金属储存空间的区域中,直到容器上表面侧的露出部,所述配管连接在所述露出部的流路上并且前端的出入口朝下。在本专利技术中,用于使熔融金属流通的流路从容器本体内周的该容器本体底部附近位置向该容器本体外周上部延伸。换句话说,本专利技术与特开平8-20826号公报揭示的装置相比较,由于不需要暴露在容器内的熔融金属中的储料器之类的部件,所以,不需要进行储料器等部件的交换。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容器内没有配置储料器之类的妨碍预热的部件,所以,提高了预热的作业性,能有效地进行预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容器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耐火部件是这样填充的,即所述第一耐火部件能够促进从所述容器内的熔融金属储存空间到所述流路的热传导。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容器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流路的有效内径为大于65毫米、小于85毫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容器的特征还在于,具有能启闭地设置在所述容器的上表面部的闸门,所述闸门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容器内外,并在供给所述熔融金属时对所述容器内部加压的通道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容器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闸门设置在所述容器上表面部的中央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容器,它能够收存熔融金属并且能通过调节内外的压力差将熔融金属送入内部或者将熔融金属供给外部,所述容器能通过搬运车辆的搭载被运送到使用地点,其特征是,所述容器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具有第一导热率的第一耐火部件,安插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一耐火部件之间并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导热率的第二导热率的第二耐火部件,能启闭地设置在所述容器的上表面部上的闸门、其上设有连通所述容器内外的内压调整用通道孔;在所述第一耐火部件内,从靠近容器内底部的位置到容器上表面侧的露出部地内设有熔融金属的流路,所述容器外周的对应于所述流路的位置对应于该流路地从所述熔融金属储存空间起突出了能设置该流路的程度,第一耐火部件被填充在分离所述流路与所述容器内的熔融金属储存空间的区域中,直到容器上表面侧的露出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容器的特征还在于,从所述闸门的第一下表面部到存留的熔融金属的液面的第一距离大于从所述盖的第二下表面部到所述存留的熔融金属的液面的第二距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容器,它能够收存熔融金属并且能通过调节内外的压力差将熔融金属送入内部或者将熔融金属供给外部,所述容器能通过搬运车辆的搭载被运送到使用地点,其特征是,所述容器具有储存熔融金属的储存室,在所述储存室和外部之间成为熔融金属的流路的接口部,具有所述储存室下部和所述接口部下部之间的连接口、将其分开的壁,连接在所述接口部上部的配管;所述容器的外周被金属制的框架覆盖,在所述储存室及所述接口部与所述框架之间,具有第一导热率的第一耐火部件和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导热率的第二导热率的第二耐火部件是将所述第一耐火部件叠层在内侧,所述壁具有从所述连接口朝向所述接口部的上部、填充有所述第一耐火部件的区域,所述接口部由安插在该接口部和所述框架之间的所述第二耐火部件保温,并且经由所述区域促进储存在所述储存室内的所述熔融金属到所述接口部一侧的热传导。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容器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壁由耐火材料构成。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容器。在这里,容器适用于固定使用的情况(例如,熔融金属的熔化炉、保持炉等),也适用于可动使用的情况(例如容器等)的任何情况。框架在内部形成气密区域的密闭空间。另外,还具有保持容器全体强度的功能和保护绝热材料免受外部影响的功能。框架可由各种金属材料构成,但是,材质也可以根据容器的用途适当地选择。这种选择最好考虑容纳在容器中的内容物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例如,应选择这样的材料,即使绝热材料遭到破坏,框架也不会因内容物的热或与内容物的化学反应而融化、破裂。绝热材料也同样,例如可根据容器的用途选择各种耐热砖。配管为框架的外部与内部空间提供了连通,该配管可以设置多个。例如将该配管与排气系统连接,对内部减压,可控制内部气密区域的氧浓度、氧活动量。另外,例如,将该配管与非氧化性气体导入系统连接,可将非氧化性气体供给到内部。进一步,通过该配管,经过这样的减压、加压,可使流体(熔融金属或粉体)从容器流出、或流入容器。例如考虑了设置多个配管的情况。内容物是熔融金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第一配管导入非氧化性气体,对气密区域加压,则通过第二配管将熔融金属向外部压出的力会发生作用。另外,如果将第一配管与排气系统连接,对气密区域减压,则可以通过第二配管从外部吸引熔融金属。配管根据需要用加热器等加热。温度最好设定成高于经过管内流通的内容物的熔点。这时,借助于排气系统及非氧化性气体供给系统,不仅可使熔融金属或粉体移动,也能控制系统内的氧浓度。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之一在于包含减压状态的压力差的生成有助于熔融金属或粉体的质量移动及防止氧化两方面的实现。进一步,配管内的气体介质氧化时,氧化物会附着在配管内,堵塞配管。根据本专利技术,不仅能控制配管内的氧浓度,而且内容物不会残留到配管内,所以,解决了这种堵塞问题。耐热砖等耐热部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耐热性能会降低。例如,在使用多个容器输送熔融金属的情况下,根据容器的固体差熔融金属的温度不同。这时,熔融金属的温度降低到了不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它能够收存熔融金属并且能通过调节内外的压力差将熔融金属送入内部或者将熔融金属供给外部,所述容器能通过搬运车辆的搭载被运送到使用地点,其特征是,所述容器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具有第一导热率的第一耐火部件,安插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一耐火部件之间并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导热率的第二导热率的第二耐火部件,配管;所述第一耐火部件从靠近容器内底部的位置到容器上表面侧的露出部地内设有熔融金属的流路,第一耐火部件被填充在分离所述流路同所述容器内的熔融金属储存空间的区域中,直到容器上表面侧的露出部,所述配管连接在所述露出部的流路上并且前端的出入口朝下。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6-22 188522/2000;JP 2001-2-14 37159/20011.一种容器,它能够收存熔融金属并且能通过调节内外的压力差将熔融金属送入内部或者将熔融金属供给外部,所述容器能通过搬运车辆的搭载被运送到使用地点,其特征是,所述容器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的、具有第一导热率的第一耐火部件,安插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一耐火部件之间并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导热率的第二导热率的第二耐火部件,配管;所述第一耐火部件从靠近容器内底部的位置到容器上表面侧的露出部地内设有熔融金属的流路,第一耐火部件被填充在分离所述流路同所述容器内的熔融金属储存空间的区域中,直到容器上表面侧的露出部,所述配管连接在所述露出部的流路上并且前端的出入口朝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耐火部件是这样填充的,即所述第一耐火部件能够促进从所述容器内的熔融金属储存空间到所述流路的热传导。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是,所述流路的有效内径为大于65毫米、小于85毫米。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容器,其特征是,具有能启闭地设置在所述容器的上表面部的闸门,所述闸门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容器内外,并在供给所述熔融金属时对所述容器内部加压的通道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是,所述闸门设置在所述容器上表面部的中央上。6.一种容器,它能够收存熔融金属并且能通过调节内外的压力差将熔融金属送入内部或者将熔融金属供给外部,所述容器能通过搬运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树神彻安部毅水野等铃木和则伊与田浩二野口贤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荣商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